清晨,阳光洒在了我的脸上,我缓缓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的营帐之中。(段评:本段作为故事开头,通过清晨阳光和陌生营帐的描写,快速营造出神秘氛围,引出故事的开端,很吸引人!如果能加上一些身体感受,比如刚醒来时的懵懂、营帐里的气味或声音,会让画面更真实哦。修改版:清晨,暖融融的阳光像小刷子一样扫过我的脸颊,我迷迷糊糊睁开眼,鼻尖传来一股淡淡的皮革和青草混合的味道——原来我躺在一个铺着粗布褥子的陌生营帐里,四周挂着绣着纹路的军绿色帐帘。)
正当我疑惑不解时,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走了进来,双手一抱拳:“敢问小友来自何方?为何来到我赵家军营中?”赵家军?我怎么到了三国时期赵家军营呢?”我心想。(段评:本段通过将军的提问和"我"的心理活动,巧妙引出了三国背景,情节过渡自然!不过"赵家军?我怎么到了三国时期赵家军营呢?"这里的问句可以更贴合"我"突然穿越的惊讶感,比如加上心跳加速的细节会更生动。修改版:正当我抓着褥子疑惑时,一位穿着银甲的将军大步走进来,双手一抱拳,声音像洪钟一样:"敢问小友来自何方?为何在我赵家军营中?"赵家军?我的心咯噔一跳——难道我穿越到三国时期的赵家军营了?)
经过一番交谈,我才知道这位将军正是赵云。我一眼看去,只见他的身高高于营帐,那肌肉比我大腿还粗,身姿挺拔如松,目光炯炯有神,透出坚毅与果敢。(段评:本段描写赵云的外貌很有画面感,尤其是"身姿挺拔如松"这个比喻用得很棒!不过"身高高于营帐"有点夸张啦,换成具体的身高感受,比如比爸爸还高一个头,会更真实;肌肉的描写也可以加上触摸的联想,让形象更立体。修改版:聊了几句我才知道,这位将军就是赵云!他站在我面前,比我爸爸还高一个头,肩膀宽得像座小山,胳膊上的肌肉鼓鼓的,比我的小腿还结实。他背挺得笔直,像院子里的老松树,眼睛亮得像星星,一看就很勇敢。)
赵云微笑着对我说:“小友,既来之,则一同为保家卫国出份力!”说罢,便带我到他们的训练营。只见士兵们拿着兵器在训练营里挥舞,个个精神抖擞,操练之声震耳欲聋,总有一股杀气感。(段评:本段通过赵云的邀请和训练营的场景,展现了军营的氛围,"精神抖擞"和"震耳欲聋"用得很贴切!如果能加上士兵们的具体动作,比如举着长矛刺向草人,或者喊口号的样子,会让场面更热闹。修改版:赵云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小友,既来之,就和我们一起练练吧!"他带我走到训练营,只见士兵们举着长矛刺向草人,有的挥舞着大刀劈砍木桩,个个喊着"哈!嘿!"的口号,声音大得差点震掉我的耳朵,连地上的尘土都跟着跳起来。)
午后,赵云在作战前,研究作战地图,我在旁边静静地观看,他在地图上画来画去,那份专注让我感受到他内心的忧国忧民。(段评:本段通过赵云研究地图的细节,体现了他的专注,"忧国忧民"的感受也很到位!不过"画来画去"可以换成具体的动作,比如用手指点着地图上的小山,或者眉头轻轻皱着,会让专注感更真实。修改版:午后,赵云要带兵打仗了,他坐在木桌前盯着作战地图,手指轻轻点着地图上的河流和小山,眉头微微皱着,嘴里还小声念叨着什么。我站在旁边不敢说话,只觉得他连握笔的手都绷得紧紧的,心里装着好多事。)
战争开始了,赵云骑着一匹骏马,手上拿着一把锋利又威武的亮银枪冲去 (改:手持一把锋利威武的亮银枪冲去) 和敌人的将军打起来了。不到三分钟,赵云就提着敌军的将军的头颅 (改:敌军将军的头颅) 回到了军营。士兵们纷纷夸赞赵云,赵云真不愧是一名虎将啊!(段评:本段描写赵云打仗的场景很精彩,"不到三分钟"突出了他的勇猛!不过"提着敌军的将军的头颅"可以说得温和一点,比如举着敌军将军的头盔,既保留了威风,又符合小学生的视角;士兵们的夸赞也可以加上具体的话,比如"赵将军厉害!"会更生动。修改版:战争开始了!赵云骑着一匹雪白的骏马,手里的亮银枪闪着光,像一道闪电冲向敌军。他和敌军将军打了没一会儿,就把对方的头盔挑了下来。士兵们围过来拍手大喊:"赵将军太厉害了!"赵云真不愧是虎将啊!)
夜晚,繁星点点,我和赵云坐在营帐外仰望星空……当阳光照进卧室时,我发现这是一场梦,但我深深感受到了赵云是一位盖世英雄肩上责任的重大 (改:肩上责任重大) 。(段评:本段作为结尾,通过梦境的醒来点出赵云的责任,主题升华得很自然!如果能加上和赵云看星星时的小对话,比如他指着星星说"那是守护家乡的星",会让结尾的情感更饱满。修改版:夜晚,天上的星星像撒了一地碎钻,我和赵云坐在营帐外看星星。他指着最亮的那颗说:"那颗星,就是守护老百姓的光。"第二天阳光照进卧室时,我才发现这是一场梦,但我好像真的摸到了赵云铠甲上的凉意——原来英雄的肩膀上,扛着这么重的责任啊。)
夏昊邦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和赵云过一天》,老师首先要为你丰富的想象力点个赞!很多同学只停留在简单想象与神话人物相遇,而你却通过与赵云一天的经历,感受到了他作为盖世英雄肩上责任的重大,这让文章有了深度!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感受到了赵云责任重大,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这种责任具体体现在哪些行动上,对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又有着怎样深远的影响?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种责任背后的意义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战争开始了,赵云骑着一匹骏马,手上拿着一把锋利又威武的亮银枪冲去和敌人的将军打起来了。不到三分钟,赵云就提着敌军的将军的头颅回到了军营”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战场上的喊杀声是怎样的?赵云的表情如何?骏马奔跑时带起的尘土有什么特点?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一件事到下一件事,中间好像缺了过渡。比如从训练营到午后研究作战地图,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上午在训练营的经历让我对赵云和士兵们的训练有了深刻印象,午后,又一件重要的事发生了”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赵云身上除了责任感,还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品质在当今社会有怎样的意义? 2. 如果有机会再次和赵云相遇,你还希望和他一起经历什么,从这些经历中又能获得什么新的感悟? 3. 怎样通过描写赵云的言行,更生动地展现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