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掩溪河尽,秋色还复来。一年又一年,匆匆又入秋。蓦然回首,又是一年秋意浓。晚风拂面而过,却再无故乡的秋叶。隐隐约约之中,我再次怀念起故乡的秋。(段评:本段以诗句开篇,用"山掩溪河尽,秋色还复来"的意象奠定思乡思人的基调,语言优美且富有画面感,能快速抓住读者注意力。不足在于情感过渡稍显直接,"再无故乡的秋叶"与"怀念起故乡的秋"之间缺乏个人化的触发点,可增加一个具体的秋日细节(如手边的落叶、风中的桂香),让怀念之情更自然。修改版:山掩溪河尽,秋色还复来。一年又一年,匆匆又入秋。晚风拂面时,袖角沾了片不知名的枯叶——蓦然回首,才惊觉又是一年秋意浓。指尖捻着那片褐黄的叶,却再无故乡槐树叶的清苦气息。隐隐约约之中,我又怀念起故乡的秋了。)
人间朝暮,凉风有信。院子里的槐树“唰唰”作响,落叶打着旋地落入小池塘,激起几圈淡淡的涟漪。我望着落叶纷飞的景象,陷入沉思。突然的几声嘻笑 (改:嬉笑) 打断了我。几个顽童打闹着从院门跑过,笑声渐行渐远,我看着他们的背影,不禁想起小时候的我也是这般顽皮,整日在村子里转悠,外婆每每都会满大街找我回家吃饭……(段评:本段通过"槐树落叶""顽童嬉闹"的场景,自然引出对儿时与外婆的回忆,虚实结合的写法符合记叙文要求。不足在于"陷入沉思"的心理描写较空泛,可补充沉思的具体内容(如思考落叶的归宿、童年的消逝);此外,"满大街找我回家吃饭"的细节可更生动,比如外婆的动作(拄着拐杖、喊名字的语气)或当时的场景(夕阳下的街巷、饭菜的香气)。修改版:人间朝暮,凉风有信。院子里的老槐树“唰唰”作响,巴掌大的落叶打着旋落入小池塘,激起几圈淡淡的涟漪——我望着那片叶在水面浮浮沉沉,竟想起儿时总蹲在池边数落叶,数着数着就忘了回家。突然的几声嘻笑打断思绪,几个顽童举着糖葫芦打闹着从院门跑过,笑声撞在槐树干上又弹开。望着他们的背影,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也是这般攥着外婆给的糖,整日在村子里转悠,直到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才听见外婆拄着拐杖在巷口喊:“囡囡——回家吃南瓜粥喽!”)
夕日欲颓,金辉万丈。伏案疾书,抬头之间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夕阳悬挂在天边,映得到处红彤彤的,天边的晚霞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偶有几只飞鸟掠过天边,形成几道黑色的剪影。发呆间,又想到儿时我被外婆抓回家来,悻悻地趴在桌上伸懒腰。余光撇到 (改:瞥见) 一只慵懒的狸花猫也趴在地上,又生出几分逗弄的心思,悄咪咪绕到猫背后,刚想吓它,就被人一把拎住,我撇撇嘴,回头看,果不其然是外婆,她佯装生气地教训我,把我又抓回了桌边……(段评:本段将眼前的黄昏与儿时被外婆“抓回家”的场景结合,时空交错的写法很巧妙。不足在于“悻悻地趴在桌上伸懒腰”的细节可更细腻,比如外婆的饭菜、桌上的物品(如未写完的作业、外婆缝的布老虎);“悄咪咪绕到猫背后”的动作描写可增加童趣,比如踮脚的样子、怕被猫发现的紧张心理。修改版:夕日欲颓,金辉万丈。伏案疾书间抬头,窗外已是黄昏——夕阳把天边染成蜜色,晚霞像打翻的胭脂盒,偶有几只归鸟掠过,剪碎了那片橙红。发呆时又想起儿时:被外婆攥着胳膊“抓”回家,悻悻地趴在八仙桌上,鼻子却先闻到了灶上飘来的桂花糕香。余光瞥见那只黄狸花猫蜷在桌脚,尾巴尖儿一下下扫着地面,我顿时来了精神:踮着脚绕到它背后,手指刚要戳它的肥屁股,就被人从后颈轻轻拎住。我撇撇嘴回头,果不其然是外婆——她围裙上还沾着面粉,佯装生气地戳我额头:“又淘!作业写完没?”说着把一块温热的桂花糕塞到我手里。)
明月高挂,广洒清辉。月光如同几把碎银子,是被神明洒入人间的恩赐。万赖俱静 (改:万籁俱静) 之中,几声狗吠更显寂静。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披衣起床立足于窗边,久久凝望着月亮,凄白的月亮像那病房里单一的色调,一连串的狗吠也如那嘈杂的抢救声,突然安静的村庄更是那心跳为0的显示器。回神,泪已留满面 (改:泪已流满面) ,金黄的秋叶突然飘至眼前,让白色的世界增添了一抹色彩,我擦干眼泪,默念:“外婆你看,又是一年秋,我好想你……不过我会释怀的,会努力地生活下去!”(段评:本段用“月光”“狗吠”等意象连接现实与回忆,将月亮比作病房色调、狗吠比作抢救声的比喻很有感染力。不足在于“凄白的月亮像那病房里单一的色调”可更具体,比如病房的白色床单、吊瓶的影子;“泪已留满面”的“留”为错别字,需修正为“流”;此外,“金黄的秋叶突然飘至眼前”的情节稍显突兀,可交代落叶的来源(如窗外的树、手边的书签),让情感转折更自然。修改版:明月高挂,广洒清辉。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床沿,像撒了一把碎银子——可我总觉得,这月光太凉,凉得像外婆病房里的白色床单。万籁俱静中,远处传来几声狗吠,竟像极了抢救室外那杂乱的仪器声;突然安静的村庄,又像极了显示器上那条平直的线。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披衣起床站在窗边,望着天边那轮凄白的月,泪不知不觉流满面。这时,窗台上飘来一片槐树叶——是下午从路边捡的,我一直夹在书里。摸着那片叶脉清晰的叶,我擦干眼泪默念:“外婆你看,又是一年秋,我好想你……不过我会好好吃饭,好好写作业,像你教我的那样,努力生活下去。”)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正如我思秋,思乡,思故人……(段评:本段以李白的诗句结尾,呼应开头的秋意,结构完整且富有文采。不足在于“正如我思秋,思乡,思故人”的总结稍显直白,可将“思故人”的情感具象化,比如提及外婆的某个习惯(如缝补的衣物、泡的桂花茶),让升华更有温度。修改版:“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正如我袖角的落叶,总在秋风起时想起故乡的槐树;正如我书里的叶脉,总在月光下想起外婆缝的布老虎——思秋,原是思那秋里的人啊。)
袁紫涵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喜欢这里的秋天》,老师能感受到你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以及对往昔与外婆相处时光的怀念。文章围绕故乡的秋展开,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方面做得可圈可点。
为了让文章更上一层楼,我们可以在立意深度和结构技巧上再琢磨琢磨。立意方面,文章已经很好地传达了思乡思人的情感,但稍显停留在表面,没能从平凡的秋日生活小事中挖掘出更深刻的人生感悟。比如在回忆与外婆相处的片段后,可以进一步思考这些经历对自己成长、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在结构上,虽然条理较为清晰,但稍显平淡。可以尝试运用插叙、倒叙等手法,比如开篇先写看到如今的秋景引发的浓烈思念,然后再插入回忆,这样能让文章更有波澜。
最后,关于故乡的秋,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故乡秋天的这些人和事,给你的人生带来了哪些独特的滋养?
- 除了思念,故乡的秋在你心中还承载着怎样特殊的意义?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