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行动就是倡导人们珍惜粮食不浪费的行动。它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段评:开头引用诗句引出光盘行动,主题明确,还用了比喻的修辞,很棒!如果能把诗句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比如想想自己吃饭时的场景,开头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次吃饭前,老师都会念这句诗提醒我们。原来这就是光盘行动呀,它像小太阳一样照进我们的生活,让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发芽啦!)
在学校的食堂里,光盘行动的倡导效果显著。以前总能看到一些同学碗里剩下不少饭菜,甚至把吃不完的直接倒掉。可是自从光盘行动开展后,大家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现在同学们吃完饭后管理 (改:碗里) 干干净净的,没有了以往的剩饭剩菜。这次 (改:这) 不仅让食堂饭菜得以充分利用,还减少了食物的浪费,更让大家感受到了节约粮食的快乐。(段评:能对比食堂前后的变化,清楚地写出光盘行动的效果,特别棒!要是能加一点具体的小细节,比如某个同学以前倒饭的样子,现在吃完饭后的表情,会更生动哦。还有“管理干干净净”是笔误,改成“碗盘干干净净”就通顺啦!修改版:学校食堂里,光盘行动的变化可大啦!以前总能看到有的同学扒两口饭就皱着眉把半碗菜倒进泔水桶,菜汤还溅出来呢。可自从光盘行动开始后,大家都变啦!现在吃完饭,每个同学的碗盘都亮晶晶的,连一粒米都找不到。食堂阿姨笑着说:“现在泔水桶都轻啦!”我们也觉得,把饭菜吃光光,心里暖洋洋的。)
家庭中光盘行动也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因为担心菜品不合胃口而多做很多菜导致剩余,而是根据家人的食量合理备餐。每次吃完饭,看着盘子里没有一粒米,一片菜叶 (改:一片菜叶也没有) ,我们都有一种满足这种感觉 (改:满足感) ,来自于对食物的珍惜,这也让家庭气氛更加和谐温馨。(段评:写了家里的变化,妈妈合理备餐的细节很真实!“满足这种感觉”有点绕,改成“满足的感觉”更通顺。要是能加一句自己的小行动,比如帮妈妈盛饭、把碗里的菜夹干净,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光盘行动也悄悄改变了我家的饭桌。以前妈妈总怕我们吃不饱,做满满一桌菜,最后剩下的只能倒掉。现在她会笑着问:“今天想吃什么?我少做一点,够吃就行!”每次吃完饭,看着桌上光溜溜的盘子,连一片菜叶都没有,我和爸爸妈妈都会相视一笑——这种珍惜食物的满足感,让家里更温馨啦!)
光盘行动对我个人也有影响。他 (改:它) 让我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明白每一口饭菜背后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他 (改:它) 也让我懂得了节约是一种美德,是对大自然馈赠的尊重。(段评:能写出自己的感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特别棒!要是能加一个具体的小场景,比如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里干活的样子,或者吃饭时想起他们的汗水,会更有真情实感哦。还有“他”要改成“它”,因为光盘行动是一件事呀!修改版:光盘行动也让我变啦!它像小老师一样告诉我,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顶着太阳种出来的——夏天在田里弯腰插秧,汗水滴进泥土里;秋天收割时,手背都被稻穗扎红了。现在我吃饭时,总会把碗里的最后一粒米扒进嘴里,心里想着:“谢谢农民伯伯,我不浪费粮食啦!”)
光盘行动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在生活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它让我们的生活更节俭,更美好,也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让我们用行动为我们将来美好的生活添砖加瓦。(段评:结尾用种子的比喻很贴切,升华了主题!要是能把“添砖加瓦”换成更贴近小朋友的话,比如“让好习惯长大”,会更自然哦。再加一点自己的小决心,就更棒啦!修改版:光盘行动就像小小的种子,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它让生活更节约,更温暖,也让我们学会了感恩——感恩农民伯伯的汗水,感恩食物的馈赠。我要做光盘小达人,让这颗节约的种子,在更多小朋友心里开花!)
陈俊杰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光盘行动让生活更美好》,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光盘行动的表面现象,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节约是一种美德,是对大自然馈赠的尊重”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不过,这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光盘行动带来很多好处,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光盘行动除了节约粮食、营造和谐氛围,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怎样更深远的意义呢?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光盘行动背后更深刻的意义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在描述学校食堂光盘行动前后变化时,“以前总能看到一些同学碗里剩下不少饭菜,甚至把吃不完的直接倒掉。可是自从光盘行动开展后,大家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现在同学们吃完饭后碗里干干净净的,没有了以往的剩饭剩菜”,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食堂里的氛围是怎样的?那些曾经浪费粮食的同学,在光盘行动开展时,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用“五感法”把这个过程详细地展现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学校食堂的光盘行动过渡到家庭中的光盘行动,中间有点跳跃。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学校里的光盘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家庭中,光盘行动也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光盘行动在不同场合(如餐厅、学校、家庭)所体现的节约理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2. 当面对周围有人不理解光盘行动时,怎样用更好的方式去宣传和倡导? 3. 除了节约粮食,光盘行动还能在哪些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