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我在家里看西游记,(段评:开头直接点明时间和事件,简单明了,但可以增加一些环境描写或个人感受,让开头更有画面感,比如加上天气、自己的状态等,能更好地引出下文的梦境。修改版:星期六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我正趴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看《西游记》,不知不觉眼皮越来越沉,书里孙悟空的金箍棒好像在眼前晃来晃去。)
我睁了一下眼睛,我的面前出现了孙悟空。(段评:段落内容很有想象力,但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孙悟空出现时的样子、周围的变化,让场景更生动。修改版:忽然,我感觉眼前金光一闪,揉了揉眼睛,发现一个身穿金甲、头戴凤翅紫金冠的身影站在我面前——正是威风凛凛的孙悟空!他手里的金箍棒还冒着淡淡的金光呢。)
我对孙悟空说:“我带你去科技馆看看!”(段评:内容符合故事情节,但可以加上自己当时的心情,比如兴奋、激动,让情感更真实。修改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发抖,拉着孙悟空的衣角说:“大圣,我带你去科技馆看看我们现代的‘法宝’吧!”)
孙悟空说:“那就带我去看看。”然后我带他去科技馆的路上,孙悟空看见地上的汽车,(段评:对话和事件衔接自然,但可以增加孙悟空的动作或表情,比如他挠挠头、眨眨眼,让人物更鲜活。修改版:孙悟空挠了挠毛茸茸的脑袋,咧嘴一笑说:“好啊,俺老孙倒要看看你们凡人有啥新鲜玩意儿!”路上,一辆红色的汽车“嗖”地从我们身边开过,孙悟空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
孙悟空说:“妖怪,大圣在此,岂敢造次!”孙悟空腾身而起,又一跃而下,手持金箍棒,挡在我面前。我说:“大圣这不是妖怪,是我们的交通工具。”(段评:情节有趣,通过孙悟空把汽车当成妖怪的误会展现了他的性格,但可以增加一些动作描写,比如汽车的样子、孙悟空的反应细节,让冲突更明显。修改版:孙悟空突然大喝一声:“哪里来的妖怪,敢在俺老孙面前横行!”他“腾”地一下跳起来,金箍棒“唰”地指向汽车,挡在我身前。我赶紧拉住他说:“大圣别误会,这是我们的交通工具汽车,不是妖怪!”)
然后我和孙悟空到了科技馆,我和孙悟空一进科技馆就看见了一个机器人,孙悟空说:“这全身是铁的东西是什么?”我说:“这个东西是机器人。”接着,机器人说:“你们好呀,”孙悟空说:“这个叫机器人的东西还是挺稀奇的。”(段评:段落介绍了科技馆的机器人,内容清晰,但可以增加机器人的样子、互动细节,比如机器人的动作、声音,让场景更具体。修改版:终于到了科技馆,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圆头圆脑的机器人在跳舞。它全身银闪闪的,眼睛是蓝色的小灯泡,还一边跳一边说:“欢迎光临科技馆!”孙悟空凑过去左看右看,摸着下巴说:“这铁疙瘩还会说话跳舞,真是稀奇!”)
突然我被我妈妈叫醒了,原来我在看西游记的时候睡着了。(段评:结尾点明这是一场梦,收束自然,但可以加上醒来后的小细节,比如自己的反应、书的位置,让结尾更完整。修改版:“醒醒啦,该吃晚饭了!”妈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还趴在书桌上,《西游记》摊开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那一页。原来刚才的一切都是一场奇妙的梦呀!)
张隆源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和孙悟空过一天》,老师首先要为你的奇妙想象点个赞!很多同学可能只是简单想象和孙悟空见面玩耍,而你却想到带他去科技馆,展现现代科技与神话人物的碰撞,这个立意很独特!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孙悟空对现代事物的好奇。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孙悟空代表着古代神话中的强大力量和认知局限,当他面对现代科技时的种种反应,是不是能让我们思考传统与现代、古老认知与新事物之间的关系呢?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种思考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深度。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我们来当一次导演。你写的“孙悟空看见地上的汽车,说:‘妖怪,大圣在此,岂敢造次!’”这里,是文章很有趣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汽车是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发动机的声音怎样?孙悟空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身上的毛发有什么变化?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孙悟空对汽车的反应到进入科技馆看到机器人,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解决了汽车这个小插曲,我和孙悟空继续前往科技馆”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如果孙悟空长期生活在现代社会,他的哪些能力或观念可能会发生改变? 2. 除了科技馆,还可以带孙悟空去哪些现代场所,会发生更有趣的故事? 3. 从孙悟空对现代事物的不理解,能让我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有什么新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