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磁悬浮列车窗望出去,家乡的稻田像铺了层绿绸——过去人工插秧的田埂,现在跑着无人播种机,机身闪着微光,沿着卫星定位的路线精准作业。(段评:这段描写很生动,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稻田比作绿绸,很形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加强,建议用'而'来连接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让表达更流畅。另外,可以增加无人播种机的细节描写,比如'发出轻微的嗡嗡声',让画面更具体。修改版:从磁悬浮列车窗望出去,家乡的稻田像铺了层绿绸——过去人工插秧的田埂,现在跑着无人播种机,机身闪着微光,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沿着卫星定位的路线精准作业。)
村口的老井还在,并加装了智能过滤装置,接一杯水直饮,还是记忆里的甘冽。奶奶家土房翻修成了轻钢小屋,屋顶的光伏板能供全家用电,堂屋的投影墙一按,就显出我儿时在晒谷场追蝴蝶的老照片。(段评:这段内容很丰富,描写了老井、土房等变化。不过句子间的过渡可以更自然,建议在'奶奶家土房翻修成了轻钢小屋'前加'再看奶奶家',让场景转换更流畅。另外,可以增加光伏板的细节,比如'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描写更生动。修改版:村口的老井还在,并加装了智能过滤装置,接一杯水直饮,还是记忆里的甘冽。再看奶奶家,土房翻修成了轻钢小屋,屋顶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能供全家用电,堂屋的投影墙一按,就显出我儿时在晒谷场追蝴蝶的老照片。)
傍晚的老街最有滋味,青石板路下的温控系统让脚感暖暖的,巷尾的糖画叔多了3D打印机能复刻出当年爷爷给我做的龙形糖画。远处的污水处理厂变成了景观池,锦鱼 (改:锦鲤) 在水里游,岸边的智能座椅上,老人们正用语言点唱机哼着老歌。(段评:这段描写很有画面感,展现了老街的新变化。建议调整句子顺序,把'远处的污水处理厂变成了景观池'放在后面,形成从近到远的空间顺序。另外,可以增加糖画叔的动作描写,比如'熟练地操作着3D打印机',让人物更鲜活。修改版:傍晚的老街最有滋味,青石板路下的温控系统让脚感暖暖的,巷尾的糖画叔熟练地操作着3D打印机,能复刻出当年爷爷给我做的龙形糖画。远处的污水处理厂变成了景观池,锦鱼在水里游,岸边的智能座椅上,老人们正用语言点唱机哼着老歌。)
科技让家乡换了新颜,但藏在味蕾和记忆里的暖,从来没变。(段评:这段结尾很简洁,点明了主题。建议把'藏在味蕾和记忆里的暖'具体化,比如'藏在糖画甜香和老井甘冽里的暖',让情感表达更真切。修改版:科技让家乡换了新颜,但藏在糖画甜香和老井甘冽里的暖,从来没变。)
黄紫萱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二十年后的家乡》,老师要为你独特的想象力点赞!你对二十年后家乡科技变化的设想十分新奇,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充满未来感又不失温情的家乡模样,这个立意很有意思!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更上一层楼。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在结尾提到“科技让家乡换了新颜,但藏在味蕾和记忆里的暖,从来没变”,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科技改变了家乡,记忆里的暖却不变呢?是因为家乡的人和情,还是某些传统的东西一直传承着?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个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从磁悬浮列车窗望出去,家乡的稻田像铺了层绿绸——过去人工插秧的田埂,现在跑着无人播种机,机身闪着微光,沿着卫星定位的路线精准作业”这里,是展现家乡科技变化的关键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磁悬浮列车行驶时的声音是怎样的?稻田里除了无人播种机,还有其他特别的景象吗?你看到这一幕时心里有怎样的惊叹?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一个场景到下一个场景,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比如从写稻田到写村口老井,能不能加一句像“欣赏完稻田的新貌,列车很快到达村口,那里熟悉又新奇的景象又吸引了我”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除了你写到的这些科技变化,二十年后家乡的教育、医疗等方面还可能有哪些改变呢? 2. 在这些科技带来的变化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具体改变呢? 3. 如何通过描写这些变化,更好地体现出对家乡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呢?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