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都是生活的滋味,不尝尽人生百味,生活又有何意义所在呢?没有吃过苦,哪知道甜是什么味道呢?人生应该要活得多姿多彩,有快乐,有悲伤……当然生活大多部分是幸福的。(段评:此段落作为文章开头,以对生活滋味的感悟引出主题,有一定启发性。不过语言较平淡,未能强烈吸引读者。且表述较笼统,未点明与后文幸福主题的关联。可运用设问或引用等手法增加吸引力,明确引出幸福主题。修改版:生活恰似一场百味盛宴,酸、甜、苦、辣,哪一味才是幸福的真谛呢?未曾尝过苦的涩,又怎知甜的甘美?人生本就该绚丽多彩,而幸福,或许就藏在这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年年除夕,灯火通明,小孩的嘻戏 (改:嬉戏) 声隔着几条小巷子仍能听得见,白烟滚滚,像一条条白色柔美的丝绸随风飘去,飘走了这一年的辛酸与苦累。(段评:该段落描绘除夕场景,画面感较强,营造出温馨氛围。但描写稍显简单,如白烟比喻虽形象,但可增加细节使画面更生动。且未与幸福主题紧密结合,可在描写中融入对幸福的感受。修改版:年年除夕,夜幕尚未完全降临,璀璨灯火已将街巷点亮。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像欢快的音符,隔着几条小巷仍清晰可闻。家家户户的炉灶升起袅袅白烟,宛如一条条轻柔的丝带,在夜空中缓缓飘去,仿佛带走了这一年的辛酸与疲惫,也带来了新一年的幸福期许。)
我们家的厨房里,大院里,堂屋里……都十分热闹。厨房里,亲戚家人忙前忙后,闲聊起来,大家的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一会儿传来开朗的笑声,一会儿又亲戚之间相互打趣,气氛和乐;大院里,几个小孩正找叔叔婶婶要钱去买些玩的,吃的。“婶婶,就给点吗,给点吗?求求你了,亲爱的婶婶……”那小孩拉着婶婶的手撒娇,婶婶口头批评了几句,旁边的叔叔连忙附和:“大过年的,让孩子们放松放松吧……”婶婶瞪了叔叔一眼,但还是伸手拿了五十元给孩子们。那群小孩眼睛都亮起来了“谢谢婶婶!”随后他们拿着钱一溜烟就跑不见了。婶婶无可奈何,看了眼叔叔,叔叔耸耸肩,一幅 (改:一副) 无辜的样子,把婶子逗乐了。堂屋里,小孩子们躺在沙发上,边看着电视,边嗑着瓜子,年老的长辈们坐在沙发上相谈甚欢,他们看着儿孙满堂,都流露出喜悦,眉都皱成一团,却遮不住他们脸上的笑容。(段评:这是中间段落,详细描述家中不同场景的热闹,人物形象较鲜明,情节生动。但逻辑稍显松散,各场景过渡不够自然。可增加过渡语句,使段落更连贯。同时,可进一步挖掘人物心理,丰富细节。修改版:走进我们家,处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息。厨房中,亲戚家人们围在一起,一边忙碌着准备年夜饭,一边闲聊家常,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那笑声,仿佛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大院里,几个小孩正围着叔叔婶婶撒娇要钱。“婶婶,就给点嘛,就一点点,让我们也乐呵乐呵。”小孩拉着婶婶的手,眼睛里满是期待。婶婶假装生气地瞪了叔叔一眼,可还是忍不住从兜里掏出五十元。孩子们欢呼着接过钱,像欢快的小鸟,一溜烟跑远了。堂屋里,小孩子们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电视,嘴里嗑着瓜子,那悠闲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老人们坐在一旁,看着儿孙满堂的景象,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花,那是幸福在绽放。)
太阳不知何时溜了,月亮悄悄地爬上了半山腰。叔叔阿姨,外公外婆们坐在一起,吃着饺子,聊着家常,这又何常 (改:何尝) 不是幸福的?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啊!(段评:此段落描写夜晚家人团聚场景,表达了对幸福的感悟。但“又何常不是幸福的”存在错别字,应是“又何尝不是幸福的”。且表述较平淡,可增加环境描写烘托氛围,深化幸福的感受。修改版:不知不觉,太阳已悄悄隐去,月亮像银盘一样挂在半山腰。月光洒在小院里,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银纱。叔叔阿姨、外公外婆们围坐在圆桌旁,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大家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聊着家常。欢声笑语在夜空中回荡,那温馨的画面,不正是幸福最真实的模样吗?)
幸福是有人陪伴,幸福是家人团聚,幸福也是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因为——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在身边!(段评:作为结尾段落,总结了幸福的含义,点明主题。但表述较空洞,缺乏具体细节支撑。可结合前文场景,将幸福具体化,使主题升华更自然。修改版:幸福,是厨房中家人忙碌的身影,是大院里孩子欢快的笑声,是堂屋里长辈欣慰的笑容。它就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用心去感受,便能发现,幸福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