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次读到这句古训,我就会想起农民伯伯顶着烈日种地的样子。春天播种、夏天浇水、秋天收割,一颗粮食要历经好几个月才能端上餐桌。(段评:这段引用古训引出粮食的来之不易,内容紧扣主题,还提到了农民伯伯种地的过程,想法很好哦!不过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农民伯伯种地时的动作、表情,让画面更生动,这样大家读了会更能体会粮食的珍贵。修改版:"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次读到这句古训,我眼前就会浮现出农民伯伯顶着烈日种地的样子:春天,他们弯着腰把种子小心翼翼地埋进土里;夏天,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他们还在给禾苗浇水施肥;秋天,他们挥舞着镰刀,把沉甸甸的稻穗割下来。一颗粮食要历经好几个月的风吹日晒,才能端上我们的餐桌呢。)
可在校园里,浪费现象却悄悄发生:午餐时,有的同学咬一口青菜就扔掉,米饭剩半碗;加餐的面包吃不完,随手丢进垃圾桶;甚至有人觉得“倒掉没什么”,跟着同学一起浪费。(段评:这段写出了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很真实!要是能加上一些具体的场景,比如看到同学浪费时的心情,或者某个同学浪费时的小动作,就能让内容更具体,也更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啦。修改版:可在校园里,浪费现象却悄悄发生着:午餐时,有的同学皱着眉头咬一口青菜就扔进餐盘边的泔水桶,白花花的米饭还剩小半碗;加餐的面包咬了两口就随手丢进垃圾桶,包装纸都还没完全拆开;甚至有人小声说"倒掉没什么",就跟着身边的同学一起把没吃完的饭菜倒掉,我看着心里真着急。)
为此,我向大家发出真诚倡议:
1、适量取餐,按需添饭。打饭时先少盛一点,不够再去加。(段评:这条倡议很实用!要是能把"适量取餐"的好处简单说一下,比如"这样既能吃饱又不浪费",大家会更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啦。修改版:1. 适量取餐,按需添饭。打饭时可以先少盛一点,不够再去加,这样既能吃饱又不会浪费粮食。)
2、光盘行动,从我做起。吃饭时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段评:这条倡议很棒!要是能加一句鼓励的话,比如"让我们的餐盘亮晶晶的",会更亲切,也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哦。修改版:2.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吃饭时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让我们的餐盘亮晶晶的,一粒米都不剩下。)
3、拒绝攀比,爱惜粮食。不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就随意丢弃,也不模仿他人浪费的行为。(段评:这条倡议很有道理!要是能把"爱惜粮食"和农民伯伯的辛苦联系起来,比如"想想农民伯伯的汗水",大家会更愿意去做呢。修改版:3. 拒绝攀比,爱惜粮食。不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就随意丢弃,也不模仿他人浪费的行为,想想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每一口都要珍惜呀。)
4、积极宣传,带动他人。向家人、朋友分享节约粮食的小故事,遇到浪费现象主动轻声劝说,让节约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段评:这条倡议很有意义!要是能举个小例子,比如"给爸爸妈妈讲节约粮食的故事",大家会更清楚怎么去宣传啦。修改版:4. 积极宣传,带动他人。给爸爸妈妈、好朋友分享节约粮食的小故事,遇到浪费现象主动轻声劝说,让节约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小学生应有的责任。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餐做起,(段评:这段总结得很好,点明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不过结尾可以更具体一点,比如加上一个小期待,像"让每一餐都充满珍惜的味道",这样能让大家更有动力去行动哦。修改版: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小学生应有的责任。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餐做起,让碗里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都能被好好吃掉,让节约的小种子在我们心里慢慢发芽长大。)
陈思妙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关于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倡议书》,老师首先要为你清晰的思路和真挚的责任感点赞!你不仅准确抓住了校园浪费的现象,还提出了四条具体可行的倡议,格式也基本符合要求,看得出来你认真对待了这次写作。
不过,我们可以一起给文章“加加分”。比如,你开头引用了古训,但如果能把“农民伯伯种地”的场景写得更具体一些——比如“夏天正午,太阳像火球一样烤着大地,农民伯伯的后背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却还在弯腰给禾苗除草”,这样的细节会让粮食的“来之不易”更有画面感,也更能打动读者。还有,结尾处如果能加上一句有号召力的话,比如“让‘光盘’成为我们餐桌上最美的风景!”,文章的收尾会更有力。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如果看到同学浪费粮食,你会用什么具体的话去劝说,既不伤害对方,又能让他明白道理?
- 除了校园里的浪费,生活中还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粮食浪费场景?你会怎么去改变?
- 你能不能编一句朗朗上口的节约粮食口号,让更多人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