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安徽北面的一个小乡村,那里风景优美,土地肥沃,是个美丽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变迁,那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段评:开头段落简洁明了,点明了家乡的位置和主题——家乡的变化,为全文奠定了基础。如果能加入一个具体的小细节来引出变化,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我的家乡是安徽北面的一个小乡村,那里曾是我记忆里飘着麦香的地方。随着时间悄悄溜走,这个小乡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每次回家,都得经过一条很长而又很泥泞的羊肠小道。那条道路坑坑洼洼,十分难走。以前我们住的是三间平房,只有两个巴掌大的房间和一个客厅,屋外就是一片平地。天晴还好,每当下雨这片平地就会变成一片泥塘,家里也会被带进来的泥浆弄得乱七八糟。(段评:这段回忆了小时候的路和房子,写出了雨天的麻烦,很真实!要是能加入一个具体的小故事,比如下雨天摔跤的经历,会让内容更生动。修改版: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每次跟爸爸妈妈回老家,都得走一条长长的泥巴路。那条路坑坑洼洼的,像老奶奶脸上的皱纹。有一次下大雨,我穿着小雨靴走在上面,“啪叽”一声就摔了个屁股蹲儿,裤子上沾满了黄泥巴,回家被妈妈笑了好几天。那时候我们住的是三间小平房,屋子小得像个火柴盒。一到下雨天,门口的平地就变成了泥塘,爸爸每次进门都要在门垫上蹭半天,可还是会把泥浆带进屋,踩得地板上到处都是小泥脚印。)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老少齐兵上阵 (改:齐“并”上阵) 去收玉米。玉米长在高高的玉米杆上,我们得一个个把它们掰下来,放进筐子里搬上车再运回家。再经过人力剥皮、晒干、剥玉米粒,最终才能拿到市场上卖。十分辛苦,而且很耗时间。(段评:这段写了收玉米的辛苦,过程写得很清楚!如果能加入一些自己的感受,比如掰玉米时手被叶子划到的感觉,会更有真情实感。修改版:还记得六岁那年秋天,我们全家一起去收玉米。玉米秆长得比我还高,我踮着脚尖才能摸到玉米棒。刚掰了几个,手背就被玉米叶划出了几道红印子,痒丝丝地疼。爷爷和爸爸把玉米装进大筐里,再扛到车上,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流,衣服都湿透了。回家后,我们坐在院子里剥玉米皮,玉米须粘得满手都是,剥到天黑才剥完一半,我的胳膊都酸得抬不起来了。)
现在不一样了,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路边栽着一颗颗 (改:一棵棵) 绿油油的小树,还安装了亮堂的路灯。村里的楼房也拔地而起,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宽带、卫生间、各种家用电器家家必备。(段评:这段对比了现在的变化,写出了家乡的新面貌,很好!要是能加入一个自己的小发现,比如路灯亮起来时的心情,会更有趣。修改版:现在回老家可不一样啦!泥巴路变成了宽宽的水泥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绕着村子。路边种着一排小树苗,叶子绿得发亮。晚上路灯一亮,整条路都变得暖融融的,我再也不怕走夜路了。村里的小洋楼一栋栋立起来,外婆家的新楼房有三层,厨房里的抽油烟机嗡嗡响,卫生间里还装了我最喜欢的浴霸,冬天洗澡再也不冷啦!)
随着科技不断发达,变化最大的是我们的农业发展。从一开始人力收割转变为机械收割,小麦、稻子、玉米成熟的时候,农民伯伯只需要悠闲地开着收割机就行了。爷爷再也不用背着打药桶去打药了,因为已经换上了无人机打药。现在,农民伯伯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他们在村头宽阔的广场上打太极、下象棋、跳广场舞、聊天……(段评:这段写了农业的变化,用了收割机和无人机的例子,很有时代感!如果能加入爷爷的反应,比如他看到无人机时的表情,会更生动。修改版:变化最大的要数田里的庄稼了!现在收玉米,爷爷不用再背着大筐去掰了,他只要坐在收割机上,“轰隆隆”几声,玉米就自动被装进袋子里。爷爷还学会了用手机操控无人机打药,看着无人机在天上飞来飞去,他眯着眼睛笑:“这玩意儿比我背药桶轻松多喽!”农闲的时候,爷爷就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在广场上打太极,奶奶也跟着阿姨们跳广场舞,喇叭里放着欢快的音乐,整个村子都热热闹闹的。)
每一次回家,家乡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化,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高兴。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富饶!(段评:结尾表达了对家乡的自豪和希望,情感真挚!要是能把希望和具体的画面结合起来,会更有感染力哦!修改版:每次回老家,我都能发现新变化。看着路边的小树苗慢慢长高,听着邻居家的笑声越来越响,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我盼着下次回来时,村口能开一家小书店,这样我就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坐在里面看书啦!我的家乡就像春天的小苗,一定会越长越旺,越来越好!)
刘奕帆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家乡的变迁》,老师特别欣赏你用“对比”的眼睛看家乡的成长——从泥泞小道到水泥路,从人力收玉米到机械收割,这些具体的变化里藏着你对家乡深深的爱,也让“家乡是祖国缩影”的主题变得特别真实!
不过文章还可以更“立体”哦!比如写收玉米的辛苦时,能不能加个细节?比如爷爷掰玉米时额头的汗珠,或者玉米叶划到手的刺痛感?写现在的收割机时,也可以写写爷爷站在田埂上笑的样子——这些小画面会让“变迁”更动人。
另外,从“过去的苦”到“现在的甜”,可以加一句过渡,比如“谁能想到,几年后,那条让我们摔跤的泥路,竟成了载着希望的致富路”,这样段落衔接会更自然。
最后老师想问问你:
- 家乡变化里,哪一个瞬间让你最想告诉别人?
- 你觉得家乡的变化,除了路和楼,还藏在哪些小地方?比如奶奶的厨房、村口的老槐树?
- 如果让你为家乡的未来画一幅画,你会画什么?
相信你能写出更有温度的家乡故事,期待你的下一次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