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总能从中窥见许多五彩斑斓的画面,这些画面拼凑成一幅生动的画卷,不时地在我的脑中闪现。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年的寒假,我随妈妈去乡下,发生了一一场 (改:一场) “捉鸡大战”。(段评:开头用万花筒比喻生活,很有创意,还自然引出了捉鸡的故事,很棒!如果能把捉鸡的趣事和万花筒的“五彩斑斓”联系得更紧密,比如加上“像万花筒里最晃眼的彩色碎片”,会更生动哦!修改版:生活就像一个装满阳光的万花筒,轻轻一转,就能看见五彩斑斓的小画面——有游乐园的笑声,有外婆的桂花糕香,还有乡下院子里扑棱棱的鸡毛!这些画面总在我脑子里闪呀闪,其中最亮的那一块,是寒假里我和妈妈去乡下,那场闹哄哄的“捉鸡大战”。)
一进院子,我就注意到了那只最出众的大公鸡。它身姿挺拔,头上的鸡冠红得格外耀眼,像鸡群里的“国王”。我突发奇想:能不能捉住它,让它臣服于我呢?(段评:你观察得真仔细!把大公鸡比作“国王”很形象。要是能加上它的动作,比如“踱着方步”“时不时啄一下地面”,就能让这只“鸡国王”更鲜活啦!修改版:刚进乡下外婆家的院子,我就盯上了那只最神气的大公鸡!它昂着脖子踱着方步,红鸡冠像顶了朵燃烧的小火焰,尾巴上的羽毛闪着油亮的光,活像鸡群里的“国王”!我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我能不能捉住这个“国王”,让它也听我的话呀?)
首先,我使出“偷袭大法”,从背后悄悄靠近大公鸡,想趁其不备,一举拿下,但它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转身向我冲过来。到了近前,它挓挲起羽毛,蹦了起来,用它的翅膀拍我,用它的的 (改:的) 尖嘴啄我,用它的利爪划我……我没料到它如此凶悍,赶忙跑开,另谋良策。(段评:这段写得太有趣了!把大公鸡的凶悍写得很生动。要是加上你当时的动作和声音,比如“踮着脚尖”“屏住呼吸”“哇地叫出声”,就能让读者更有代入感啦!修改版:我先偷偷绕到它背后,踮着脚尖,屏住呼吸,像小猫一样慢慢靠近——这可是我的“偷袭大法”!没想到它像背后长了眼睛,突然“咯咯”叫着转身冲过来!到了跟前,它猛地炸起羽毛,扑棱着翅膀蹦起来,用尖嘴啄我的裤腿,用爪子抓我的鞋子,还用翅膀“啪嗒啪嗒”拍我的手!我吓得“哇”地叫出声,赶紧抱着头跑开,心里直嘀咕:这“国王”也太凶啦!)
我们先把大公鸡赶至一间小屋,迅速关紧房门,接着,分别从两侧将它逼至墙角,在它无路可逃之时,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竹筐,向它罩去,然后立刻用身子压住竹筐,它终于精疲力尽,我们终于抓到大公鸡了。(段评:“关门逼墙角”的计策写得很清楚!要是加上你和妈妈的配合细节,比如“妈妈朝我眨眨眼”“我攥紧竹筐的手都出汗了”,还有大公鸡的反应,比如“扑腾着撞门”,会更精彩哦!修改版:妈妈笑着给我出主意:“咱们来个‘关门捉鸡’!”我们先把大公鸡往小屋那边赶,它扑腾着翅膀“咯咯”叫,好像知道要上当!妈妈赶紧“啪”地关紧房门,我和妈妈一人站一边,慢慢把它逼到墙角。眼看它没地方逃了,我攥紧竹筐,深吸一口气,“嗖”地一下把竹筐扣过去,再一屁股坐在筐上!大公鸡在筐里扑腾了几下,终于没力气了——我们成功啦!)
“哈哈,终于抓到大公鸡了!”“这场捉鸡大战”圆满地落下了帷幕!(段评:结尾很开心!要是加上当时的小细节,比如“举着竹筐蹦起来”“妈妈笑得直不起腰”,就能让这份快乐更真实啦!修改版:我坐在竹筐上,扯着嗓子喊:“哈哈!‘鸡国王’被我捉住啦!”妈妈蹲在旁边,笑得眼泪都出来了。阳光从窗户缝里照进来,落在我沾着鸡毛的袖子上,这场“捉鸡大战”,真是我寒假里最热闹的回忆!)
刘明轩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捉鸡大战》,老师首先被你鲜活的童年趣事和巧妙的叙事结构打动了!你不仅把捉鸡的过程写得有起有伏,还通过大公鸡“国王”般的形象和“偷袭—围堵”的策略变化,让这场“大战”充满了童趣与智慧,尤其是结尾的欢呼,把成功的喜悦传递得特别真切!
不过我们可以给这场“大战”再添点“电影感”。比如第三段写公鸡反击时,你提到它“挓挲羽毛、蹦跳啄人”,如果能放慢镜头:当时它的鸡冠是不是更红了?翅膀拍在你身上的力度像什么?你逃跑时脚下的泥土有没有溅起来?用视觉、触觉的细节把这个“冲突高潮”放大,会让读者更有代入感。还有第四段的围堵策略,“我们”是谁?妈妈有没有说过什么话?加一两句对话,能让团队合作的画面更生动。
💡 再想想:
- 这场“大战”后,你对这只大公鸡的看法有没有变化?是觉得它更“厉害”了,还是多了点佩服?
- 如果把捉鸡的“战术”和你学过的某个道理(比如“团结”“智取”)联系起来,结尾会不会更有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