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我们小组的趣事,简直像哆啦A梦的口袋一样,随便掏出来都是能让全班笑弯腰的宝贝。 (改:?) (段评:本段用哆啦A梦口袋的比喻开头,很有童趣,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还点出了小组趣事多的主题,这个开头很吸引人哦!不过可以把比喻再具体一点,让读者更有画面感。修改版:要说起我们小组的趣事呀,简直像哆啦A梦的百宝袋一样——随便掏掏,都是能让全班笑弯腰的好玩事儿!)
那天语文课正上到《小英雄雨来》,前桌小明的钢笔突然喷出一串墨珠。墨水在空中划出蓝宝石般的弧线,我慌忙翻开课本挡脸,墨滴正好在我作业本上绽开一朵蓝花。扭头看去,小王的脸蛋变成了斑马纹,他却浑然不觉,还在冲我们做鬼脸。(段评:本段描写了语文课上钢笔喷墨水的趣事,用了"蓝宝石般的弧线""蓝花"这样的比喻,还写了小王的斑马纹脸蛋,画面感很强!要是能加上老师的反应,故事就更完整啦。修改版:那天语文课正讲《小英雄雨来》,前桌小明的钢笔突然"噗嗤"喷出一串墨珠!墨水在空中划出蓝宝石般的弧线,我慌忙举课本挡脸,墨滴却在作业本上绽开一朵圆滚滚的蓝花。扭头一看,小王的脸蛋变成了斑马纹,他还浑然不觉,冲我们挤眼睛做鬼脸呢。语文老师也停下讲课,扶着眼镜笑出了声。)
我的同桌小雨总在桌椅间距上较劲。她用后背顶了顶我的椅子,把自己缩成只小虾米。“大刘,把桌子推过来一指甲盖好不好?”她的马尾辫随着声音轻轻摇晃。后桌大刘却攥着字典直摇头:“上次推了你就告老师说我挤你!”一个是柯南式推理家,一个是木偶奇遇记里的诚实孩子,急得小雨直拿铅笔戳橡皮。(段评:本段写了小雨和大刘的桌椅间距之争,用了柯南和诚实孩子的比喻,很形象!要是能加上小雨说"一指甲盖"时的小动作,还有大刘攥字典的样子,人物会更生动。修改版:我的同桌小雨总在桌椅间距上较劲。她用后背顶了顶我的椅子,把自己缩成只圆滚滚的小虾米,指尖比着指甲盖说:"大刘,把桌子推过来这么一点点好不好?"马尾辫随着声音轻轻晃。后桌大刘攥着字典直摇头:"上次推了你就告老师说我挤你!"一个是爱较真的"柯南小侦探",一个是认死理的"诚实小木偶",急得小雨直拿铅笔戳橡皮。)
要说最有意思的还是我和小林。“咚”的一声,我的后背又挨了桌子轻轻一撞。转过头要提醒他,却看见小林的脑袋快要栽进作业本里——为了保持间距,他把自己扭曲得像个人形弹簧。我忍着笑用圆珠笔戳他手背:“你的桌子是南极冰川吗?非要跟我的桌子保持安全距离。”他也故意板着脸回敬:“我的脚是竹节虫附体,不收着点就要踢到前面去啦!”(段评:本段写了我和小林的趣事,用"人形弹簧"形容小林很有趣!要是能加上小林撞桌子的原因,还有他抬头时的样子,故事就更清楚啦。修改版:要说最有意思的还是我和小林。"咚"的一声,我的后背又挨了桌子轻轻一撞——原来是小林为了不挤到我,把自己扭成了人形弹簧,脑袋都快栽进作业本里啦!我转过头要提醒他,他却突然抬头,鼻尖沾着点铅笔灰,故意板着脸说:"我的脚是竹节虫附体,不收着就要踢到前面去啦!")
那次英语课真是让我们成了全班的焦点。小雨感冒拧鼻涕时,小林正回头找我借笔记,突然“啪嗒”一声,他的英语书直直掉落在痰盂边上。教室里先是鸦雀无声,接着突然爆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连正在读课文的Lucy老师都扶着眼镜看过来。(段评:本段写了英语课上的趣事,书掉痰盂边的情节很有笑点!要是能加上小林捡书时的样子,还有同学们笑的细节,会更生动哦。修改版:那次英语课我们成了全班焦点。小雨感冒拧鼻涕时,小林回头找我借笔记,"啪嗒"一声,他的英语书直直掉在痰盂边!教室里先是鸦雀无声,接着爆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小林蹲下去捡书,耳朵尖都红了,还假装淡定地拍了拍书皮。连读课文的Lucy老师都扶着眼镜,肩膀一耸一耸地笑呢。)
这三个月的同桌时光,就像旋转的万花筒,每天都有新的色彩绽放。若是把我们的课桌搬到马戏团,说不定还能卖票演出呢!你说,我们组是不是天下最欢乐的黄金三角?(段评:本段用万花筒和马戏团的比喻结尾,总结了小组的欢乐,很贴切!要是能加上一点和小伙伴相处的小感受,结尾会更温暖。修改版:这三个月的同桌时光,就像旋转的万花筒,每天都有新的小快乐冒出来。要是把我们的课桌搬到马戏团,说不定真能卖票演出呢!你说,我们组是不是天下最欢乐的"黄金小伙伴"呀?)
梁睿宸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们组的那些事儿》,老师忍不住为你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鼓掌!你把小组趣事比作“哆啦A梦的口袋”,这个比喻太有创意了,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更难得的是,你不仅写了趣事,还通过小雨和大刘的较劲、小林的“人形弹簧”,让我们看到了小组成员之间既“斗智斗勇”又充满默契的可爱关系,这种对日常细节的捕捉,让文章充满了生活的温度。
老师特别喜欢你描写钢笔喷墨的那段:“墨水在空中划出蓝宝石般的弧线”“小王的脸蛋变成了斑马纹”,这些比喻和细节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让画面活了起来。如果你能在结尾处,把这些“小矛盾”背后藏着的“小温暖”再点破一点点,比如“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为桌子间距‘打仗’,但下课铃一响,小林总会悄悄把我的笔袋推过来”,文章的情感会更有深度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小组里有没有一件事,让你们从“互相较劲”变成“互相帮助”?
- 如果让你给小组起个“专属绰号”,你会用什么有趣的比喻来形容它?
- 下次写趣事时,能不能试试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让故事更有起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