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饭桌前,面对美味佳肴,少了称赞交流,一手执筷一手握着手机,低头无言。空气中没情感交织,只是气体流动,略显冰冷。(段评:这段开头用了具体的场景描写,能让读者一下子感受到情感缺失的问题,很有画面感!不过可以把场景写得更细致些,比如加上家人原本的期待和现在的对比,或者用些比喻让冰冷的感觉更强烈。修改版:团圆饭桌前,奶奶端上热腾腾的红烧肉,爸爸刚想开口说什么,却看见大家都低着头——一手攥着筷子戳米饭,一手紧紧握着手机刷个不停。原本该充满笑声的空气,现在像结了薄冰,连热气都透着冷冷的尴尬。)
没有情感,艺术是物质的堆砌,文学是无意义的字符,人类的存在也只是个体的实在。对于当下人与人情感联系的薄弱,我们当有所警惕,心系情感,筑起生活的纽带。(段评:这段直接点出了情感的重要性,观点很明确!不过可以把道理讲得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比如用我们熟悉的例子代替“艺术是物质堆砌”这样有点抽象的话,让大家更容易懂。修改版:没有情感,好朋友会变成陌生人,全家福会变成冰冷的照片,连我们最爱的故事书都会失去光彩。现在大家的情感联系越来越弱,我们一定要小心,用真心把大家重新连起来。)
情感构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个体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从牙牙学语与母亲的联系,到学校汲取知识与同学相遇,再到社会上工作场上的羁绊,都离不开不同个体的情感纠缠。对亲情的渴望,让纵使跨越千山万山 (改:千山万水) 也心有牵挂的游子满怀希望;对友情的追求,成就一段段伯牙子期的佳话;对不同文明的向往,使即便横隔半个地球的人建起联系。这些都是情感所体现的地方,正如费孝通所说: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关系中必然存在情感,也侧面点明没有哪个个体可以割裂情感,独立生存。不仅人,生态万物皆如此。(段评:这段举了很多情感的例子,还引用了费孝通的话,论证很有力!不过可以把例子串得更顺一点,比如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让逻辑更清楚。另外,“情感纠缠”这个词可以换个更温暖的说法哦。修改版:情感是连接人与人的纽带,我们从出生就离不开它。小时候,妈妈的拥抱让我们安心;上学后,和同学一起分享零食的快乐;长大后,和伙伴一起奋斗的默契,都是情感在发光。费孝通爷爷说过,社会是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每个关系里都藏着情感。没有情感,我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来飘去找不到方向。)
情感助力个人成就,凝聚集体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情感所作用的远不只是个人,更是对集体社会,国家时代的推动。杨振宁院士与同伴李政道携手共进,对科学共同的情感追求将他们系在一起,成就中国首个物理学诺贝尔奖。新冠疫情爆发中,五湖各地医护工作者凭借相同无私奉献的情感,汇聚在一起,前往祖国各地伸出援手,助力抗疫胜利。感动中国之青年学子庞众望,一面内有孝心一面心系祖国,正是这样一种家国情怀,使他踏上为国奉献的道路。从个人到集体,以微小的个体凝心聚为强大的群体,共同推动时代年轮铿锵前进。其中不乏每个人情感追求达到不同领域绽放,不同个体共同的情感追求实现各领域繁荣发展。(段评:这段从个人讲到国家,层次很清晰!不过有些例子可以说得更具体,比如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做研究的小细节,或者医护人员在抗疫中的一个感人瞬间,这样会让论证更有说服力。修改版:情感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还能让大家团结起来。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对科学的热爱,一起研究出了重要的成果;新冠疫情时,无数医护人员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助病人;庞众望哥哥因为爱家人、爱祖国,努力学习想为国家做贡献。这些都是情感的力量,让我们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一起推动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诚然,科技浪潮席卷之下,存在因智能化时代所带来人们情感的衰弱。现实中的坐淡 (改:座谈) 成为低头无言的将就,仅凭AI便可产生让人望尘莫及的艺术,无需人的参与。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网络无线通信加强远地区人们的联系。当Sora,豆包等AI科技产生之时,人可以更大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符合自身想象的情感丰富的作品。没有情感的假设,是对人们的警惕,我们所做的,更应是以个体情感的追求,融入集体,壮大力量,共同助力描绘时代新篇章。心系情感,构筑社会与国家,乃至时代的纽带。(段评:这段用了辩证的方法,既说了科技的坏处,又说了好处,思考很全面!不过可以把结尾的呼吁写得更具体,比如我们能做些什么小事来维系情感,让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修改版: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大家都爱玩手机,面对面的交流变少了,连画画都可以让AI帮忙。但科技也能帮我们和远方的亲人视频聊天呀!我们要做的,就是多放下手机和家人说说话,多和朋友一起玩游戏,用真心把情感的纽带系得更紧。这样,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更温暖、更强大。)
汤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心系情感,筑生活纽带》,老师要为你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点赞!你从饭桌前的“低头族”现象切入,提出“心系情感,构筑生活纽带”的观点,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思想深度,这在小学高年级的议论文中非常难得!
文章的结构很清晰,从“情感缺失的问题”到“情感的价值”,再到“如何面对科技时代的情感挑战”,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你还引用了费孝通的话和杨振宁、庞众望等人物事例,让论证更有说服力,这一点做得很棒!
如果要让文章更上一层楼,老师有个小建议:我们可以给每个论点配上一个更具体、更贴近生活的“小镜头”。比如在讲“情感助力个人成就”时,除了庞众望的例子,能不能再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故事?比如某个同学因为老师的鼓励(情感支持)而取得进步?这样“大人物”加“小生活”的论据组合,会让你的观点更接地气,也更有感染力!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饭桌,你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情感的“缺席”或“在场”?
-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唤醒情感”的小活动,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 你觉得科技和情感之间,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