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在爸爸妈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想大显身手,亲自厨煎 (改:下厨煎) 一次鸡蛋。(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直接点明了事件的时间、人物和起因,简洁明了,但在吸引读者兴趣方面可以再优化。比如可以加入自己当时的心情或期待,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和感染力。修改版:一个阳光暖暖的星期天中午,看着爸爸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我心里痒痒的——平时总吃他们煎的金黄鸡蛋,今天我也想大显身手!在爸爸妈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撸起袖子,决定亲自煎一次鸡蛋。)
说干就干。我先从冰箱里取出三个鸡蛋,把它们拿到碗边一敲,双手一掰,蛋黄、蛋白就流到了碗里,我用筷子不停地搅动,搅到蛋黄和蛋白融为一体为止。然后,我打开燃气灶,只见蓝蓝的火焰“舔”着锅底,等锅烧热后,我把油和打好的蛋液一块倒入锅里,再放些米酒、盐、胡椒粉等调料。锅里顿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我一时手忙脚乱。不一会儿,我发现煎蛋竟然被烧焦了,情急之下我赶紧关火。我拿着筷子夹了一小块放入嘴里,又咸又苦,而且焦味很重。望着装在盘子的焦黑的鸡蛋,我心里很不开心。(段评:本段详细描述了第一次煎蛋的过程,情节完整,还写出了手忙脚乱的样子,很真实!不过可以加入更多感官细节,比如油溅起来时的声音、自己的紧张心情,还有焦蛋的样子,让内容更生动。另外,“把油和打好的蛋液一块倒入锅里”这里顺序不太对哦,应该先倒油烧热再倒蛋液。修改版:说干就干!我先从冰箱里取出三个圆滚滚的鸡蛋,拿到碗边轻轻一敲,“咔嚓”一声,双手一掰,蛋黄裹着蛋白“咕嘟”一下滑进碗里。我拿起筷子快速搅动,直到蛋黄和蛋白融成金灿灿的蛋液。接着我打开燃气灶,蓝蓝的火焰“呼呼”地舔着锅底,等锅热了,我先倒了一点油——哎呀,油刚下锅就“噼里啪啦”跳起来,吓得我往后退了半步!稳了稳神,我把蛋液“哗啦”倒进锅里,又手忙脚乱地撒了盐、胡椒粉,还加了一勺米酒。锅里的蛋液瞬间鼓起泡泡,可我还没反应过来,边缘就开始发黑了!我赶紧关火,用筷子夹起一小块尝了尝——又咸又苦,焦味直钻鼻子。望着盘子里黑乎乎的煎蛋,我嘴巴噘得能挂小油瓶啦。)
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有点难啊!我重整旗鼓,吸取上次的的教训 (改:的教训) ,我又重新做了一次,最后,我终于做了出 (改:做了出来) ,放一把葱花,多么像大酒店里高级厨师煎的啊!(段评:本段写出了失败后重新尝试的决心,很棒!不过“重整旗鼓”可以换成更孩子气的说法,比如“不服气”。另外,第二次成功的过程可以写得再具体一点,比如怎么调整火候、什么时候翻面,还有撒葱花的细节,这样更有成就感哦。对了,原文有两个小错误:“上次的的教训”多了一个“的”,“做了出”应该是“做出来了”。修改版:原来煎蛋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啊!我盯着焦黑的盘子不服气——第一次失败算什么?我吸取教训,把火调小了一点,这次先倒油烧热,再慢慢倒蛋液,等蛋液底部凝固了,小心翼翼地用铲子翻面。最后撒上一把绿绿的葱花,哇!金黄的蛋饼上顶着翠绿的葱花,简直和大酒店厨师做的一样漂亮!)
爸爸妈妈尝了我的煎蛋,一直夸:“好吃,好吃,你做的真好吃” (改:真好吃!”) 我听了很开心,我吃着自己煎的蛋,心里真开心啊!(段评:本段写出了成功后的开心,情感很真挚!不过爸爸妈妈的夸奖可以更具体,比如他们尝了之后的表情、说的话,还有自己吃蛋时的味道,这样更能体现成就感。另外,“一直夸”可以写得更生动,比如“眼睛都亮了”。修改版:爸爸妈妈凑过来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哇!外酥里嫩,还有葱花的香味,比我们煎的还好吃!”我听了心里甜滋滋的,夹起一块自己做的煎蛋咬了一口——香香的、嫩嫩的,还有淡淡的葱花味,这可是我第一次做的成功的煎蛋呀!吃着自己亲手做的美食,我觉得比任何时候都开心!)
刘羽菲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学煎蛋》,老师特别欣赏你在失败后“重整旗鼓”的韧性,还能从煎蛋里悟出“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道理,这让平凡的小事有了成长的温度!
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拍个更细腻的电影”哦!比如第一次煎蛋烧焦时,你说“手忙脚乱”,能不能加个特写镜头?比如油星溅到手上时你缩手的动作、闻到焦味时心里“咯噔”一下的念头,或者妈妈在旁边轻声提醒的话语?把这些细节写出来,失败的画面会更真实。第二次成功时,你写“像大酒店厨师做的”,也可以再具体点:金黄的蛋边、葱花的香气,或者你撒葱花时手腕的弧度,这样“成功”的喜悦会更打动人!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第一次煎蛋失败,除了“油和蛋液一起倒”,还有没有其他小失误(比如火候太大?调料放多了?),把原因写清楚,“吸取教训”的部分会更扎实哦!
- 爸爸妈妈夸你时,他们的表情是笑着眯起眼睛,还是竖起大拇指?加入一点他们的神态描写,家庭的温馨感会更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