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北风呼呼地刮着,如鹅毛般的雪漫天飞舞,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段评:开头用环境描写烘托冬日的寒冷,为下文的紧张情节做了铺垫,很棒!如果能加上一些具体的感官描写,比如风刮在脸上的感觉,雪落在身上的样子,会让画面更生动哦。修改版:寒冷的冬日,北风像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落在脖子里凉丝丝的,让人忍不住缩起脖子,裹紧了衣服。)
早上,我手忙脚乱地穿好校服,背起书包,拎着装满书的袋子,奔向公交车站。眼看公交车要过来了,我奋力冲向公交车站,边跑边大声地喊:“等一等!等一等!”趁着人们上车的时间,我快速冲向站点,10米,8米,6米……可是,我还没到公交车站,车门已经关上了。我低下头,心想:“完了,要迟到了!(段评:这段把上学赶公交的紧张感写出来了,特别是距离的倒计时很有画面感!要是能加上一些细节,比如书包带子滑下来、袋子里的书晃来晃去的感觉,还有公交车开来时的样子,会更真实。另外,“奔向公交车站”重复了两次,可以换个说法哦。修改版:早上,我手忙脚乱地套上校服,抓起书包往背上一甩,又拎起装满书的袋子就往外冲。书包带子“啪嗒”滑到胳膊肘,我也顾不上拉。眼看公交车亮着灯摇摇晃晃开过来了,我心里一急,撒开腿就往站台跑,边跑边挥舞着空着的手喊:“等一等!等一等!”我盯着公交车,一步、两步……10米,8米,6米……可我刚跑到站台边,车门“唰”地一下就关上了。我低下头,袋子里的书好像也在叹气,心想:“完了完了,肯定要迟到了!”)
忽然,前面传来一位老大爷急切的喊声:“小伙子,快点!”我使出浑身力气,不顾一切地向公交车跑去。车上人很多,我一边费力地挤上车,一边感谢老大爷。老大爷一边伸手帮我拎过一个袋子,一边说道:“可不要谢我,你得谢司机,是他看见你了,就把车停下来了。”我刷完卡,又向司机连声感谢。“不用谢”司机师傅从后视镜里看了我一眼,:“小伙子,几年级啦。 (改:啦?) ”“六年级!”“六年级,长这么高!”我一边笑笑,一边仔细打量着他,一身浅黑 (改:深黑) 的外套,看上去四十多岁了。他笑着说:“以后得早点儿,迟到可不好。”我静静站在车门的一边。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向我招了招手,说:“孩儿!快过来,坐我这儿。老奶奶满眼慈爱地望着我。“不用,老奶奶,我站着就行。我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正好我也快下车了,你来坐吧!”老奶奶边说边站了起来,我只好艰难地穿过人群,坐到那个椅子 (改:那个座位) 上。“下车请走好”司机师傅亲切的声音再次响起。下了车后,我心里头升起一股暖意……(段评:这段的故事很温暖,老大爷和司机师傅的帮助让人心里暖暖的!不过有些地方可以更细致,比如老大爷的样子、司机师傅说话时的表情,还有你挤上车时的感受。另外,“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出现得有点突然,可以加一句她之前在哪里,比如“坐在窗边的老奶奶”,这样更自然。修改版:忽然,前面传来一个沙哑又急切的喊声:“小伙子,快点跑!”我抬头一看,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扒着车门缝朝我挥手。我使出浑身力气,书包带子滑了也不管,拼命往公交车冲。车上人挤人,我一边费力地往门里钻,一边喘着气说:“谢谢您,大爷!”老大爷笑着帮我拎过一个沉甸甸的袋子:“谢我干啥,得谢司机师傅,是他看见你跑过来,特意停下来等你的!”我刷完卡,又赶紧朝驾驶室喊:“谢谢司机叔叔!”“不用谢!”司机师傅从后视镜里看了我一眼,眼角皱起笑纹:“小伙子,上几年级啦?”“六年级!”“哟,六年级就长这么高啦!”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才看清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浅黑外套,脸上沾着点雪水。这时,坐在窗边的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朝我招招手:“孩儿,来这儿坐!”她满眼慈爱的看着我。“不用不用,奶奶您坐!”我赶紧摆手。“没事儿,我下站就到了!”老奶奶说着就扶着椅子站起来,我只好侧着身子挤过去坐下,心里暖乎乎的。)
如今再乘坐那躺 (改:趟) 公交车时,已经看不到那位司机师傅的身影了,也没再遇见老大爷和老奶奶,但他们慈祥的面孔和温暖的话语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段评:结尾能回忆起帮助过自己的人,很有真情实感!如果能把他们的样子或者说的话具体写一写,比如老大爷挥着手的样子,司机师傅从后视镜看你的眼神,会让这份温暖更深刻哦。修改版:如今再坐那趟公交车,已经没见过那位司机师傅,也没遇见过帮我拎袋子的老大爷和让座的老奶奶。可我总想起那天,老大爷扒着车门缝挥手的样子,司机师傅从后视镜里投来的笑眼,还有老奶奶站起来时,扶着椅子的手背上那几道深深的皱纹。他们的声音和样子,像冬天里的小太阳,一直暖在我心里。)
马万瑛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首先被你捕捉到的“冬日暖流”深深打动——在寒冷的风雪里,你用司机、老大爷和老奶奶的三个温暖瞬间,巧妙地写出了“暖”不仅是身体的温度,更是陌生人之间传递的善意。这个立意特别棒,能从一件小事里看到人性的光,很有深度!
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拍个更细腻的电影”。比如你写“我使出浑身力气,不顾一切地向公交车跑去”时,能不能把镜头放慢?当时北风刮在脸上像什么?书包带勒得肩膀疼不疼?心里除了“完了”,有没有更具体的紧张感,比如“心脏快跳出嗓子眼”?把这些细节加进去,“追车”的焦急和后来的温暖对比会更强烈。还有,老奶奶让座时,她的手是不是很粗糙?她说话的声音像不像你奶奶?这些小细节能让“暖”的感觉更真实可触。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那个冬日的雪,除了冷,有没有因为这些温暖的人,让你觉得雪也变得可爱了?
- 如果现在再遇到那位司机师傅,你最想对他说什么?为什么?
- 你觉得“暖”这种感觉,除了别人给,自己能不能也成为传递“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