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15日 晚
今天我开始做水培绿豆,我先用清水泡了一个晚上。(段评:这段写了你泡绿豆的过程,内容真实,符合水培绿豆的步骤,但是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比如绿豆泡之前和泡之后的样子,让内容更具体哦!修改版:今天我开始做水培绿豆啦!我先抓了一把圆滚滚的绿豆,它们穿着深绿色的外衣,摸起来硬硬的。我把绿豆放进碗里,倒上清水,让每颗绿豆都泡在水里,准备让它们睡一个舒服的“凉水觉”。)
星期四 10月16日 早
我把绿豆拿出来放在纸上,再用纸盖上,一定要用湿纸的。(段评:这段写了把绿豆放在湿纸上的过程,步骤很清楚,要是能加上你盖纸时的小心样子,或者绿豆放在纸上的状态,就更生动啦!修改版:我小心翼翼地把泡了一晚的绿豆捞出来,平摊在干净的纸上。绿豆们喝饱了水,肚子圆鼓鼓的,好像一个个小胖子。我赶紧拿一张湿纸巾盖在它们身上,就像给它们盖了一条暖暖的小被子,生怕它们着凉。)
星期五 10月17日 晚
今天我一回来,我发现绿豆发芽了,我很高兴,因为它发芽就成功了。(段评:这段写了绿豆发芽你很高兴,情感很真挚,要是能具体说说芽的样子,比如芽有多长、什么颜色,你的开心具体表现是什么,就更好啦!修改版:今天放学一回家,我就冲到绿豆旁边。呀!好多绿豆都冒出了白白的小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尾巴,有的芽才一点点长,有的已经弯弯地翘起来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拍着手说:“我的绿豆发芽啦!成功啦!”)
星期六 10月18日 早
早上我发现它们都长高了,我立马给他们 (改:它们) 换了一个大一点的盆,我又给他们 (改:它们) 加了一点清水,我希望他们 (改:它们) 快快长高。(段评:这段写了给绿豆换盆加水,想法很贴心,要是能加上换盆时绿豆的样子,或者你加水时的小心动作,内容会更具体哦!修改版:早上我一睁开眼就去看绿豆,发现它们的芽都长高了不少,小芽变得直直的,像一个个小士兵。原来的小盆挤不下啦,我赶紧给它们换了一个大一点的盆,轻轻地把绿豆放进去,又往盆里加了一点清水,小声说:“小绿豆,快快长高吧!”)
星期天 10月18日 (改:10月19日) 晚
我发现他们 (改:它们) 长的 (改:得) 特别快,才半天就长了很大一段,我很开心,他们 (改:它们) 像士兵一样,可是有一些带上了一个小帽子。(段评:这段把绿豆比作士兵,还写了带小帽子,很有想象力!要是能说说芽的颜色变化,或者你开心时的具体动作,就更生动啦!修改版:晚上我又去看绿豆,发现它们长得特别快,才半天时间,芽就又长了一大截,直直地立着,真像一个个精神的小士兵。有的绿豆还戴着绿色的小帽子,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呢!我笑着摸了摸它们的小芽,心里甜滋滋的。)
星期一 10月19日 早
我养的绿豆已经可以做菜了,希望他们 (改:它们) }再长高一点,我就可以把他们 (改:它们) }做菜吃了。(段评:这段写了绿豆可以做菜,想法很有趣,要是能加上绿豆现在的样子,比如芽有多高,叶子长出来了吗,就更具体啦!修改版:我养的绿豆芽已经长得长长的了,有的还冒出了小小的嫩叶,绿油油的,看起来新鲜极了,妈妈说已经可以做菜啦!我看着它们,心里盼着:再长高一点,我就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我自己种的绿豆芽啦!)
杨道文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绿豆成长记》,老师首先要为你认真观察的态度点个赞!你详细记录了绿豆成长的过程,让大家看到了绿豆从浸泡到可以做菜的变化,这种对生活细致的观察非常棒!
不过呢,这篇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变得更精彩。事件虽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简略。比如“今天我一回来,我发现绿豆发芽了”这里,是很关键的部分。我们来当一次导演,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绿豆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房间里的光线怎样,有没有特别的气味?发现绿豆发芽时,你心里最惊喜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另外,文章在段落之间的过渡上可以做得更好。从记录一天的观察到下一天,中间有点跳跃。我们能不能加一些过渡的语句,像“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我迫不及待地去看绿豆,它们又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呢”这样的话,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在绿豆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突然对生命的神奇有了更深的感悟? 2. 对比绿豆刚开始的样子和后来的变化,你觉得这和我们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成长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3. 如果要把绿豆成长的过程讲给一个没见过的小朋友听,你会怎么让故事更有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