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文具盒里传来争吵声。(段评:本段引出故事场景,但缺少对文具盒里环境的简单描写,不够生动。可以增加一些对文具盒里物品摆放等环境的描写,让场景更有画面感。修改版:深夜,四周静悄悄的,文具盒里也暗沉沉的。突然,传来了一阵争吵声。)
“铅笔,这样做是不对的,要擦掉!”(段评:此段直接开始对话,没有对说话者的神态、语气等进行描写。可以添加一些神态和语气的描述,让对话更生动。修改版:橡皮皱着眉头,气呼呼地说:“铅笔,这样做是不对的,要擦掉!”)
“这明明是对的,橡皮!”(段评:同样缺乏对说话者状态的描写。可以加上铅笔说话时的样子,使表达更丰富。修改版:铅笔挺直了身子,理直气壮地说:“这明明是对的,橡皮!”)
“不,这是错的!”(段评:过于简短,没有体现出橡皮坚持观点的状态。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如橡皮说话时的动作。修改版:橡皮气得跳了起来,大声喊道:“不,这是错的!”)
突然,啪的一声破了,纸开始哇哇大哭起来。(段评:“啪的一声破了”表述不清楚,不知道是什么破了。应明确指出是纸破了,并且可以增加一些纸破时的情景描写。修改版:突然,只听“啪”的一声,纸被戳破了一个大洞,纸开始哇哇大哭起来,那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委屈。)
“全都怪你,谁叫你乱擦了!”铅笔说。(段评:缺少铅笔说话时的表情描写。可以加上表情,让人物形象更鲜明。修改版:铅笔涨红了脸,生气地说:“全都怪你,谁叫你乱擦了!”)
“那明明是你戳破的!”橡皮说。(段评:没有描写橡皮说话时的神态。可以补充神态描写,使橡皮的形象更立体。修改版:橡皮瞪圆了眼睛,愤怒地说:“那明明是你戳破的!”)
“那我们就来比一场,比谁能让纸上的字迹消失谁就胜利!”(段评:没有说明是谁提出的比赛,表述模糊。应明确提出者,并且可以增加提出者说话时的状态。修改版:铅笔不服气地昂起头,大声说:“那我们就来比一场,比谁能让纸上的字迹消失谁就胜利!”)
橡皮点点头,信心满满地说:“好,一言为定!”说完就开始在纸上用自己的身体擦来擦去,字迹消失了。(段评:描写橡皮擦字过程较简单。可以增加橡皮擦字时的动作细节,比如擦的力度、速度等。修改版:橡皮点点头,信心满满地说:“好,一言为定!”说完,它便用力地在纸上左右擦动,身体都快磨平了,不一会儿,字迹就消失了。)
而铅笔这边呢,则是用自己的笔芯在纸上画来画去。哎呀,纸变得越来越黑,越来越黑,黑到看起来像一团乱乱的黑团子。(段评:描写铅笔在纸上画的情景较单一。可以增加铅笔画时的心理活动,让内容更丰富。修改版:而铅笔这边呢,它心里想着一定要赢,便用自己的笔芯在纸上用力地画来画去。哎呀,纸变得越来越黑,越来越黑,黑到看起来像一团乱乱的黑团子,可铅笔还是不肯停下来。)
铅笔哭着说:“对不起,我该和你吵架 (改:我不该和你吵架) ,原来你的功能更大!”(段评:“该和你吵架”表述错误,应是“不该和你吵架”。同时可以增加铅笔哭着说话时的动作。修改版:铅笔低着头,眼泪汪汪地说:“对不起,我不该和你吵架,原来你的功能更大!”)
橡皮说:“不是这样的呀,如果把题目换成让纸上有字就是你胜利呀!”(段评:橡皮说话较平淡。可以增加橡皮安慰铅笔时的语气和动作。修改版:橡皮轻轻地拍了拍铅笔的肩膀,温和地说:“不是这样的呀,如果把题目换成让纸上有字就是你胜利呀!”)
它们两个互相抱着,这是因为它们的友谊让破掉的纸又合上了。(段评:“这是因为”表述较生硬。可以换一种更自然的表述,并且可以增加对纸合上时的简单描写。修改版:它们两个紧紧地互相抱着,神奇的是,破掉的纸慢慢地合上了,就像伤口愈合了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