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二十年过去了,我一睁开眼睛去外面玩,看了 (改:看见) 老房子变成了新房子看起来漂亮极了。(段评:这段开头用'一睁开眼睛'来写二十年的变化很有新意,但'去外面玩'这个表述有点简单,没能突出'回到家乡'的惊喜感。可以把时间变化写得更具体,比如加上清晨的环境描写,让读者更容易进入情境。修改版:不知不觉中,二十年过去了。清晨我一睁开眼睛,就迫不及待地跑出门,发现老房子变成了漂亮的新房子,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发亮。)
家乡,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它在时间的洪流中悄然蜕变,以一种更加成熟、深邃的姿态迎接每一位归人。(段评:这段的比喻和拟人用得很好,'魂牵梦绕'这个词也很贴切,但句子有点长,不太符合小学生的语言习惯。可以把长句拆成短句,用更口语化的表达,让情感更自然。修改版:家乡,这个我日思夜想的地方,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啦!它在时间里悄悄变了,像个长大了的好朋友,笑着迎接我回来。)
走在曾经泥泞不堪的小径上,如今已铺上了平整的石板路,两旁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精心修剪的灌木与错落有致的花坛,色彩斑斓生机盎然。这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家乡人民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体现。我注意到,每条街道都配备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居民们自觉分类,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家乡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段评:这段描写了家乡环境的变化,内容很丰富,但句子间的过渡可以更自然。比如在写石板路和花坛之间加个连接词,让画面转换更流畅。另外,'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可以换成更具体的例子,比如看到小朋友主动分类垃圾,会更生动。修改版:走在曾经坑坑洼洼的小路上,现在铺上了平整的石板,两旁不再长杂草,而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小灌木和五颜六色的花坛,像给小路戴了个花项链。每条街上都有智能垃圾分类箱,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带着小孙女把废纸投进回收箱,大家都养成了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穿过老街,我来到了儿时最常光顾的小河边。记忆中的小河,曾因污染而浑浊不堪,而如今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河岸两旁绿树成荫,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去处。原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治理,同时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让生态得以恢复,家乡的山水再次焕发生机。(段评:这段对比了小河的变化,写得很清楚,但'**投入大量资金'有点太笼统了。可以换成更具体的细节,比如看到河边立着'保护水源'的牌子,或者听到路人说现在大家都爱来河边散步,让内容更真实。修改版:穿过老街,我来到了小时候常去的小河边。以前的小河又脏又臭,现在的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河岸两边种满了柳树,大人们在树下聊天,小朋友们追着蝴蝶跑。原来大家都开始爱护小河了,农民伯伯也少用农药化肥,小河又变成了我们的乐园。)
陈泽昊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二十年后的家乡》,老师首先要为你的独特视角点个赞!很多人写二十年后的家乡,可能只是简单罗列一些变化,而你却关注到了家乡环境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改变,从老房子换新貌,到街道配备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再到小河的生态恢复,展现了家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果,这让文章有了一定深度。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首先,在描述上可以更细致丰富。比如写老房子变成新房子,“看起来漂亮极了”这样的表述稍显笼统,我们可以把镜头拉近,描写一下新房子的外观、颜色、建筑风格等,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变化。像描写街道环境时,除了写灌木和花坛,还能具体说说有哪些花、什么颜色、什么香味,运用“五感法”让画面更生动。
其次,文章的逻辑结构可以更紧凑。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时,过渡可以更自然些。比如从街道写到小河边,可以加一句类似“沿着街道漫步,儿时的回忆涌上心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曾经最常去的小河边”这样的过渡语,让衔接更流畅。
另外,想象力与创新性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比如除了环境变化,能否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家乡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独特创新呢?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二十年后家乡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具体是怎样智能运作的呢?
- 除了**投入资金治理环境,家乡人民在环保方面还有哪些独特又有趣的行动?
- 二十年后,家乡的这些变化会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哪些深层次的改变?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