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记叙文
移山
作者:周雨露| 指导老师:王老师

移山(段评:此段落仅“移山”二字,过于简略,未能有效引出主题,无法吸引读者兴趣。建议详细阐述“移山”的含义或背景,为后文做铺垫。 修改版: 小时候,我总觉得“移山”是个遥不可及的梦。那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似乎在嘲笑人类的渺小。直到后来,我在生活中遇见了那些“移山”的人,才明白了“移山”的真正含义。)

很小的时候听《愚公移山》,总觉得那是个荒唐的故事。两座巍峨的太行、王屋山,凭一老翁和子孙的锄头,要挖到何年何月?直到后来在生活里撞见许多“移山”的时刻,才懂那把锄头下,藏着比山石更重的心意。(段评:该段落由听《愚公移山》故事引出对“移山”的思考,能较好地引出主题,但语言稍显平淡。可运用更生动的描写和修辞手法来增强感染力。比如描述太行、王屋山时,可更具体形象些。 修改版: 很小的时候听《愚公移山》,那故事在我心中就像一个荒诞的传说。瞧那太行、王屋二山,宛如两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横亘在天地之间,气势磅礴。凭一老翁和子孙的锄头,要将它们挖平,这得挖到何年何月啊?直到后来在生活里撞见许多“移山”的时刻,才懂那把锄头下,藏着比山石更重的心意。)

去年深秋,小区后山的坡路塌了一块。黄土混着碎石滚下来,把通往健身区的路堵得严严实实。物业说要等开春才修,可那是爷爷奶奶们晨练、我们放学抄近路的必经之路。第一天放学路过,我看见张爷爷蹲在坡前,手里攥着个小铁铲,正一下下扒拉着碎石。他头发白得像霜,额角的汗珠却顺着皱纹往下淌,铲子碰到硬石头时,指节都攥得发白。我问他:“爷爷,这么多石头,您啥时候能清完啊?”他直起腰捶捶背,笑着说:“挖一块少一块,总比等着强。”(段评:此段通过描写张爷爷清理碎石的情景,情节生动,人物形象有所展现。不过细节还可进一步丰富,比如对张爷爷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能让人物更加立体。 修改版: 去年深秋,小区后山的坡路塌了一块。黄土混着碎石如汹涌的瀑布般滚落下来,把通往健身区的路堵得严严实实。物业说要等开春才修,可那是爷爷奶奶们晨练、我们放学抄近路的必经之路。第一天放学路过,我看见张爷爷蹲在坡前,手里紧紧攥着个小铁铲,一下下扒拉着碎石。他头发白得像霜,额角的汗珠顺着皱纹滚落,每一滴都仿佛带着岁月的沧桑。铲子碰到硬石头时,指节都攥得发白,我仿佛能看到他心中的那股倔强。我问他:“爷爷,这么多石头,您啥时候能清完啊?”他直起腰捶捶背,眼神坚定,笑着说:“挖一块少一块,总比等着强。”或许他心里想着,这路就像生活中的困难,不主动去克服,就永远无法前行。)

第二天清晨,我又看见坡前的身影——这次不止张爷爷。李奶奶拎着竹筐来装碎土,隔壁的叔叔扛着大锄头,连平时爱闹的小弟弟,都攥着玩具铲蹲在边上扒土。夕阳西下时,原本堵路的“小山”竟被挖出了一条窄窄的通道。张爷爷用树枝在通道两边做了护栏,李奶奶还在旁边种上了几株耐寒的冬青。后来每天放学,都有人带着工具来修修补补:有人给护栏刷上红漆,有人在路边铺上防滑的石板,连物业也被打动,派来工人帮忙加固坡体。(段评:该段落描写众人一起修路的场景,体现了团结的力量,但情节发展较平淡。可以增加一些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对话,使情节更曲折生动。 修改版: 第二天清晨,我又看见坡前的身影——这次不止张爷爷。李奶奶拎着竹筐来装碎土,一边装一边念叨着:“这路堵了可不行,大家都不方便。”隔壁的叔叔扛着大锄头,大声说道:“咱们一起干,肯定能行!”连平时爱闹的小弟弟,都攥着玩具铲蹲在边上扒土,还奶声奶气地说:“我也要帮忙!”大家有说有笑,干劲十足。夕阳西下时,原本堵路的“小山”竟被挖出了一条窄窄的通道。张爷爷用树枝在通道两边做了护栏,李奶奶还在旁边种上了几株耐寒的冬青。后来每天放学,都有人带着工具来修修补补:有人给护栏刷上红漆,有人在路边铺上防滑的石板,连物业也被打动,派来工人帮忙加固坡体。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还会交流着修路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期待,让整个场景更加温馨。)

再后来,那条路成了小区里最热闹的地方。春天时,冬青冒出新叶,路过的人会顺手浇浇水;冬天雪后,总有早起的人把路面的雪扫干净。我每次走在那条路上,都想起愚公的故事。原来“移山”从不是一个人的蛮干,是有人先拿起第一把锄头,然后有更多人跟着弯腰,把“不可能”一点点挖成“可能”。(段评:此段结尾对“移山”的感悟有一定深度,但表述可更精炼、生动。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升华主题,增强感染力。 修改版: 再后来,那条路成了小区里最热闹的地方。春天时,冬青冒出新叶,像绿色的小精灵在枝头跳跃,路过的人会顺手浇浇水;冬天雪后,总有早起的人把路面的雪扫干净,仿佛是在为生活扫除障碍。我每次走在那条路上,都仿佛看到愚公带领子孙移山的坚毅身影。原来“移山”从不是一个人的蛮干,是有人先拿起第一把锄头,然后有更多人跟着弯腰,把“不可能”一点点挖成“可能”,就像星星之火,最终燃成燎原之势。)

其实生活里哪没有“山”呢?是解不出的数学题,是练不好的钢琴曲,是看似跨不过的难关。可就像张爷爷他们挖路那样,只要肯拿起“锄头”,哪怕每次只挖一块碎石,只要坚持下去,再高的山也能开出路来。那些藏在“移山”里的勇气与坚持,那些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才是比故事更动人的风景。(段评:段落结尾对生活中“山”的感悟较深刻,但语言稍显生硬。可多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生动形象。 修改版: 其实生活里哪没有“山”呢?那一道道解不出的数学题,像陡峭的山峰,挡住我们求知的脚步;那一首首练不好的钢琴曲,似湍急的河流,考验着我们的耐心;那一个个看似跨不过的难关,如茫茫的沙漠,让我们在迷茫中徘徊。可就像张爷爷他们挖路那样,只要肯拿起“锄头”,哪怕每次只挖一块碎石,只要坚持下去,再高的山也能开出路来。那些藏在“移山”里的勇气与坚持,那些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是比故事更动人的风景。)

综合评价:
周雨露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移山》,老师感到十分惊喜。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说起,讲述了小区后山坡路坍塌后,张爷爷率先清理碎石,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最终不仅疏通了道路,还把这条路变成小区最热闹之处的故事,从中感悟到只要坚持、互助就能克服困难的道理,真的非常棒。
不过文章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文章在立意上已经做到了从生活小事中得出感悟,但是深度还有所欠缺。比如你只是简单地把生活中的困难比作山,缺乏更多独特的思考。你可以进一步挖掘,例如思考一下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移山”的意义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另外,在细节描写上,虽然你对张爷爷的描写有一定的画面感,但整体人物的刻画还可以更细腻些。像张爷爷说“挖一块少一块,总比等着强”的时候,可以再描写一下他的眼神或者语气,这样能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最后,老师想让你思考一下:在其他的集体活动中,人们的“移山”精神还会有哪些不同的体现呢?如果再次遇到像这样的社区问题,你觉得怎样能更好地发挥这种“移山”精神呢?希望你继续加油,写出更多优秀的作文。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