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首页 范文文库知足是快乐的源泉
议论文
知足是快乐的源泉
作者:卢鸿涛| 指导老师:孙槐

快乐如同清晨的露珠,看似触手可及,却总在人们追逐的指尖悄然滑落。究其根本,是因为多数人不懂:真正的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知足的心态。(段评:你用“清晨的露珠”来比喻快乐,特别形象,一下就把快乐那种看似容易得到却又难以把握的感觉写出来了,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真正的快乐在于知足的心态”这个论点,开头很精彩!不过呢,这里可以再增加一点和现实生活相关的小例子,让论点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比如现在很多人总觉得不快乐,拼命追求物质,却忽略了内心的满足。这样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 修改版: 快乐如同清晨的露珠,看似触手可及,却总在人们追逐的指尖悄然滑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不停地追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可依然觉得不快乐。究其根本,是因为多数人不懂:真正的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知足的心态。)

知足者总能在平凡中品味甘甜。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的闲适,并非源于豪宅良田,而是他对 “草屋八九间” 的知足;苏轼在黄州赤壁写下 “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是因为仕途顺遂,而是他对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的珍视。这些先贤用生活告诉我们,快乐从不依赖外在的物质堆砌,而是内心对现有生活的接纳与感恩。当我们为拥有健全的身体、温暖的家庭而满足时,快乐便会如泉水般自然涌现。(段评:这段用陶渊明和苏轼的例子来论证“知足者总能在平凡中品味甘甜”,非常棒,论据很典型,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知足带来的快乐。不过,在描述例子的时候,可以再详细一些,比如说说陶渊明在“草屋八九间”里是怎样享受生活的,苏轼在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时有着怎样的心境。这样能让论据更有说服力。另外,在引用完例子后,可以多一些自己的分析,把例子和论点的联系说得更明白。 修改版: 知足者总能在平凡中品味甘甜。陶渊明远离尘世喧嚣,居于“草屋八九间”之中。他每日清晨荷锄而出,去田间劳作,傍晚伴着夕阳的余晖归来,在简陋的屋子里饮酒赋诗。他不羡慕豪宅良田,而是对这简单质朴的生活充满了满足,所以才能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苏轼仕途坎坷,被贬黄州,但他却能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在赤壁之下,他与友人泛舟江上,感受着清风拂面,聆听着江水拍岸,忘却了仕途的不顺。他珍视这份自然的美好,所以才能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豁达的诗句。这些先贤用生活告诉我们,快乐从不依赖外在的物质堆砌,而是内心对现有生活的接纳与感恩。当我们为拥有健全的身体、温暖的家庭而满足时,快乐便会如泉水般自然涌现。)

不知足则像无形的枷锁,会将人困在永无止境的欲望里。古代帝王追求长生不老,最终在丹药的毒性中耗尽生命;现代人为追逐名利,在无休止的加班中透支健康。他们看似拥有了世人羡慕的一切,却始终被 “还不够” 的念头折磨,从未感受过真正的快乐。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言:“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当欲望超过能力范围,快乐便会被焦虑与不满取代。(段评:你用“不知足则像无形的枷锁”这个比喻,把不知足的危害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而且古代帝王和现代人的例子也很有代表性,能让我们看到不知足带来的后果。不过,在引用叔本华的话之后,可以再进一步解释一下这句话和论点的关系,让论证更深入。还有,例子可以再增加一些不同类型的,让论据更丰富。 修改版: 不知足则像无形的枷锁,会将人困在永无止境的欲望里。古代帝王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炼制丹药,最终在丹药的毒性中耗尽生命。现代社会,很多人为了追逐名利,在无休止的加班中透支健康,忽略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他们看似拥有了世人羡慕的一切,却始终被“还不够”的念头折磨,从未感受过真正的快乐。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言:“欲望是痛苦的根源。”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欲望超过了自身的能力范围,就会陷入焦虑和不满之中,快乐自然也就离我们远去了。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人盲目追求时尚潮流,不断购买新的商品,却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内心依然空虚。当欲望超过能力范围,快乐便会被焦虑与不满取代。)

当然,知足并非不思进取的借口。它是在认清自身局限后的理性选择,是在追逐目标时保持的清醒。就像登山者不会因未达顶峰而否定沿途的风景,知足者也能在努力过程中享受每一步的成长。这种心态让人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在平衡中收获持久的快乐。(段评:这一段对“知足并非不思进取的借口”进行了很好的阐述,逻辑很清晰,让我们明白了知足和进取并不矛盾。不过,在举登山者的例子时,可以把这个例子和知足的联系说得更具体一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另外,语言可以再生动一些,比如用一些更形象的词语来描述知足者的心态。 修改版: 当然,知足并非不思进取的借口。它是在认清自身局限后的理性选择,是在追逐目标时保持的清醒。就像登山者,他们心中有登顶的目标,但不会因为暂时未达顶峰而否定沿途的风景。他们会停下来欣赏山间的花草、聆听鸟儿的歌声,享受攀登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这就如同知足者,他们在努力奋斗的同时,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不被过高的欲望所左右。他们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既有明确的方向,又能在风浪中保持平衡。这种心态让人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在平衡中收获持久的快乐。)

生活的智慧,往往藏在 “知足” 二字里。与其在追逐中疲惫不堪,不如停下脚步,珍惜眼前的点滴美好。当我们学会知足,快乐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触手可及的灯火,温暖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段评:结尾总结得很好,把“知足”和“快乐”的关系再次强调了一下,而且“快乐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触手可及的灯火”这个比喻很有感染力,让文章有了一个温暖的结尾。不过,可以在结尾处再呼吁一下大家行动起来,让文章更有号召力。 修改版: 生活的智慧,往往藏在“知足”二字里。与其在追逐中疲惫不堪,不如停下脚步,珍惜眼前的点滴美好。当我们学会知足,快乐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触手可及的灯火,温暖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知足,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吧!)

综合评价:
卢鸿涛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知足是快乐的源泉》,老师感到非常惊喜。你能在初中阶段就对这样一个富有哲理的话题进行思考并写成议论文,真的很不容易。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知足是快乐的源泉这一论点。你先指出知足者能在平凡中品味甘甜,并用陶渊明和苏轼的例子来佐证;接着又说明不知足会带来痛苦,以古代帝王和现代人追逐名利为例;最后还提到知足并非不思进取。文章观点明确,逻辑较为清晰。
你在文中有不少亮点。比如,你所选取的论据非常典型有力。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并非源于豪宅良田,而是他对‘草屋八九间’的知足;苏轼在黄州赤壁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是因为仕途顺遂,而是他对‘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的珍视”,这些论据恰到好处地支撑了知足者能在平凡中感受快乐的论点,让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你的观点。
然而,文章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老师发现你在论证过程中,有点像是“论点+论据”的简单组合。例如在举陶渊明和苏轼的例子时,如果能在之后加上一两句分析的话,像“正是因为他们懂得知足,对自己所拥有的简单事物心怀感恩,所以才能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快乐,这就充分说明了知足是快乐的源泉”,这样就会使论证更加有力。
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论证环节再下点功夫,这篇文章会更加出色的。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