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著称 (改:美誉) 的苏州。随着新时代的浪潮奔涌,我的家乡正如同祖国发展的缩影,在春风的吹拂下悄然绽放新颜。(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点明了家乡是苏州,还提到了苏州的变化,主题明确,但是语言可以更生动一些,比如加入一些苏州的特色元素,让开头更有画面感。修改版:我的家乡是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粉墙黛瓦的老巷里飘着桂花香,小桥流水边停着乌篷船,如今,随着新时代的浪潮奔涌,我的家乡正像一朵悄悄绽放的花,在春风里露出新的笑脸。)
一个初冬的午后,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走,我们出去走走吧。”爸爸对我说。我们来到地铁站,爸爸用手机扫码进了站,而我用了免费的学生卡。爸爸感慨道:“前几年还需要买票进站,现在越来越方便快捷了,果然是中国速度。”我们来到站台,地铁就像一条条长龙,穿梭在城市之间。爸爸又感慨道:“我小时候出门,要么是步行,走在泥泞的小道上,满腿都是泥。要么是骑自行车,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颠簸着。而现在,大街小巷都是平坦的柏油路,交通更是四通八达。”(段评:本段通过和爸爸坐地铁的事,写出了家乡交通的变化,内容真实具体,但是可以增加一些自己的感受,比如坐地铁时看到的景象,让内容更丰富。修改版:一个初冬的午后,金色的阳光像薄纱一样裹在身上,暖洋洋的。“走,我们出去走走吧。”爸爸笑着对我说。我们来到地铁站,爸爸用手机“嘀”地扫了一下码就进了站,我也掏出亮闪闪的学生卡刷了进去。爸爸摸着我的头感慨道:“前几年还得排队买票,现在多方便呀,这就是中国速度!”站台上,地铁像一条银色的长龙“呼”地冲过来,稳稳地停在我们面前。爸爸又说:“我小时候出门,要么踩在泥泞的小路上,满腿都是泥;要么骑旧自行车,在坑洼的路上颠得屁股疼。现在好了,柏油路平得像镜子,地铁、公交四通八达,想去哪儿都快!”)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东方之门,出了站,一眼望去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爸爸边走边说:“三十年前,这里杂草丛生,偶尔能看到几间低矮的平房,如今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里是苏州通向世界的大门。”他又指了指远处的金鸡湖:“你看,小时候我还在金鸡湖里游泳,湖旁边都是农田。现在每到节假日的晚上,金鸡湖上都表演着水幕灯光秀,有时还有无人机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段评:本段写了东方之门和金鸡湖的变化,对比很鲜明,但是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看到的具体细节,比如高楼的样子、游客的状态,让描写更生动。修改版: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东方之门,出站一看,马路上的汽车像小甲虫一样来来往往,广场上的人们笑着、闹着,热闹极了。爸爸指着直插云霄的东方之门说:“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只有几间矮矮的小平房。现在多气派,这可是苏州通向世界的大门呢!”他又指向波光粼粼的金鸡湖:“你看,我小时候还在湖里摸鱼呢,湖边全是农田。现在每到节假日晚上,湖里的水幕灯光秀五颜六色,无人机排成的图案在天上闪呀闪,好多游客都举着手机拍照,眼睛瞪得圆圆的!”)
忽然间我明白了——家乡就是祖国的缩影。就像金鸡湖畔,既承载一代代人的回忆,又拥抱着崭新的时代。(段评:本段作为结尾,点明了家乡是祖国的缩影,主题升华得很好,但是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变成具体的画面,让结尾更有温度。修改版:我忽然明白了,家乡就像祖国妈妈怀里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就像金鸡湖畔,老人们坐在长椅上聊过去的故事,小朋友追着泡泡跑向新的高楼,那些旧时光和新变化,都藏在每一缕风里,每一束光里,悄悄告诉我们:家乡在变,祖国在变,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甜!)
石景宏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家乡,祖国的缩影》,老师特别欣赏你用“家乡是祖国缩影”这个巧妙的视角,把苏州的变化和祖国发展紧紧连在一起,结尾那句“既承载回忆,又拥抱新时代”的感悟,让文章有了温暖的深度!
你用爸爸的回忆串联起交通和城市的变迁,选材很典型,但如果能给这些“变化”拍个“特写镜头”就更好啦。比如写地铁进站时,能不能加上“风带着轨道的凉意扑来,长龙般的车厢亮着暖黄灯光滑进站”的细节?写金鸡湖水幕秀时,试试用“灯光在湖面碎成万点星光,无人机像流动的银河”这样的比喻,画面感会更强。
另外,从地铁站到东方之门的过渡,可以加一句“跟着人流走出地铁站,眼前的景象突然撞进眼里——这就是爸爸说的‘苏州之门’吗?”让段落衔接更自然。
💡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 苏州的园林古巷里,有没有藏着“老传统”和“新科技”结合的小故事?比如老茶馆里用扫码点单?
- 除了爸爸的回忆,你自己和家乡变化的小互动是什么?比如第一次用学生卡坐地铁的心情?
- 苏州的“新颜”里,哪些细节能让“祖国缩影”的感觉更具体?比如街头的共享电车、小区里的智能快递柜?
期待你下次用更多小细节,让家乡的故事更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