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就是我妈妈的生日,我想学一道菜送给妈妈,那就是糖醋里脊。(段评:开头直接点明学做糖醋里脊的原因,很温暖!不过可以稍微增加一点对妈妈的情感铺垫,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过几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啦,我想给她一个惊喜——亲手做一道她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想到妈妈吃到时开心的样子,我就充满了干劲。)
首先来准备材料:一块里脊肉、三勺番茄酱、三勺白糖、二勺醋 (改:两勺醋) 、一碗清水、一小碗淀粉。(段评:材料准备写得很清楚,要是能加上食材的用量说明就更棒啦!比如里脊肉可以说“一块约200克的里脊肉”,这样读者跟着做会更方便哦。修改版:首先来准备材料:一块约200克的里脊肉、三勺番茄酱、三勺白糖、两勺醋、一碗清水、一小碗淀粉。)
接着,倒一锅油。拿切了条的肉裹上淀粉。放进锅里油炸,一条条肉条像跳进澡堂一样,排着队一个一个跳去。没过一会,它们就像穿了一件金黄色的“浴袍”一样被我拿筷子夹了出来。(段评:这段的比喻很有趣!把肉条油炸比作“跳进澡堂”,还穿上“金黄浴袍”,充满了童真。如果能加上炸肉时的声音或香味描写,会更生动哦。修改版:接着,往锅里倒上半锅油,等油热得微微冒烟。我把切成长条的里脊肉裹上一层淀粉,轻轻放进锅里——“滋啦!”一条条肉条像调皮的小娃娃跳进热水澡,排着队在油里翻滚。没过一会儿,它们就穿上了一件金灿灿的“浴袍”,我赶紧用筷子把它们夹出来,空气中飘来阵阵肉香。)
然后我们来调一个酱汁。先放醋,用一个勺子盛两勺,倒进一个碗里。然后依次倒入番茄酱、白糖和一碗清水。搅和一下,开小火慢慢煮。等变到比较浓的时候放入姜丝、胡萝卜炒一下,酱就调好了。(段评:调酱汁的步骤写得很详细!不过“搅和一下”可以换成更准确的词,比如“搅拌均匀”。另外,姜丝和胡萝卜可以提前说明是准备好的配料,这样逻辑更连贯哦。修改版:然后我们来调一个酸甜可口的酱汁。先拿勺子盛两勺醋,倒进碗里,再依次加入三勺番茄酱、三勺白糖和一碗清水,用筷子搅拌均匀。接着开小火慢慢煮,等酱汁变得浓稠时,放入提前切好的姜丝和胡萝卜丁翻炒几下,香喷喷的酱汁就调好啦。)
最后就只剩下最后一步了,再炒一下就好了。拿出炸的金黄的肉条放进锅里,加入酱汁炒一下就做好了。我给妈妈尝一下,吃完了后就直夸我做的好吃。(段评:结尾写了妈妈夸“我”,很温馨!要是能加上妈妈的表情或动作描写,比如“妈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会让情感更饱满哦。修改版:最后一步来啦!我把炸得金黄酥脆的肉条倒进锅里,淋上刚才调好的酱汁,快速翻炒均匀。一盘香喷喷的糖醋里脊就做好啦!我赶紧夹给妈妈尝,妈妈咬了一口,眼睛亮晶晶的,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我的宝贝长大了,做的菜比饭店里的还好吃!”)
好了。这么简单美味、好吃、色香味俱全的糖醋里脊就做好了。你们学会了么? (改:你们学会了吗?) (段评:结尾总结得很好,还反问读者“你们学会了么?”很亲切!不过“简单美味、好吃、色香味俱全”有点重复啦,可以删掉“好吃”,让句子更简洁哦。修改版:看,这么简单美味、色香味俱全的糖醋里脊就做好了!你们学会了吗?)
程子阳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糖醋里脊》,老师特别欣赏你把做菜和爱妈妈的心意结合起来——用一道亲手做的菜当生日礼物,这个出发点充满了温暖的巧思,让说明文有了特别的情感温度!
你用时间顺序把做菜步骤写得很清楚,还加入了“肉条像跳进澡堂”“穿金黄浴袍”这样生动的比喻,把油炸的过程写得像小剧场一样有趣,这说明你已经掌握了“用打比方让说明更生动”的小技巧,很棒!
我们可以再给这道菜“加些料”让它更诱人:比如第一步准备材料时,能不能说说里脊肉要切成多粗的条?淀粉是干淀粉还是水淀粉?这些细节能让步骤更精准。调酱汁时,“小火慢煮”到什么程度算“比较浓”?是像蜂蜜一样挂勺,还是能在勺子上留下痕迹?用更具体的描述代替“比较浓”,说明会更准确。最后尝菜时,妈妈除了夸“好吃”,有没有说“酸甜刚好”“外酥里嫩”这样具体的感受?加一点味觉细节,读者会更想跟着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糖醋里脊的“酸甜比例”为什么是3勺糖配2勺醋?如果糖多一点或少一点,味道会有什么变化?
- 除了番茄酱,还能用什么材料调出不同风味的糖醋汁?
- 你第一次炸肉时,有没有遇到肉条粘在一起的小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把小经验加进去,文章会更实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