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的下午,阳光灿烂,和风习习,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我和弟弟在妈妈的陪同下,怀着无比欢乐的心情去民族公园的草地上放风筝。(段评:本段作为记叙文的开头,通过描写天气和人物心情,为放风筝的活动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很好地引出了主题。不过,如果能加入一些具体的感官细节,比如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风吹过脸颊的触感,会让开头更有画面感,也更能吸引读者哦。修改版:星期六的下午,金灿灿的阳光洒在身上暖乎乎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还带着青草的清香,真是个让人心情舒畅的好天气!我和弟弟手拉手蹦蹦跳跳,在妈妈的陪伴下,兴高采烈地去民族公园的草地上放风筝。)
来到民族公园,我发现天空中有全身金光闪闪的金鱼风筝,两只灯泡似的眼睛又圆又大;有高飞的蝴蝶风筝,穿着美丽的衣裳翩翩起舞。(段评:本段描写了天空中风筝的样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风筝的形象很生动。不过,可以增加一些风筝在空中飞舞的动态描写,比如金鱼风筝怎么摆动尾巴,蝴蝶风筝怎么扇动翅膀,这样能让画面更鲜活,也更符合记叙文生动描写的要求。修改版:来到民族公园,我一眼就看到天空中飘着好多漂亮的风筝!全身金光闪闪的金鱼风筝,两只灯泡似的眼睛又圆又大,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在水里游一样;还有那只高飞的蝴蝶风筝,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裳,翅膀一扇一扇的,正翩翩起舞呢。)
在我们不远处是一家三口,小男孩已经放飞了一个三角形风筝。我和小弟弟也跃跃欲试。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先把线轴放开,拉着线在前边奋奋力地 (改:奋力地) 奔跑,弟弟抱着手里的风筝也跟着我跑了起来。妈妈站在我身后,她高高地托起了我的燕子风筝,“燕子”在我的牵引下高高地飞上了天空。弟弟见了,一个劲地鼓掌:“姐姐真棒!姐姐真棒!”(段评:本段详细写了放风筝的过程,有动作描写和弟弟的反应,情节很完整。不过,在描写自己奔跑和妈妈托风筝的部分,可以加入一些更具体的动作细节,比如拉着线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妈妈托风筝时说了什么话,这样能让过程更真实,也更能体现出放风筝的乐趣。修改版:在我们不远处有一家三口,小男孩已经把一个彩色的三角形风筝放飞到半空中了。我和弟弟看得心痒痒,也跃跃欲试。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先把线轴轻轻放开,紧紧拉着线在前边飞快地跑,风呼呼地吹过耳边,线轴在手里转得飞快。弟弟抱着风筝跟在我身后,小短腿跑得直喘气。妈妈站在一旁,高高地托起我的燕子风筝,大声喊:“放!”我赶紧松开手,“燕子”扑扇着翅膀,在风的帮助下一下子飞上了天空。弟弟见了,拍着小手蹦蹦跳跳地喊:“姐姐真棒!姐姐真棒!”)
看着越飞越高的“燕子”,我心想:一个人就像一个大风筝,如果你没有渊博丰富 (改:渊博) 的知识,就永远飞不到高远的天空中。风就像我们的老师,有了风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我们才能飞上知识的天空。(段评:本段通过风筝联想到学习,主题升华得很好,能看出你的思考。不过,最后的感悟可以更具体一些,结合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比如把“风像老师”的比喻再细化,说说老师怎么帮助你,这样能让感悟更真实,也更有感染力。修改版:看着越飞越高的“燕子”,我心里美滋滋的。我想,一个人就像这风筝,只有学好知识,才能像风筝一样飞得更高更远。就像刚才放风筝,妈妈帮我托着风筝,就像老师教我知识一样,再加上我自己用力奔跑,“燕子”才能飞上蓝天。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让自己像这只“燕子”一样,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黄莫可欣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放风筝》,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赞!很多人只写放风筝的热闹,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人要像风筝,靠知识和风(老师)才能飞向高远天空”,这个以小见大的立意,让文章一下子有了深度!
文章结构完整,从天气铺垫到风筝试飞,最后升华感悟,条理清晰。不过,我们可以给“风筝上天”这个关键瞬间“拍个慢镜头”:当时你拉着线奔跑时,手心有没有出汗?弟弟抱风筝时是不是紧张得踮脚?妈妈托风筝的声音是轻快还是沉稳?把这些细节加进去,过程会更生动。
最后,老师想和你聊聊:
- 风筝飞高时,你看到它和云朵、飞鸟的互动了吗?这能让画面更有层次;
- 除了“知识和风”,你觉得风筝线(规则)对高飞有没有作用?试着把这个思考加进去,立意会更立体哦!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