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我的家乡,这里有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上有许多座石桥。每年元宵节,奶奶都会带我去山塘街或者平江路看灯会,这是我最喜欢的传统习俗。(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家乡苏州的特色和元宵节看灯会的习俗,主题明确,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基调。如果能加入一些具体的感官细节,比如小河的样子、石桥的特点,会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苏州,是我从小长大的家乡。这里的小河弯弯曲曲,像系在老城腰间的绿丝带,河上的石桥青石板磨得发亮,走上去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每年元宵节,奶奶都会牵着我的手,去山塘街或者平江路看彩灯,那是我一年里最盼着的日子。)
今年元宵节,妈妈早早地把我叫醒:“快起来,今天奶奶要教你做灯笼!”我兴奋地跳下床,看见奶奶已经准备好了竹条、纸和剪刀。她的手像变魔术一样,把细细的竹条弯成圆圆的灯笼骨架。“奶奶,您的手真巧!”我看着奶奶惊叹道。奶奶笑着说:“这是我奶奶教我的,现在我要教给你。”我们在骨架上糊上纸,我在灯笼上画了一条鱼,还写上了“平安”两个字。奶奶笑眯眯的说 (改:地说) :“好啊,把美好的祝福都画进去。”(段评:本段通过描写奶奶教做灯笼的过程,展现了传统手艺的传承,内容具体,情感真挚。如果能加入一些做灯笼时的细节,比如竹条的触感、糊纸时的小心,会让场景更生动呢!修改版:今年元宵节,妈妈的声音像小闹钟一样钻进我耳朵:“快起来,奶奶要教你做灯笼啦!”我一骨碌爬下床,看见奶奶正坐在桌边,竹条、红纸、剪刀摆得整整齐齐。她的手指像灵巧的小鸟,把细细的竹条弯成圆架子,用绳子一扎就固定住了。“奶奶,您的手真巧!”我凑过去,闻到竹条淡淡的清香。奶奶笑着说:“这是太奶奶教我的,现在我教给你。”我们一起糊红纸,我用彩笔画了条红尾巴的小鱼,还歪歪扭扭写了“平安”两个字。奶奶摸了摸我的头:“把祝福画进去,灯笼就有灵气啦。”)
晚上的山塘街,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有兔子灯、荷花灯,还有巨大的龙灯在河面上游动。古老的石桥被彩灯装扮得像彩虹一样,最让我惊喜的是,今年的灯笼里不仅点着蜡烛,还有很多是用小灯泡照明的。一位做灯笼的叔叔说:“这样更安全,还能变幻出七种颜色呢!”古老的技艺用上了新技术,灯笼变得更美了。(段评:本段描写了山塘街灯会的热闹场景,列举了不同的灯笼,内容丰富。如果能加入一些自己看到灯笼时的感受,比如兔子灯的可爱、龙灯游动的样子,会让描写更有感染力哦!修改版:晚上的山塘街像撒了一地星星,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圆滚滚的兔子灯拖着长耳朵,荷花灯粉嘟嘟的像刚睡醒的花仙子,最威风的是河面上的龙灯,鳞片闪着金光,“尾巴”一摆一摆地游过石桥。古老的石桥被彩灯缠成了彩虹桥,我凑近一个灯笼,发现里面不是蜡烛,而是亮晶晶的小灯泡。做灯笼的叔叔笑着说:“这样更安全,还能变出红、蓝、绿好几种颜色呢!”)
站在古老的石桥上,我看着传统的手工灯笼和现代的LED彩灯交相辉映,突然明白了什么。奶奶牵着我的手说:“你看,我们的传统习俗就像这条河,古老的石桥还在,但河水永远向前流淌。这就是我们的家乡,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段评:本段通过奶奶的话升华了主题,将传统习俗比作河流,很有想法。如果能加入自己当时的小想法,比如看着灯笼时的感受,会让思考更自然哦!修改版:我站在石桥上,手里提着自己做的灯笼,看着老手艺做的红纸灯笼和会变色的LED灯一起亮着,心里暖乎乎的。奶奶牵着我的手,指着脚下的河说:“你看,传统就像这条河,石桥还是老样子,但河水一直往前流。这就是咱们的苏州,老底子的东西没变,新东西也慢慢长出来了。”)
是啊,我的家乡苏州,既保留着爷爷奶奶记忆里的老传统,又不断地在创新进步。这一盏盏元宵彩灯,照亮的不只是古老的小巷,更照亮了我们通往未来的路。(段评:本段作为结尾,总结了家乡的传统与创新,情感真挚。如果能把“照亮路”换成具体的感受,比如灯笼光映在脸上的温暖,会让结尾更真实呢!修改版:是啊,我的家乡苏州,既有奶奶手里的老竹条灯笼,也有会变色的新彩灯。元宵节的光映在河面上,也映在我和奶奶的笑脸上——老手艺的暖,新科技的亮,都在这一盏盏灯笼里,陪着我们一年年长大。)
袁昕辰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家乡,祖国的缩影》,老师特别欣赏你用“元宵灯笼”这个小切口,写出了家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深刻感悟!你从奶奶教做手工灯笼的传承,写到山塘街LED彩灯的创新,最后用奶奶的话点出“传统如河,永远向前”的道理,这个“以小见大”的立意特别棒,让家乡成了祖国发展的生动缩影。
我们可以再给文章“加些生动的特写镜头”哦!比如奶奶教你做灯笼时,她的手指是怎样灵活地弯折竹条的?你画鱼和写“平安”时,笔尖在纸上的触感是什么样的?把这些细节写出来,奶奶的手巧和你的用心会更真实。还有山塘街的灯会,除了看灯笼,你有没有闻到糖粥的甜香?听到游船划过水面的声音?加入这些“五感”细节,老街的热闹会像电影一样浮现在读者眼前。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灯笼,家乡还有哪些传统事物也在悄悄“变新”?比如老茶馆用了扫码点单,或者评弹里加了新乐器?
- 下次再写传统习俗,能不能试着把“你当时心里最特别的感受”写出来?比如看到新旧灯笼一起亮时,你是惊讶多一点,还是觉得温暖多一点?
- 如果让你给家乡的“新变化”拍张照片,你会选哪个场景?为什么这个场景最能代表家乡的“变与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