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人。她中等身材,留着一头棕黄的长发,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弯的,像月牙一样,十分温柔。(段评:本段作为开篇,用简洁的外貌描写勾勒出妈妈温柔的形象,比喻贴切,为全文奠定了温暖的情感基调。但描写较为常规,缺乏独特的细节记忆点,如妈妈长发的质感、微笑时眼角的细纹等,未能让人物形象更立体鲜活。修改版:我的妈妈,是个平凡又伟大的人。她中等身材,一头棕黄长发总随意挽在脑后,发梢带着点自然卷曲。笑起来时,眼睛弯成月牙,眼角漾着细碎的笑纹,连声音都像浸了蜜,温柔得能化开水。)
记得有一次,我半夜发起了高烧,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妈妈察觉到我的异样后,立刻起身,打开灯,焦急地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那一瞬间,我看到她眉头紧皱在一起了,眼神满是担忧。她迅速地找出体温计给我量体温,看到体温计上那恐怖的数字后,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急忙穿上衣服,背着我就往医院跑去。夜很 (改:夜很黑) ,风很冷,可妈妈的背却很温暖。到了医院,妈妈忙前忙后地挂号、找医生、拿药,直到我打上点滴,她才松了口气,坐在床边守着我,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段评:本段通过"深夜送医"的典型事件,生动展现了妈妈的焦急与关爱,"夜冷风冷背暖"的对比描写很有感染力。但部分细节不够具体:一是妈妈的动作描写可更细腻(如摸额头时的指尖温度、背我时的脚步踉跄);二是环境描写可强化(如路灯下妈妈的影子、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三是心理感受可深化(如趴在背上听到妈妈急促的喘息声时的触动)。修改版:记得一个冬夜,我突然发起高烧,迷迷糊糊中感觉妈妈的手贴了上来——那指尖带着夜的凉,却瞬间烫热了我的心。她猛地坐起,开灯时手都在抖,眉头拧成了结,眼睛里满是慌乱的红血丝。体温计上39.8℃的数字像根针,扎得她声音发颤:"别怕,妈妈带你去医院!"她套上我的羽绒服裹住我,背着我冲进夜色里。寒风像刀子刮在脸上,可妈妈的背却暖得像个小太阳,我趴在上面,能听见她心脏咚咚跳得比我的还急。到了医院,她跑着挂号、找医生,羽绒服滑到胳膊上都没察觉,直到我打上点滴,她才蹲在床边,用冻得冰凉的手握住我的输液管,眼睛一刻不离地盯着我。)
还有一回,我在学校的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心情低落地回到家。妈妈看到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似乎猜到了什么。她拉着我的手,温柔地说:“孩子,一次失败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她陪着我一起分析错题,耐心地给我讲解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在妈妈鼓励 (改:在妈妈的鼓励) 和帮助下,我的心情逐渐好转,学习也更有动力了。(段评:本段通过"考试失利"事件,体现了妈妈的鼓励与引导,情感真挚。但存在两个小问题:一是妈妈的语言可更个性化(如结合具体的学习细节,而非泛泛的"吸取教训");二是分析错题的过程可补充动作细节(如妈妈用笔圈出错题、在草稿纸上画图讲解);三是"心情好转"的转变可更自然(如从垂头丧气到主动提问的具体变化)。修改版:还有一回,我攥着皱巴巴的试卷回家,头埋得能碰到胸口。妈妈没问分数,只是拉我坐在沙发上,把我的手包在她掌心——那掌心带着刚擦完桌子的皂角香,暖得让我鼻尖发酸。"这次是不是遇到难题啦?"她声音轻得像羽毛,"咱们把错题当小怪兽,一起打倒它们好不好?"她翻开试卷,用红笔在错题旁画了个小太阳,然后蹲在我身边,手指点着题目一步步讲:"你看这里,是不是把公式记混了?"她的指甲剪得短短的,在草稿纸上画的辅助线比老师的还清楚。讲到最后一道题时,我突然抬头问:"妈妈,我下次能做好吗?"她笑着揉了揉我的头发:"当然啦,我的宝贝可是打不败的小战士。"那一刻,我心里的乌云一下子散了。)
妈妈就是这样的人,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关爱和支持。她用自己的行动教会我什么是责任感,什么是坚强。在我心中,妈妈是最伟大的人。我爱我的妈妈,感谢她为我做的一切。我希望自己能够快快长大,也像妈妈照顾我一样去照顾我妈妈 (改:照顾妈妈) 。(段评:本段作为结尾,总结了妈妈的爱与影响,情感饱满,但部分表达略显口号化(如"教会我责任感和坚强")。可将抽象的品质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细节(如妈妈每天早起做早餐、生病时硬撑着照顾我),让主题升华更自然;同时,"照顾妈妈"的愿望可更具象(如"等我长大,要给她煮红糖水,帮她揉肩膀"),避免空泛的抒情。修改版:妈妈就是这样的人,总在我最需要时撑起一片天。她用深夜背我的汗水,教会我什么是"不放弃";用错题旁的小太阳,教会我什么是"不认输"。她的爱藏在每一碗热粥里,每一次揉头发的动作里,每一句"别怕,有妈妈在"的话语里。在我心里,她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我爱我的妈妈,爱她眼角的笑纹,爱她掌心的温度,爱她背着我时微微驼起的背。等我长大,要给她煮她最爱的莲子羹,要在她腰疼时给她揉肩膀,要像她守护我一样,牢牢守住她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