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叫我们摘一些树叶做拼图写作文。(段评:第一段简洁地交代了作文的起因,引出了“树叶拼图”的主题,作为开头段落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不过,如果能加入一点当时的心情或环境描写,比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老师笑着说……”,会让开头更有画面感,也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哦!)
桌上放着各种各样的树叶,有枫叶,有银杏叶,有梧桐叶,有柳叶,还有竹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银杏叶做小男孩的脑袋,先将银杏叶的茎剪掉,再将它粘在白纸上,接着把树叶的茎也剪掉一个身子就出来了。正当我剪完衣服上的纽扣准备粘在衣服上时,忽然同学走路时的风将“衣服”刮走了。我连忙站起身来去地上找那件衣服。我将双面胶粘在衣服上却使中 (改:始终) 也撕不下来,我便将双面 (改:双面胶) 撕了又粘上去,反反复复好几次我终于将它们勇敢不屈的 (改:这个勇敢不屈的) “战士”撕了下来。然后我拿起纤细的柳叶分成两半,做为 (改:作为) 它的腿,哈哈大功告成!不对它没有手,没有眼睛,没有嘴巴,更没有鼻子和眉毛。我先在树叶堆里找来找去,这个看一看,那个瞧一瞧,一直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树叶,无奈只下 (改:无奈之下) 我只好用两片小树叶做它的双手,怎么做它的眼睛、鼻子和眉毛呢?我好一阵儿冥思苦想,眉毛好解决,那么眼睛和鼻子咋办 (改:怎么办) ?算了算了先将眉毛解决掉,我拿起松针将它剪下并粘在头偏上面一点儿的位置。有了!我可以用勾线笔画一个眼睛和鼻子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改: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我二话不说就拿起勾线笔开始画眼睛和鼻子,过了一会儿我的树叶拼图就大功告成了!(段评:第二段详细描写了制作树叶拼图的过程,有具体的动作和遇到的小波折,非常生动!不过呢,有几个小地方可以改进:一是“使中”写错啦,应该是“始终”;二是“勇敢不屈的‘战士’”这里,用“顽固”来形容双面胶会更准确,因为你是在和它“斗争”呀;三是制作过程中如果能多一点心理活动,比如“我急得鼻尖都冒汗了”,会让故事更有趣!修改版:桌上铺着各种各样的树叶,火红的枫叶像小手掌,金黄的银杏叶像小扇子,还有像大手掌的梧桐叶、细细长长的柳叶和尖尖的竹叶,漂亮极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银杏叶做小男孩的脑袋,先把茎剪掉,粘在白纸上,又用一片椭圆形的树叶剪了个身子。正当我剪好“纽扣”准备粘上去时,同学走过带起的风“呼”地把“衣服”吹跑了!我连忙蹲下去找,好不容易找到,却发现双面胶怎么也撕不下来,我撕了又粘,粘了又撕,折腾了好几次,终于把这个“顽固”的小家伙搞定了。接着,我把纤细的柳叶分成两半做腿,哈哈,好像快完成了!不对,它还没有手、眼睛、嘴巴呢!我在树叶堆里翻来翻去,没找到合适的,只好用两片小树叶当手。眼睛和鼻子怎么办?我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先剪了一小段松针当眉毛。突然灵光一闪——用勾线笔画眼睛和鼻子不就行了!我马上拿起笔,仔细地画了起来。很快,我的树叶小男孩就神气地站在纸上啦!)
再看看别的同学的作品,有划船的小朋友,有挑着扁担的小伙子,有一大一小两只鱼,还有一个时尚的小女孩。(段评:第三段描写了同学们的作品,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列举得很清楚,让读者感受到了大家的创意!如果能给这些作品加上一点小细节,比如“挑扁担的小伙子好像在哼着歌”,或者“时尚的小女孩戴着树叶做的发卡”,就能让这些作品更鲜活,也能让读者感受到教室里热闹又快乐的氛围哦!)
·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创意树叶拼图——陈意涵》,老师被你做树叶拼图时的专注和巧思打动了!你不仅清晰记录了用银杏叶做脑袋、柳叶做腿的过程,还把“衣服被风吹走”“反复撕双面胶”这些小波折写得生动有趣,让读者跟着你一起紧张又开心,这就是记叙文最珍贵的“真实感”!
我们可以给文章加一点“特写镜头”让它更精彩哦!比如“衣服被风吹走”时,你心里是不是“咯噔”一下?可以写“我看着‘衣服’像小蝴蝶似的飘到地上,心也跟着揪了起来,赶紧踮着脚追过去”;还有“反复撕双面胶”时,手指是不是有点黏糊糊的?加一句“双面胶像调皮的小怪兽,粘住我的指尖不肯放,我咬着牙轻轻扯,终于把‘倔强的战士’撕下来”,细节会更鲜活!另外,拼图完成后,你看着自己的作品,心里是骄傲还是觉得哪里还能更好?可以加一两句你的小感想,文章的情感会更饱满。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做拼图时,除了树叶,你还用到了哪些工具?它们像“小帮手”一样帮了你什么忙?
- 看到同学的“划船小朋友”“挑扁担小伙子”,你心里有没有什么新灵感?可以把这些小互动加进去哦!
- 最后看着完整的树叶小人,你觉得它像一个什么样的小角色?给它编一句“台词”会不会更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