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而甜,如同沙漠中的甘露,如同清晨阳光下的露珠,值得人细细品味。(段评:开头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生活比作五味瓶,把甜比作甘露和露珠,很有创意,一下子抓住了主题!不过如果能把比喻和生活里的小事联系起来,比如“就像吃了一颗水果糖,甜丝丝的味道会留在心里好久”,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生活就像一个五彩的糖果罐,藏着酸溜溜的话梅、辣乎乎的姜糖,还有我最爱的甜滋滋的水果糖。那甜呀,就像雨后挂在树叶上的小水珠,亮晶晶的,含在嘴里,能甜到心里去呢。)
同学的帮助是甜的。上一次考完试,我看着考砸的分数,看着不懂的题目,我发愁地挠了挠头,小红看见了,她走过来,安慰我:“不要发愁了,一次考试而已,下次考好就行了。”我说:“可是我还不懂。”她笑着回答:“没事,我教你。”说完,她就拿着我的试卷,一题一题地给我讲解。我看着认真的她,心里涌起一丝丝甜意。(段评:你通过小红教你做题的事,写出了同学帮助的甜,内容很真实!要是能加上小红讲题时的小细节,比如她怎么用笔指着题目、怎么举例子,还有你听懂后的心情变化,甜意就更浓啦。修改版:同学的帮助是甜的。上次数学考试,我盯着满是红叉的试卷,手指抠着桌角,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小红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她的声音像棉花糖一样软:“别难过啦,我陪你一起看。”她拿起我的试卷,笔尖在错题上点了点:“你看,这道题要先算括号里的,就像搭积木要先搭稳底座呀。”她讲得慢腾腾的,还举了好几个小例子,我忽然就懂了!看着她额头上的小汗珠,我心里像含了颗草莓糖,甜丝丝的。)
父母的关心是甜的。那次,我写作业写得比较晚,我一直在房间里写。爸爸看见,走了进来,轻声问:“准备写完了吗?肚子饿不饿?我去切点水果给你。”我说:“好的,谢谢爸爸!”爸爸出去切了,水果刀“咚咚咚”的响。声音停了,爸爸端进来说:“好了,吃吧。”我说:“谢谢爸爸!”过了一会儿,妈妈端进来一杯热牛奶,说:“来,喝一杯热牛奶暖暖身子,别着凉了。还有很多作业吗?我等你一会吧 (改:我等你一会儿吧) 。”我说:“好的,谢谢妈妈!”最后,我写完作业了,心里甜甜的!(段评:爸爸切水果、妈妈送牛奶的细节很温暖!要是能写写水果的样子、牛奶的温度,还有你当时的小感受,比如水果咬在嘴里的甜味、牛奶暖到肚子里的感觉,甜意就更具体啦。修改版:父母的关心是甜的。那天写作业到月亮都爬上窗户了,我的眼皮直打架。忽然门“吱呀”一声,爸爸端着一盘切好的苹果进来,苹果片薄得能看见灯光,上面还撒了点亮晶晶的糖霜。“快吃,解解乏。”他的声音轻得像羽毛。我咬了一口,甜津津的果汁顺着喉咙滑下去,连手指尖都暖了。过了一会儿,妈妈又端来一杯热牛奶,杯子上还冒着白蒙蒙的热气:“趁热喝,写完早点睡。”我捧着杯子,牛奶的温度从手心传到心里,甜滋滋的,比蜂蜜水还好喝。)
同学的援手,父母的关心,化作丝丝甜意萦绕身旁,甜,是一种很美好的味道!(段评:结尾总结了同学和父母的甜,很扣题!要是能把甜的感觉和生活里的小画面联系起来,比如甜是小红的笑脸、是爸妈递来的水果牛奶,会让结尾更有温度哦。修改版:同学的笑脸是甜的,爸妈递来的水果和牛奶也是甜的。这些甜呀,就像一颗颗小糖果,藏在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轻轻一尝,就能甜到心窝窝里去。)
陈怡妍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甜》,老师特别欣赏你对“甜”的独特理解——你没有停留在糖果的味觉,而是发现了生活中“同学的援手”“父母的关心”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甜,这个立意特别温暖又深刻!
我们可以给文章加几个“特写镜头”让甜更具体:比如写小红讲题时,她的手指在试卷上点画的动作、额角渗出的细汗;写爸爸切水果时,“咚咚咚”的刀声里有没有他哼的小调?妈妈端牛奶时,杯沿的温度和她袖口沾的绒毛?把这些细节用“五感”写出来,甜就像化在舌尖的糖,能让读者也尝到!
段落间还可以搭座“小桥”:比如写完同学的甜,加一句“如果说同学的甜是春日的微风,那父母的甜就是冬夜的暖炉”,用比喻过渡,文章会更流畅。
💡 我们再想想:
- 除了帮助和关心,生活里还有没有其他“甜”?比如你帮助别人时,心里的甜是什么味道?
- 最让你难忘的一次“甜”,当时的天气、声音、气味是什么样的?把这些串起来,甜会更有画面感!
- 你觉得“甜”的本质是什么?是被爱,还是付出爱?试着在结尾悄悄点一句,文章的思想会像糖一样,越品越有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