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开着车,开着开着我发现城市不同了我下车一看城市的大部分变了。我去一问现在是2045年。(段评:开头段落能快速引出"穿越到2045年"的核心情节,符合记叙文开篇点题的要求,但内容比较简单,缺乏穿越时的具体感受和细节,比如开车时的环境变化、发现时间变化时的心情都可以写得更生动,让读者更有代入感。修改版:周末的下午,我开着玩具车在小区里慢悠悠地转,忽然一阵暖风吹过,路边的树影晃了晃,眼前的高楼好像变高了!我赶紧停下车揉了揉眼睛,发现连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招牌都换成了闪着光的电子屏。我拉住一位路过的阿姨问时间,阿姨笑着说:"小朋友,现在是2045年呀!"我惊讶得嘴巴都合不上了。)
我开车来到中山路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今日的这里没有很大 (改:现在的这里没有很大) ,可是未来,这里的街道却变宽了,宽度是今日的三倍。路两旁的绿化带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一棵棵繁茂的大树,像撑开的太阳伞一样挺立在那里。打开车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街道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但都遵守交通规则,井然有序。啊!街道的变化可真大呀!(段评:这段描写中山路的变化很具体,还用了"太阳伞"这样的比喻,能让读者想象出街道的样子,很棒!不过如果能加上一些未来街道的特别细节,比如有没有会飞的小车,或者路边的智能垃圾桶,会让未来感更足;另外,"今日的这里没有很大"这句话可以说得更清楚些,比如"现在的中山路有点挤",这样对比会更明显。修改版:我开着车来到中山路,眼前的景象让我哇地叫出声!现在的中山路有点挤,可2045年的中山路宽得能并排走三辆公交车!路两旁的绿化带像两条彩色的绸带,嫩草绿油油的,小雏菊和太阳花挤在一起笑。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像撑开的绿色太阳伞,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打开车窗,带着花香的空气扑进来,舒服极了!街道上的车有跑在地上的,还有贴着路面飞的,它们都乖乖跟着电子路标走,一点也不挤。)
这时,我不禁想起家附近的环城河。我驱车来来到 (改:来到) 环城河,下车一看,呀!小河在未来变了 (改:变了) ,变得清澈见底!小河波光粼粼,就像一条晶莹的水晶腰带。在这里男女老少沿着河堤散步,有说有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段评:环城河的变化写得很美好,"水晶腰带"的比喻很形象,还描写了人们散步的场景,能感受到河边的热闹。如果能加上一些具体的小细节,比如河里有没有小鱼,或者人们在做什么具体的事(比如爷爷在打太极,小朋友在追蝴蝶),会让画面更生动;另外,"驱车来来到"有重复的字,修改时要注意哦。修改版:我想起家附近的环城河,赶紧开车过去。一下车我就愣住了:现在的河水有点浑,可2045年的环城河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小石子!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像一条闪着光的水晶腰带。河边的小路上,奶奶们挎着菜篮子边走边聊天,爷爷们在打太极,小朋友追着蝴蝶跑,还有人坐在石凳上给河里的小鱼喂面包屑,小鱼们摆着尾巴抢食,真热闹!)
未来的家乡变美了!我爱我的家乡!(段评:结尾能直接表达对未来家乡的喜爱,情感很真挚,符合记叙文结尾点题的要求。如果能把"变美了"和前面写的街道、河水的变化联系起来,比如提到"宽宽的路、清清的河",会让结尾更具体,情感也更饱满。修改版:看着宽宽的中山路、清清的环城河,我心里暖暖的。未来的家乡到处是绿色,空气甜甜的,大家都笑得很开心。我爱这样的家乡!)
江俊芮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二十年后的家乡》,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未来视角”点赞!你没有局限于眼前的生活,而是大胆想象了2045年的家乡,还通过中山路和环城河这两个具体场景,展现了家乡变美、变有序的光明未来——这正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最动人的主题,你的想象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顺理成章的发展逻辑,特别棒!
而且,你已经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让未来的变化更清晰了!比如把中山路“今日的不大”和“未来的三倍宽”放在一起,把环城河现在可能的样子和未来“清澈见底”的“水晶腰带”作对比,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了家乡的进步。特别是“一棵棵繁茂的大树,像撑开的太阳伞一样挺立在那里”这个比喻,让街道的绿意一下子有了画面感,老师仿佛都能感受到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呢!
接下来,我们可以一起给这篇想象作文“升级”,让它更生动、更有深度,就像给你的“未来画卷”添上更细腻的色彩:
第一,给想象“加一个‘时光机’的开关”。开头“开着车发现城市不同了”这个设定很有趣,但如果能给“穿越”加一个更具体的“触发点”,比如“车载导航突然跳转到‘2045年模式’”“路边的广告牌显示着‘2045年城市更新成果展’”,或者你“揉了揉眼睛,发现手机日历上的数字从‘2025’变成了‘2045’”,就能让故事的开头更有悬念,也更符合“未来科技感”的设定,让读者一下子就被吸引住啦!
第二,给“变化”找一个“为什么”。你写了街道变宽、河水变清,但如果能在描写中悄悄加入“变化的原因”,比如“街道上看不到尾气,原来所有车都换成了太阳能动力”“环城河边立着‘生态修复工程2035年完工’的纪念碑”,或者散步的老人笑着说“多亏了十年前开始的‘蓝天碧水计划’,咱们的河才变回这么清”——这些小小的细节,能让你的想象不只停留在“好看”,更有“逻辑”,也更能体现你对家乡发展的思考,让文章的立意更深一层!
第三,给“场景”加一些“人的故事”。不管是中山路还是环城河,现在的描写更像“风景照”,如果能加入一两个“未来的人”的小片段,比如“中山路的自动售卖机前,一个小朋友对着机器说‘我要一瓶橙汁’,机器就‘叮’地弹出一瓶,还提醒他‘请记得垃圾分类哦’”,或者“环城河边,一个戴着智能手环的爷爷正在和远在国外的孙子视频,手环同步显示着他的心率和步数”——这些“人的互动”能让未来的家乡不只“美”,更“暖”,也更有生活气息,让读者觉得“这个未来真的可能实现”!
最后,老师想和你一起再“深想一步”:
- 如果二十年后的家乡,除了环境变美,还有哪些“看不见的变化”?比如学校的课堂会变成什么样?人们的交流方式会有新花样吗?
- 你希望二十年后的自己,为家乡的这些变化做些什么?是参与了“生态修复工程”,还是发明了新的环保技术?
- 当你在未来的家乡遇到小时候的邻居或老师,你们会有怎样的对话?这些对话里,藏着哪些关于“成长”和“变化”的故事?
带着这些思考再去修改,你的《二十年后的家乡》一定会从“一幅美丽的画”,变成“一个有温度、有故事、有思考的未来世界”!老师特别期待看到你笔下更精彩的未来家乡,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