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首页 范文文库生活处处是课堂
记叙文
生活处处是课堂
作者:阙庆超

高挂空中的太阳炙烤着田野,时不时有几丝微风刮来,带着一丝清凉。前不久刚收割完水稻,田里光秃秃的,不过也盛满了水。(段评:本段以环境描写开篇,通过"炙烤的太阳""光秃秃的稻田"等意象勾勒出夏收后的田野景象,为下文插秧情节铺垫了场景基调,环境要素的组合有画面感。但描写较为平实,缺乏感官细节的层次感(如阳光的温度、水面的反光、风的触感等),且景物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未能通过环境烘托出劳动前的氛围(如丰收后的空旷与即将播种的期待感)。修改版:盛夏的太阳像个火球悬在头顶,把刚收割完水稻的田野烤得发烫,偶尔掠过的风裹着水汽,却带不走黏在皮肤上的燥热。田里的水映着晃眼的天光,光秃秃的泥地泛着湿润的光泽,刚收完的稻茬还在水底若隐若现,等着新秧苗来填满这片空旷。

收割完一季就可以种第二季了,此时正好赶上了暑假,我鲜有地 (改:难得地) 跟着长辈一起下田播种。(段评:本段简洁交代了"下田播种"的背景(暑假、跟着长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然引出下文的劳动情节。但表述较为直白,缺乏心理活动的铺垫(如对下田的好奇、紧张或新鲜感),且"鲜有地"一词稍显生硬,未能体现出"第一次参与劳动"的特殊感。修改版:水稻收完就要接着种第二季,正好赶上暑假,我终于有机会跟着爷爷奶奶下田学插秧——这可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真正参与农活儿,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发怵。

拿了一把刚扎好的秧苗,望向田野,尤为震撼:这么一大片田,要种多久啊。顾不了那么多,大家一起下去了。稻田的水冰冰凉凉的,下面的泥土是如此绵软,此刻便舒了一口气,开始插第一支秧。虽说绵软,泥土也却 (改:却也) 滑溜,以至于我不敢太大动作弯腰,就始终插不下去,起头一看 (改:抬头一看) ,旁人都快插好一排了,看到这景象,我握着秧苗的手不安地紧了紧,我鼓起勇气,往下弯腰,手指终于感受到绵软的泥。接着试图插下去,手指按住秧苗,带土的根一下下挖出 (改:带土的根被一下下按出) 一个小洞,再深深插入,好不容易,插好了一根。后来,我有样学样,一个个慢慢插。虽说慢了些,却总比原来好多了。(段评:本段聚焦"第一次插秧"的过程,通过"握秧的不安""弯腰的犹豫""插下第一根秧的艰难"等细节,生动展现了初学者的笨拙与进步,心理描写(手的紧张、鼓起勇气的动作)真实可感。但段落内部的节奏稍显拖沓,部分动作描写重复(如"绵软的泥"出现多次),且"有样学样"的具体模仿对象未明确,削弱了情节的代入感,同时"挖出小洞"的动作逻辑稍显模糊。修改版:攥着一把扎得紧实的秧苗,望着眼前望不到边的稻田,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么大片田,要插到什么时候啊?硬着头皮跟着大家踩进田里,冰凉的水漫过脚踝,脚下的泥软软的像踩在棉花上,刚放下心准备插第一根秧,却发现泥地滑得根本不敢弯腰——我僵着身子杵了半天,秧苗愣是插不进土。抬头一看,旁边的奶奶已经插完半排了,我握着秧苗的手越攥越紧,手心都冒了汗。咬咬牙弯下腰,手指终于插进软泥里,按住秧苗根部往下按,带着湿土的根须扎进泥里,好不容易才把第一根秧苗立住。后来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手指贴着泥面轻轻一按,秧苗就稳稳站在了田里,虽然慢,但总算找到了门道。

一时半会,大家都插了一大片了,可唯有一小块歪歪扭扭的我插的“阵列”,尤为突兀。可已经插在那了,不可以再拔出来。于是我在原本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对准的步骤。虽说插得慢不会影响别人,后面也有别人插,但看到姐姐熟练的节奏又激起我的好胜心。我学着她的样子,把秧抛在空中,借重力势能让它自己插到田里,却不曾想抛太高,秧苗倒在了水田里,我下意识去捡起来,却左脚往前一滑,摔了下来,衣裤都湿了,还压倒了几支秧苗。我的手撑起上半身,另一只手灵巧寻找倒在水中的秧苗,好不一会才小心翼翼站起来。(段评:本段通过"歪扭的秧苗阵列""模仿抛秧摔倒"等情节,强化了劳动的趣味性与真实感,"左脚一滑摔进水田"的细节充满生活气息,心理活动(好胜心、下意识捡秧苗)刻画细腻。但部分表述不够精准(如"拎动下去改成用力摁下去"稍显口语化),且"灵巧寻找"与"摔在田里"的狼狈状态略有矛盾,"压倒几支秧苗"后的心理反应未充分体现,削弱了情节的情感张力。修改版:没一会儿,大家都插出了整齐的绿线,唯独我那片歪歪扭扭的秧苗像条小蛇,在田里格外扎眼——拔也拔不得,只能在后面插秧时特意对准前面的标记。看到姐姐抛秧的动作又快又稳(秧苗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啪”地一声就扎进泥里),我好胜心上来了,学着她的样子把秧苗往空中一抛,没想到抛得太高,秧苗“扑通”一声栽进水里。我下意识伸手去捡,左脚往前一滑,整个人摔在泥水里,衣裤全湿了,还压倒了旁边几支刚插好的秧苗。我趴在泥水里,一只手撑着身子,另一只手在浑浊的水里摸半天,才把那根秧苗捞起来,小心翼翼地站起来,脸上身上全是泥点。

由于刚才的教训,我只敢踏踏实实地插秧。不过也想了想更快地方法 (改:更快的方法) ,我把拎动下去改成用力摁下去,确实快了不少。几天下来,我熟练了不少,速度越来越快。一大段时间下来,空荡荡的田野变成了一块绿毯。看着整齐的“阵列”,我心里尤为欣慰(段评:本段总结了劳动的成果与感悟,"空荡荡的田野变成绿毯"的比喻形象贴切,"心里尤为欣慰"的情感表达真实自然。但结尾的升华较为平实,缺乏个性化的感悟(如劳动带来的成长、对长辈的理解等),且"几天下来熟练了不少"的过程表述较笼统,未能体现出技能提升的具体变化,"整齐的阵列"与前文"歪扭"的对比不够强烈,削弱了成就感的表达。修改版:摔过那一跤后,我再也不敢耍小聪明,只敢踏踏实实弯腰插秧——后来我把“拎着插”改成“用指腹摁”,速度果然快了不少。几天下来,我的腰不酸了,手指也有了准头,插的秧苗越来越直。等到最后一天收工,回头一看,原本光秃秃的田野已经变成了一块绿油油的毯子,每一排秧苗都站得笔直,像等待检阅的士兵。风一吹,秧苗轻轻晃着,我摸着自己晒得黝黑的胳膊,心里的成就感像田里的水一样满——原来爷爷奶奶每天干的活儿这么累,可他们从来没说过一句苦。

综合评价:

阙庆超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生活处处是课堂》,老师能感受到你在记叙文写作上的用心。整体来看,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尤其在选材贴近生活、细节描写真实方面做得不错,你通过亲身参与插秧的经历,展现了劳动中的成长,让“生活是课堂”的主题有了具体的载体。

为了让文章更出色,我们可以在立意的深度和细节的丰富度上再下些功夫。比如,文章的结尾停留在“看着整齐的阵列,心里尤为欣慰”,如果能在这里加入一点对“课堂”内涵的思考——比如从插秧中领悟到“踏实比求快更重要”“失误是修正的机会”,就能让主题从“记事”升级为“明理”,真正做到“以小见大”。另外,在描写插秧的过程时,可以多加入一些感官细节:比如手指插入泥中时的触感,秧苗倒下时水面的波纹,摔倒时泥水溅在脸上的凉意,这些细节能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最后,关于“生活中的课堂”,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1. 这次插秧经历除了让你学会插秧,还让你对“坚持”“方法”或“长辈的智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 如果让你把这次“课堂”的收获分享给同学,你会选择哪个细节作为最生动的例子?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