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的乡下田园,一场温暖而又悲壮的故事悄然上演。(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基调,很有吸引力。不过可以增加一些环境细节,让场景更具体,比如描写乡下田园的具体景色,这样能更好地引出故事。修改版:夕阳给乡下的田野披上了一层暖融融的金纱,稻穗儿在微风里轻轻晃着,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麦香。就在这片宁静的田园里,一场温暖又让人揪心的故事,悄悄开始了。)
这一天,铁蛋如往常一样,平淡地度过了一天。傍晚,他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在那被夕阳余晖染成金黄色的麦田里,一个模糊的人形正缓缓向前走来。铁蛋定睛一看,那身影竟与家中全家福上的身影如此相似。原来,铁蛋有个哥哥,在他11岁那年,哥哥就去城里上学了,一晃11年过去,哥哥都没回家看过爸妈。铁蛋使劲揉了揉眼睛,没错,就是表哥 (改:哥哥) !(段评:本段讲述了铁蛋发现表哥的经过,情节很清晰,但细节可以更生动。比如可以描写铁蛋散步时的心情,或者看到身影时的具体反应,另外把“表哥”改成“哥哥”更符合前面提到的“全家福上的身影”和“去城里上学的哥哥”的设定哦。修改版:这天,铁蛋像往常一样帮奶奶喂了鸡,又给菜园里的小青菜浇了水,平平淡淡地过了大半天。傍晚,他揣着半块奶奶蒸的红薯出门散步,脚边的小土狗“阿黄”摇着尾巴跟着他。走到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麦田边时,铁蛋忽然停下了脚步——麦田尽头,有个高高瘦瘦的身影正慢慢走来,轮廓像极了家里相框里哥哥年轻时的样子!铁蛋揉了揉眼睛,心里“怦怦”跳:是哥哥吗?哥哥在他11岁那年去城里上学,一晃11年都没回家了呀!他再仔细一看,没错,就是哥哥!)
铁蛋激动得像一只脱缰的小马,快速地朝着表哥奔去,一头扎进表哥的怀里,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谁也无法将他们分开。铁蛋委屈地对表哥说:“我不爱上学,学校的作业多得像小山一样,根本写不完。”表哥语重心长地说:“不行啊!咱们家读书的人少。我小时候,想读书都没机会。后来家里有点钱,才让我去了学校。我到了学校才发现,上学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每认识一个不会的字,解开一道难题,就像攀登到了一座小山的山顶,特别有成就感。后来,父母去世,家里没钱了,我只能休学,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去上学。是一位老校长资助我,我才上了大学。你多幸福啊,父母都在,还有学上,可不能不上。这样吧,我有点知识,我来教你。”铁蛋眼睛一亮,开心地问道:“什么时候开始,今晚吗?”(段评:本段描写了铁蛋和哥哥重逢的场景,情感很真挚。可以增加一些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比如铁蛋跑过去时的样子,哥哥的反应,还有对话时的表情,这样故事更有画面感。修改版:铁蛋的心一下子飞了起来,他把手里的红薯往口袋里一塞,撒开腿就朝哥哥奔去,像只快活的小麻雀,一头扑进哥哥怀里,胳膊紧紧搂着哥哥的腰,脸贴在哥哥的衣服上,闻着那股陌生又亲切的肥皂味儿。哥哥也笑着抱住他,大手轻轻拍着他的背。铁蛋仰起头,眼眶红红的说:“哥,我不爱上学,作业堆得像小山,写都写不完……”哥哥蹲下来,用粗糙的手指擦掉他的眼泪,笑着说:“傻小子,上学可是件有意思的事呀!哥小时候想上学都没机会,后来家里凑了钱才让我去。你知道吗?每学会一个新字,就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解开一道难题,就像爬上了小山坡,可开心啦!你现在能好好上学,多幸福呀,可不能放弃。哥以后教你,好不好?”铁蛋眼睛一下子亮了,连忙问:“真的吗?今晚就教我写生字好不好?”)
表哥刚想回答,突然,大地像一头愤怒的野兽开始剧烈震动起来,不远处的地面裂开了一道道大口子,原来是地震了!周围的房子像纸糊的一般,很快就倒塌了。表哥眼疾手快,立刻把铁蛋按在地上,可一块巨大的石头飞了过来,表哥被打飞出去,自己也晕了过去。(段评:本段描写地震发生的场景,很紧张。可以增加一些环境的变化,比如地震前的预兆,或者周围的声音,让场面更真实。修改版:哥哥刚要点头,忽然脚下的土地猛地晃了一下!“轰隆隆——”远处的土坯墙“哗啦”一声塌了半边,地面裂开了一道小缝,旁边的老槐树晃得叶子“沙沙”落。是地震!哥哥眼疾手快,一把将铁蛋按在身边的土坎下,用自己的后背挡住他。就在这时,一块松动的房梁木头“啪”地掉下来,重重砸在哥哥背上,哥哥闷哼一声,倒在了铁蛋身上。)
大地还在疯狂地摆动着……(段评:本段用省略号结尾,很有悬念。可以增加一些地震时的具体描写,比如铁蛋的感受,让读者更能体会当时的紧张。修改版:大地还在疯狂地摇晃,麦秆“噼里啪啦”地倒了一片,远处的房子“轰隆轰隆”地塌着,铁蛋趴在地上,只觉得耳朵里嗡嗡响,心里像揣着只小兔子,跳得快要蹦出来了……)
地震过后,铁蛋被成功救了出来,而他的表哥,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表哥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铁蛋,你好好读书。”这句话,如同重锤一般,永远地砸在了铁蛋的心上。(段评:本段作为结尾,点明了故事的结局,情感很感人。可以增加一些铁蛋的具体反应,比如他听到哥哥的话后的心情,或者后来的行动,让主题更突出。修改版:地震停了,铁蛋被救援的叔叔抱了出来,可他的哥哥,却永远闭上了眼睛。哥哥最后说的那句话——“铁蛋,好好读书”,像一颗种子,深深种在了铁蛋心里。后来,铁蛋再也不抱怨作业多了,每天都坐在哥哥留下的旧书桌前认真写字,他知道,哥哥在天上看着他呢。)
伍睿涵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地震中的嘱托》,老师首先被你故事里藏着的“双向遗憾”深深触动——表哥带着11年的思念归来,却在即将弥补遗憾时永远离去;铁蛋刚找到倾诉学业烦恼的对象,就只能带着表哥的嘱托独自前行。你没有直白地喊出“珍惜”或“遗憾”,却让这份复杂的情感像种子一样种进了读者心里,这种不动声色的情感表达,特别有力量!
故事的情节设计也很巧妙:表哥的“迟来”和地震的“突然”形成了强烈反差,最后那句“铁蛋,你好好读书”的嘱托,像一根线串起了表哥的过往(没钱读书的遗憾)、当下的重逢(劝铁蛋上学的用心)和未来的希望(把遗憾变成期望),让文章的情感瞬间得到了升华。你在结尾用“重锤砸在心上”这个比喻,精准地写出了铁蛋的痛与责任,这是非常棒的细节!
不过,老师发现你在“慢镜头”的运用上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可以试着把故事里最动人的几个瞬间“拉长”,让情感更有冲击力。比如表哥刚出现时,铁蛋从“模糊的人形”到“揉眼睛确认”,这个过程里他的心跳是不是在加速?手指是不是因为紧张而攥紧了衣角?夕阳的光打在表哥脸上时,他的眼角有没有因为赶路而带着疲惫的红血丝?这些细微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能让重逢的喜悦更真实。再比如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表哥把铁蛋“按在地上”时,他的手掌是不是很用力?铁蛋有没有闻到表哥衣服上城市尘土的味道?这些用“触觉”和“嗅觉”捕捉的细节,能让危险来临时的保护更有温度。
还有一个小建议:文章里提到表哥“11年没回家看爸妈”,这个“遗憾”如果能在表哥和铁蛋的对话里再“补一笔”就更好了。比如表哥是不是会摸着铁蛋的头说“这次回来,本想给爸妈带城里的桂花糕”?或者铁蛋会不会追问“哥,你怎么现在才回来”?一句简单的对话,就能让表哥的形象更丰满,也让后面的“嘱托”更有分量——他不仅是在劝铁蛋读书,更是在弥补自己没能陪伴父母、没能早点回家的遗憾啊!
最后,老师想和你一起再深入思考两个问题,或许能让故事的立意更深刻:
- 如果铁蛋后来真的爱上了学习,他会怎么用行动“回应”表哥的嘱托?比如他会不会把表哥的故事写进作文里,或者在遇到难题时想起表哥说的“上学像冒险”?
- 表哥“11年没回家”的背后,除了“家里没钱”,会不会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他是不是想在城里站稳脚跟,给爸妈更好的生活?这个隐藏的“苦衷”如果能通过某个细节(比如表哥包里的汇款单)展现出来,会不会让“嘱托”的意义更不一样?
总的来说,你的文章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棒的“骨架”,只要在“血肉”的填充上多花点心思,一定能让这个故事更动人!老师期待看到你下一次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