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丁香花盛放的季节,整个校园都弥漫着花香,然而,在这样的画面中,却有一个全校闻名的淘气包,张明,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头疼万分,张明总是喜欢捉弄同学,课上也会大声喧哗,让老师十分担心他的学习。(段评:本段作为开头,通过丁香花的美好与张明的淘气形成对比,能快速引出人物和矛盾,很不错!但如果能加入一些具体的感官细节,比如花香的味道、同学们被捉弄时的小例子,会让画面更生动,也更能突出张明让大家头疼的程度哦。修改版:四月的校园里,丁香花一簇簇开得热闹,淡紫色的花瓣裹着甜甜的香气,连风都变得香香的。可就在这美好的画面里,有个叫张明的男生却让老师同学都皱眉头——他总爱偷偷在同学的笔袋里放毛毛虫,课上突然学猫叫打断老师讲课,作业本更是涂得像小脏猫,大家都悄悄叫他“小淘气包”。)
直到有一天,张明故技重施,又在校园里捉弄了一名同学,只见他悄悄伸出脚,而那个同学毫无防备,被绊了个正着,“扑通”一声倒在地上,这一幕恰好被旁边的同学瞧见了,大家纷纷指责张明的过分行为,这时班长王寒冰见状,忍无可忍,只见他快步走上前去,气生气地 (改:生气地) 说:“张明,你怎么能欺负同学呢?”,可张明耸了耸肩,吊儿郎当地回答道:“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段评:本段把张明捉弄同学的过程写得很清楚,还有班长的反应,情节很连贯!不过如果能加上被绊同学的动作、表情,以及张明的神态细节,比如他伸脚时的眼神、被指责时的表情,会让人物更鲜活,故事更有画面感。另外,“气生气地”这里有点重复啦。修改版:这天下午,张明又忍不住搞恶作剧了。他看见小宇抱着作业本往教室走,就悄悄躲在走廊拐角,趁小宇路过时,突然把脚一伸。小宇没防备,“哎呀”一声,作业本“哗啦”撒了一地,膝盖也磕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周围的同学都围过来,指着张明说“太过分了”。班长王寒冰攥着拳头走过来,皱着眉大声说:“张明,你怎么能欺负同学呢?”张明却歪着脑袋,手插在口袋里,吊儿郎当地说:“我就是开个玩笑嘛。”)
班长王寒冰一听,更生气了:“你不能因为捉弄同学而快乐,这是伤害别人,”张明听了没在吭声 (改:没再吭声) ,哼了一声,转身就走了,李军老师鼓励地说:“你做地很好 (改:做得很好) ,但是处理问题时要注意方法,对淘气的同学要耐心引导,不能那么粗暴,”王寒冰听后点了点头,决定以后要更加巧妙地处理班级事物 (改:班级事务) 。(段评:本段写出了班长和老师的不同态度,能看出班长的成长,很棒!不过“没在吭声”“做地很好”有小错误,而且如果能加上老师说话时的语气、动作,比如拍拍班长的肩膀,会更温暖。另外,张明转身走时的动作也可以再具体点,比如踢着小石子走,能体现他的心情哦。修改版:王寒冰听了更生气了,涨红着脸说:“你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这不是玩笑,是伤害!”张明撇了撇嘴,没再说话,哼了一声,踢着路边的小石子转身跑了。这时李老师走过来,轻轻拍拍王寒冰的肩膀,温柔地说:“你阻止恶作剧的样子很勇敢,但对同学要多一点耐心,试着用朋友的方式和他聊聊,好吗?”王寒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知道了。”)
后来,老师经常找张明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几天后,张明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始尊重同学,渐渐地融入了班级。(段评:本段写出了张明的转变,能推进故事发展,很好!不过“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有点笼统,如果能举一个张明变好的小例子,比如主动帮同学捡东西,会让转变更真实可信哦。修改版:后来,李老师每天都会找张明聊聊天,有时还让他帮忙整理图书角。没过几天,大家就发现张明变了——他不再捉弄同学,还主动帮小宇捡过掉在地上的铅笔,课上也坐得端端正正,虽然偶尔还是会走神,但已经很少大声喧哗了。)
它告诉我们 (改:这告诉我们) ,每位同学都需要相互理解关心 (改:理解、关心) 和尊重,才能成为一个充满美好与希望的校园。(段评:本段想升华主题,想法很好!不过“它告诉我们”有点生硬,而且道理说得太笼统啦。如果能结合校园里的具体画面,比如张明和同学一起看花的场景,把道理藏在画面里,会更自然感人哦。修改版:现在的校园里,丁香花依旧香香的。张明正和小宇一起蹲在花坛边,看着蝴蝶在花瓣上飞。风一吹,花瓣落在他们的头发上,两人都笑了。原来,只要多一点耐心和理解,每个同学都能像丁香花一样,开出属于自己的美好。)
曹博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旅行让生活更美好》,老师首先要为你的细心观察和温暖立意点个赞!你没有只写旅行的“好玩”,而是通过丁香花校园里张明的转变,悄悄告诉大家“每位同学都需要相互理解关心和尊重”——这个藏在故事里的道理,让你的文章有了打动人心的温度,特别棒!
接下来,老师想和你聊聊让故事更“抓人”的小秘籍,就像给文章“拍一部校园微电影”一样:
你看,故事里最关键的“转折点”——班长王寒冰和张明的对话,其实可以拍得更有“画面感”。比如,当班长生气地走过去时,丁香花的花瓣是不是刚好落在他的肩膀上?张明被指责时,他的手会不会不自觉地扯了扯衣角,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服气又有点慌乱的光?如果能把这些“特写镜头”加进去,人物的心情就像被放大镜照到一样,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紧张和在意啦!
还有一个小细节:老师找张明谈心后,张明“像是换了一个人”——这个变化能不能再慢一点?比如他第一天只是没捉弄同学,第二天主动帮同学捡了掉在地上的书,第三天甚至在课上举手回答问题……把“变好”的过程拆成几个小步子,故事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走向温暖的结尾,会更让人相信“理解和关心”的力量哦!
最后,老师想和你一起再往下“挖一挖”:
- 如果张明捉弄同学时,自己心里其实有点孤单(只是不知道怎么和大家交朋友),这个小秘密能不能通过一个动作写出来?比如他捉弄人后,偷偷躲在树后看大家的反应,手指抠着树皮?
- 丁香花的香味,能不能跟着故事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一开始是“甜得有点闹”,后来变成“淡得像一句温柔的话”?
- 班长王寒冰后来“巧妙处理班级事务”,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小例子?比如他发现张明喜欢画画,就请张明帮忙出黑板报?
试着把这些想法加进去,你的故事就像一杯加了蜜的茶,越品越有味道!老师期待看到你笔下更生动的校园故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