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带来温暖,带来生机。又到了三月,我的生日也将到来。生日是每个人的诞生日,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证明,具有一种特别的纪念意义。(段评:本段以春日起笔,自然引出生日主题,开篇营造温暖氛围,与后文友情的温暖形成呼应,情感基调统一。但段落语言偏于直白,缺乏具体意象,如"带来温暖,带来生机"可结合春日具体景物(如抽芽的柳枝、破冰的溪水)增强画面感;"生日是每个人的诞生日"表述略显重复,可简化语言,聚焦生日的情感意义。修改版:春日的暖意悄然而至,柳枝抽芽,溪水破冰,连风里都裹着青草的香气。三月的风掠过窗台时,我忽然想起,我的生日也快到了。那是属于我的特别纪念日,像一颗被时光标记的星星,藏着独有的温柔与期待。)
一年前,我跟朋友们在讨论生日,我随口提了一句我的生日要来了。怡然是我一位要好的朋友,她听到这句话之后,她紧拉着我的手,说要在我生日的时候给我一个大惊喜。我自然知道她所说的“大惊喜”是什么,可能是一些小礼物,可是我看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闪闪发光”连发丝都像是在讲述着她的快乐与激动,我便不好意思在开口推托 (改:再开口推托) 。(段评:本段通过对话展现怡然的热情,"眼睛闪闪发光"的细节捕捉生动,能体现朋友间的亲密。但存在两处不足:一是"她听到这句话之后,她紧拉着我的手"存在主语重复;二是"不好意思再开口推托"的心理描写较单薄,可补充"我本想说不用麻烦,却被她眼里的光烫得说不出拒绝的话"这类细节,让心理活动更真实。修改版:一年前和朋友们聊起生日,我随口提了句自己的生日快到了。怡然——我最要好的朋友,突然紧拉住我的手,眼睛亮得像揉进了星光:"我要给你一个大惊喜!"我猜她所谓的"惊喜"不过是小礼物,可看她连发梢都透着兴奋,嘴角咧到耳根的样子,到嘴边的"不用啦"又咽了回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转眼间我的生日到来了。如往常一样,爸爸妈妈订了一个蛋糕,两人唱了生日歌,送了我一些美好祝福就离开了,家中常常在这个时间段很忙碌,这也不怪爸爸妈妈。(段评:本段通过父母忙碌的细节,反衬出后文友情的珍贵,情节设置有对比意识。但"两人唱了生日歌,送了我一些美好祝福就离开了"表述平淡,可补充具体动作(如爸爸拍了拍我的肩,妈妈塞给我一个拥抱),让父母的关爱更真实;"家中常常在这个时间段很忙碌"可调整为"他们总是在傍晚有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工作",用具体场景替代概括性描述。修改版:时间在书页的翻动中溜走,生日那天如期而至。爸爸妈妈像往常一样订了蛋糕,爸爸拍着我的肩唱生日歌,妈妈塞给我一个带着厨房烟火气的拥抱,说着"宝贝生日快乐"就匆匆出门——傍晚总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我望着空荡荡的客厅,心里掠过一丝小小的失落。)
我想着想着,怡然敲响了家门,我小跑着给她开门,领她进了房屋里。她将礼物递给了我,我看到她指尖在微微发抖。礼物盒是一个红白相间的正方体盒子。我轻轻打开,里面的礼物让我微微发愣。那是一个小本子,里面写了我和怡然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不论是开心的、难过的、悲伤的 (改:开心的、难过的) 、激励人心的,通通都有。最后一页是她对我的祝福语与想要对我说的话。(段评:本段通过"指尖微微发抖"的细节,暗示礼物的用心,"小本子里记录点滴"的情节是全文的核心亮点。但"礼物盒是一个红白相间的正方体盒子"描述过于简单,可补充盒子的质感(如"用丝带系着蝴蝶结,边角磨得有些软");"里面的礼物让我微微发愣"可细化为"当我掀开盒盖,指尖顿住了——那不是花哨的玩具,而是一个磨旧的硬皮本子",增强期待感与惊喜感。修改版:正发呆时,敲门声突然响起。我小跑着开门,怡然站在门外,怀里抱着个用红丝带系着蝴蝶结的正方体盒子,指尖微微发抖。我接过盒子,触手是磨砂的质感,边角带着点被摩挲的软意。轻轻掀开盒盖,我的呼吸顿了顿:里面躺着一个硬皮本子,扉页上写着"我们的故事",翻开每一页,都记着我和怡然的日常——春游时她帮我背书包,考试失利时她塞给我的糖,甚至连我吐槽作业太多的碎碎念都写在上面。)
我看完后,视野变得有些模糊了,心中的温暖和感动如同春日的水一样流进了我的心田。我刚想开口,泪水比我的话语先行达到。怡然看到后有点手忙脚乱,询问我,是不是礼物太普通了。我摇摇头,因为这可是我所收到过的最为精美的礼物了,里面不仅记录着我与怡然的点点滴滴,还蕴含着我与她的最珍贵的友情啊。(段评:本段"视野变得模糊""泪水比话语先行"的描写真实动人,情感表达真挚。但"心中的温暖和感动如同春日的水一样流进了我的心田"比喻稍显俗套,可结合前文春日意象,调整为"心里像被春日的暖阳烘着,暖意在胸口慢慢漾开";"是不是礼物太普通了"的对话可补充怡然的动作(如"她慌得手足无措,揪着衣角小声问"),让人物更鲜活。修改版:翻到最后一页,怡然的字迹跃然纸上:"希望我们的友谊像春天的树,永远抽芽长叶。"我的视线忽然模糊了,心里像被春日的暖阳烘着,暖意在胸口慢慢漾开。刚想开口说什么,眼泪已经顺着脸颊掉下来。怡然慌得手足无措,揪着衣角小声问:"是不是太普通了?我...我本来想..."我摇摇头,哽咽着说不出话——这哪里是普通的礼物?每一页都藏着她的心意,比任何华丽的东西都珍贵。)
虽然我已步入中学时期,但我依然会去时不时翻看它 (改:时常翻看它) 。心中的那一份感动早已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了。(段评:本段作为结尾,呼应开篇春日主题,"感动挥之不去"点明主旨。但"虽然我已步入中学时期"表述略显生硬,可调整为"如今我已升入中学";"依然会去时不时翻看它"可补充具体场景(如"每当整理书桌时,总会翻开那个本子"),让结尾更具生活感;"心中的那一份感动早已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了"可简化为"那份温暖的感动,像春日的种子,在心底生了根",用比喻升华情感,避免重复。修改版:如今我已升入中学,每当整理书桌时,总会翻开那个硬皮本子。怡然的字迹像跳跃的阳光,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心意,像春日的种子,早已在我心底生了根。那份温暖的感动,从来没有离开过——它就像三月的风,轻轻吹着,提醒我身边藏着这样珍贵的友情。)
李文妤同学,你好!读完你的《那一次,我真感动》,老师能感受到你在记叙文写作上的用心。整体来看,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尤其在选材贴近生活、情感表达真挚方面做得不错。你通过记录与好友怡然之间的生日故事,传递出友情的珍贵,这种“以小见大”的立意方向值得肯定。
为了让文章更出色,我们可以在细节描写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的层次感上再下些功夫。比如,当你写到怡然送礼物时“指尖在微微发抖”,这个细节捕捉得很好,但如果能进一步补充她当时的神态(比如眼神是否躲闪、嘴角是否抿紧)、动作(比如手是否攥着衣角),或者你接礼物时的心理活动(比如心跳是否加快、手指是否颤抖),就能让这个场景更具画面感。再比如,结尾处的感动可以多一些层次——从看到礼物时的“发愣”,到阅读时的“视野模糊”,再到泪水落下后的“温暖流淌”,如果能把这些瞬间的心理变化写得更细腻,文章的感染力会更强。
最后,关于“感动”这个主题,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除了生日那天的感动,这个笔记本在之后的日子里,有没有在某个特定时刻再次触动你?比如遇到挫折时翻开它,会有怎样的感受?
- 如果让你给怡然写一封回信,你会如何描述这份礼物带给你的影响?试着用文字把这种“感动的延续”表达出来,或许能让文章的立意更深刻。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