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察的植物是绿豆,我想观察它的发芽过程,这对我来说充满了神秘感。(段评:开头直接点明观察对象和目的,很清晰!如果能加入一点观察前的小期待,比如你是怎么想到要观察绿豆的,会更有吸引力哦~修改版:最近科学课学了植物生长,我特别想观察绿豆发芽的过程——一颗小小的绿豆怎么能长出长长的芽呢?这对我来说充满了神秘感!)
我精心挑选了一些饱满的绿豆,它们每颗都非常圆润。我把它们放在一个小碗里,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让绿豆泡在水中。我满心期待的观察 (改:地观察) 它接下来的变化。(段评:选绿豆、泡绿豆的步骤写得很清楚,要是能加一点你当时的小想法,比如挑绿豆时的认真劲儿,或者倒水时怕洒出来的小心思,就更生动啦~另外注意“的”和“地”的用法,“满心期待”后面要用“地”哦!修改版:我蹲在厨房精心挑选绿豆,专挑那些圆滚滚、胖嘟嘟的饱满豆子,像在选小宝贝一样。选好后把它们放进小碗,小心翼翼倒了温水——水刚好没过绿豆,不多也不少。我趴在桌上满心期待地盯着碗,心里偷偷想:明天它们会变样吗?)
我一起床,我就迫不及待的去看 (改:地去看) 绿豆了。哇,只见它们一个个都变的胖乎乎 (改:变得胖乎乎) 的,绿色的外壳都被撑破了,露出了白白的肚皮,模样可爱极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水倒掉,在碗上轻轻盖了一块湿布,就像给它们盖了一层被子,为它们创造一个湿润的环境。(段评:这段观察很仔细!绿豆胖乎乎的样子写得很可爱~要是能加一点你的动作细节,比如起床时的急切,或者盖湿布时的小心,会更有画面感。还有“的”和“地”要注意,“迫不及待”后面用“地”,“变”后面用“得”哦!修改版:第二天一睁眼,我连袜子都没穿好就蹦到厨房看绿豆!哇——它们喝饱了水,一个个胀得圆滚滚的,绿色外壳裂开一条小缝,露出白白的“小肚皮”,像在对我笑。我轻轻倒掉水,生怕碰疼它们,又找来湿布盖在碗上——就像给小绿豆盖了层软软的被子,温暖又舒服。)
今天,绿豆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们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它们长出了白白的、嫩嫩的小芽,像一个个小逗号,十分可爱。(段评:小芽像小逗号的比喻很形象!要是能加一点你看到芽时的反应,比如惊喜的表情或动作,会更有感染力~修改版:第三天放学回家,我冲到厨房掀开湿布——呀!绿豆给了我大大的惊喜!每颗豆子都长出了白白嫩嫩的小芽,细细弯弯的,像一个个俏皮的小逗号,又像小虫子在伸懒腰,可爱极了!我忍不住用指尖轻轻碰了碰,软乎乎的,像碰了棉花糖。)
经过一周的仔细观察,绿豆芽终于长成了。它们身体长长的,芽尖是嫩黄色的,芽身是白色的,看起来非常新鲜。(段评:绿豆芽的样子写得很清楚!要是能加一点感官细节,比如闻起来的味道,或者芽尖的小绒毛,会更真实~修改版:一周过去啦!绿豆芽终于长成了“小大人”——芽身白白的,长长的,芽尖带着嫩黄色的小帽子,摸起来滑溜溜的,凑近闻还有淡淡的青草香。它们站在碗里,像一群穿着白裙子的小娃娃,精神极了!)
我看着自己亲手种成的绿豆芽,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这段观察的经历真是太美好了!(段评:结尾的心情写得很真挚!要是能加一点具体的小想法,比如看着豆芽想到的事,会让情感更饱满~修改版:我捧着长满豆芽的碗,心里甜滋滋的,像吃了蜂蜜一样。原来一颗小小的绿豆,只要有水分和耐心,就能长出这么可爱的芽!这一周的观察,不仅让我看到了植物的神奇,更让我明白:只要用心等待,小小的努力也能有大大的收获呀!)
汪贤允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绿豆芽观察日记》,老师首先要为你认真细致的观察点个赞!你将绿豆发芽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让读者能清晰地看到绿豆是怎样一步步长成豆芽的,这种对生活的用心观察非常棒!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在内容丰富度上,观察过程虽然记录下来了,但部分描写可以更细致。比如写绿豆变胖撑破外壳时,除了描述外观,还可以说说当时绿豆摸起来有什么不同,闻起来有没有变化,用“五感法”让细节更丰富。在结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过渡有些平淡。可以加一些过渡语,像“经过一夜的浸泡,绿豆迎来了新变化”“又过了几天,绿豆芽给了我更大的惊喜”,让日记的衔接更自然流畅。语言上,虽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芽比作小逗号,很生动,但还可以再多运用一些其他的修辞手法,比如拟人,赋予绿豆芽人的神态、动作,让它们变得更活泼有趣。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在绿豆发芽的过程中,你觉得还有哪些现象能引发我们对生命成长的思考? 2. 如果把这次观察绿豆芽的过程分享给其他同学,怎样才能让他们更有兴趣听呢? 3. 观察绿豆芽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