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像一轮金黄色的太阳,照亮了人们的心房;美食像夏天的风一样令人喜爱;美食像一张邮票,寄托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段评:开头用了三个比喻写美食的意义,很有文采!不过三个比喻可以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感受,比如把美食比作"冬天里的暖手宝",会比"邮票"更具体好懂哦。另外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调整得更有画面感,先写自己吃到美食的快乐,再写游子的思念,会更自然~修改版:美食像冬天揣在口袋里的暖手宝,捧在手里、吃进嘴里都热乎乎的;美食像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总能让我笑得眼睛弯成月牙;美食更像奶奶缝在衣服里的小口袋,藏着在外游子对家的想念。)
我的家乡岑溪风景优美。蓝天白云下是一座连着一座的高山,山坡上是农民伯伯种的水稻,绿油油的,好似一幅油画一般。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当然少不了美味诱人的小吃。(段评:这段话从家乡风景过渡到美食,衔接得很自然!不过写风景的时候可以加一点小细节,比如"山脚下的小溪哗啦啦唱着歌",会让风景更生动。另外"当然少不了美味诱人的小吃"这句话可以更活泼,比如"这么美的地方,怎么少得了勾人肚子叫的小吃呢?",能让读者更有期待感~修改版:我的家乡岑溪像一幅会动的画!蓝天白云下,青山一座挨着一座,山脚下的小溪哗啦啦唱着歌,山坡上农民伯伯种的水稻绿油油的,风一吹就荡起波纹,像给大山披了件绿绸子。这么美的地方,怎么少得了勾人肚子叫的小吃呢?)
糯米肉粽名列第一。它形如三角形,每次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糯米肉粽。说起糯米肉粽,还是筋竹镇的最好吃。人们把刚刚才 (改:刚刚) 摘下的粽叶清洗干净,然后把糯米、猪肉、花生、红豆等材料放入大锅里煮,大约要6个小时才煮好。刚出锅的糯米粽,香味十足。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黏黏的,十分美味。(段评:你把糯米肉粽的做法和味道写得很清楚,老师都流口水啦!不过可以加一点自己包粽子的小细节,比如"奶奶包粽子时,我总爱蹲在旁边递粽叶,结果手上沾得全是糯米",这样会更有生活气息。另外"香味十足"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粽叶的清香混着肉香飘满整个院子,连邻居家的小猫都蹲在我家门口不肯走",能让香味看得见摸得着~修改版:说到家乡美食,糯米肉粽绝对是我的心头好!它长得像个小三角形,逢年过节时,奶奶总爱带着我包粽子——我蹲在旁边递粽叶,结果手上沾得全是黏糊糊的糯米。筋竹镇的肉粽最有名啦!人们把刚摘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再把泡好的糯米、腌得香香的猪肉、脆生生的花生和红豆放进锅里,咕嘟咕嘟煮上6个小时。刚出锅的粽子冒着热气,粽叶的清香混着肉香飘满院子,连邻居家的小猫都蹲在门口喵喵叫。咬一口,热乎乎的糯米黏在嘴角,猪肉的咸香裹着花生的脆,好吃得我连舌头都要吞下去啦!)
还有一种美食就是岑溪的三黄鸡。清蒸出来的三黄鸡虽然看上去特色不明显,但是当你蘸酱料品尝时,你就会发现它的美味之处。做好的三黄鸡皮肉鲜嫩,在口中咀嚼时还有几分弹性。这是你在别的地方吃不到的美食。(段评:三黄鸡的描写很真实!不过可以加一点自己吃鸡肉的小趣事,比如"我每次吃都要先咬一口鸡皮,QQ弹弹的,酱料还会顺着嘴角流下来",这样会更有画面感。另外"在别的地方吃不到"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上次妈妈带我去外地旅游,我特意点了清蒸鸡,可怎么吃都没有家乡三黄鸡的鲜味儿",能突出家乡美食的独特~修改版:家乡的三黄鸡也不能错过!清蒸的三黄鸡看上去白白嫩嫩的,没什么特别,可一旦蘸上妈妈调的酱料——哇!鸡肉滑溜溜的,皮还QQ弹弹的,我每次吃都要先咬一口鸡皮,酱料顺着嘴角流下来,我还得赶紧用手擦掉。上次妈妈带我去外地旅游,我特意点了清蒸鸡,可怎么吃都没有家乡三黄鸡的鲜味儿,那是只有岑溪的山水才能养出来的味道呀!)
当然,我家乡的美食远不止这些。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段评:结尾总结了家乡美食的意义,很棒!不过可以写得更贴近自己的感受,比如"每次吃到这些美食,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原来家乡的味道,就是藏在食物里的爱呀",这样能让情感更真挚。避免用"多姿多彩、有滋有味"这种有点空的词,换成自己真实的小想法,会更打动人~修改版:家乡的美食可不止这些呢!还有糯叽叽的豆腐酿、甜丝丝的糖糕……每次吃到这些美食,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原来家乡的味道,就是奶奶包的粽子、妈妈蒸的三黄鸡,是藏在食物里的、让人忘不掉的爱呀!)
黄建与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美食让生活更美好》,老师首先要为你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细腻的描写点个赞!你通过介绍家乡岑溪的特色美食,展现了美食给生活带来的美好,这种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呢,这篇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提升哦。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写了美食让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美食能让生活变得美好呢?是因为它承载了家乡的记忆,还是能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如果能在结尾处,把美食背后让生活美好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在介绍糯米肉粽的制作过程时,“人们把刚刚才摘下的粽叶清洗干净,然后把糯米、猪肉、花生、红豆等材料放入大锅里煮,大约要6个小时才煮好”,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清洗粽叶时粽叶是什么颜色、什么手感?煮粽子时能闻到怎样浓郁的香味?听到锅里怎样的声音?用“五感法”把这个过程详细地呈现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糯米肉粽到介绍三黄鸡,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品尝完美味的糯米肉粽,味蕾还在回味,家乡的另一种美食——三黄鸡又浮现在脑海”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除了文中提到的两种美食,家乡还有哪些美食也承载着独特的情感和记忆? 2. 这些美食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蕴含着家乡人民的某种品质或精神? 3. 怎样通过描写美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