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 星期四 阴
今天,老师让我们连续、细致地观察一个物体并写一篇观察日记,我想:正好家里有绿豆,就做绿豆发芽实验吧!(段评:本段交代了观察日记的起因,内容真实自然,但语言可以更生动些。比如可以加入自己当时的小表情或动作,让起因更有画面感,也能体现出你对绿豆发芽实验的期待哦!修改版:今天,老师让我们连续、细致地观察一个物体并写观察日记。我盯着作业本眨了眨眼,突然一拍脑门:正好家里有绿豆,就做绿豆发芽实验吧!想想小绿豆能长出嫩嫩的芽,我心里就美滋滋的。)
回到家,我取出一个两分格的塑料盒,一边倒入0.5厘米的水,刚好能没过绿豆,称为甲格;一边铺上一张湿润的纸,称为乙格,并在甲乙两格中倒入等量的绿豆。这些小家伙挺着硬硬的身子,噼里啪啦地冲进我的实验池里。(段评:本段详细写了实验准备过程,很有条理,还把绿豆比作"小家伙",很有童趣!不过可以把绿豆冲进盒子的样子写得更具体,比如它们落水的声音、在水里打滚的模样,这样画面感会更强。另外,"实验池"这个词有点成人化,换成更贴近你生活的词会更好哦!修改版:回到家,我取出一个两分格的塑料盒,一边倒了0.5厘米的水(刚好没过绿豆,叫甲格),一边铺上湿润的纸巾(叫乙格),然后在两格里各倒了一把绿豆。这些圆滚滚的小家伙"哗啦"一声冲进盒子,有的在水里打了个滚,有的挺着硬邦邦的身子浮在水面,像一群调皮的小娃娃在玩跳水!)
10月17日 星期五 阴
清晨,当我被鸟鸣声唤醒时,我突然想到了我的绿豆。我向塑料盒里望去,惊喜地发现两格的绿豆已经有几粒发了芽。甲格的绿豆喝了很多水,变得胖胖的,绿色的外套有一部分甩到了水中,胖胖的身子静静地躺在水中,像是在睡觉,又像是在思考。乙格的绿豆有的露出了胚根,像是睁开了“眼睛”,有的已经开始长茎了,有的却还没发芽。我量了量,甲格绿豆芽大部分只有0.1到0.4厘米,最长的有0.6厘米,乙格绿豆芽长大部分有0.4到0.8厘米,最长的竟然有1.7厘米!难道这颗绿豆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阳光吗?甲格的水有些混浊了,我倒掉后换上的干净的水 (改:换上干净的水) ;乙格的湿纸被染绿了,我拿出后换上了新的湿纸 (改:拿出湿纸后换上了新的) 。(段评:本段观察很仔细,把绿豆发芽的样子写得很生动,比如"甩外套""睁开眼睛",还对比了甲乙两格的不同,很棒!不过可以加入你看到发芽时的小心情,比如惊讶地叫出声、凑得更近去看的动作,让情感更真实。另外,量芽长的部分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你怎么量的、量的时候的小发现,这样内容会更充实哦!修改版:清晨,我被窗外的鸟鸣声叫醒,猛地想起我的绿豆!我踮着脚凑到塑料盒前,眼睛一下子亮了——两格都有绿豆发芽啦!甲格的绿豆喝饱了水,圆滚滚的身子把绿色外套撑破了一角,有的外套飘在水里,像小绿豆脱下的小衣服;它们懒洋洋地躺在水里,好像还没睡醒。乙格的绿豆更精神:有的露出白白的小芽芽,像睁开了细细的"眼睛";有的芽已经长了一小截,弯弯的像小逗号;还有几颗在睡懒觉。我用尺子轻轻量了量,甲格的芽大多只有0.1到0.4厘米,最长的才0.6厘米;乙格的芽却有0.4到0.8厘米,最长的那颗竟然有1.7厘米!我歪着头想:难道湿纸巾比水更适合绿豆发芽?后来我把甲格的浑水倒掉换了新水,乙格也换了干净的湿纸巾,希望它们明天长得更快!)
10月18日 星期六 多云
又是一天的期盼,甲乙两格的绿豆几乎都发芽了。甲格芽长大多在0.2到0.6厘米,最长的从0.6厘米长到了0.8厘米,或许因为泡在水里,空气不足,生长得非常缓慢。乙格芽长大多在0.7到1.1厘米,最长的竟然从1.7厘米飞蹿到了3.7厘米,是原来的两倍多!难不成这颗绿豆上真有什么奥秘?(段评:本段对比了两天的芽长变化,还提出了疑问,很会思考!不过可以把绿豆芽"飞蹿"的感觉写得更具体,比如它的芽是不是更粗了、颜色有没有变化,还有你看到这个变化时的表情或动作,比如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摸了摸芽尖,这样会更生动哦!修改版:又是一天的期盼!我跑到盒子前一看,哇,两格的绿豆几乎都发芽了!甲格的芽大多长到0.2到0.6厘米,最长的那颗从0.6厘米长到了0.8厘米,可能泡在水里空气不够,长得慢悠悠的。乙格的芽却像坐了小火箭——大多长到0.7到1.1厘米,昨天那颗最长的1.7厘米的芽,今天竟然飞蹿到3.7厘米!芽尖还带着点嫩黄,摸起来软软的。我盯着它看了半天,心里打了个问号:这颗绿豆难道有魔法吗?)
不知道甲格的绿豆还能不能赶上乙格的?(段评:本段用问句结尾,引发读者好奇,很棒!不过可以加入你对绿豆的小期待,比如你想帮甲格的绿豆做点什么,或者明天要更早来看它们,这样能让结尾更有温度,也体现出你对绿豆的关心哦!修改版:看着甲乙两格差距越来越大的豆芽,我托着下巴想:甲格的绿豆宝宝们,明天你们能加油赶上乙格吗?我决定明天早上再早一点起床,给你们换更干净的水,希望你们也能长出长长的芽!)
夏雨辰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绿豆发芽记》,老师首先要为你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记录点个赞!很多同学在写观察日记时可能只是简单描述一下现象,而你不仅详细记录了绿豆发芽的过程,还对不同环境下绿豆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思考,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不过,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哦。观察报道的完整性上,虽然记录了绿豆发芽的开始和经过,但目前还没有结束部分呢。要是能再记录一下最后绿豆芽的最终状态,或者实验结束后得出的结论,这篇观察日记就更完整啦。在结构方面,每天的记录之间可以加一些过渡的语句,让文章的衔接更自然。比如在记录完10月17日的情况后,想引出10月18日的内容时,可以加一句“带着对绿豆芽生长的期待,新的一天到来了”。语言表达上,虽然已经用了一些比喻,像“这些小家伙挺着硬硬的身子,噼里啪啦地冲进我的实验池里”,但还可以再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描写更生动。比如描写绿豆芽生长速度快的时候,可以用“乙格的绿豆芽就像一个个飞速成长的小战士,蹭蹭地往上长”。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通过这次实验,你觉得除了水和湿润的纸这两个条件,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绿豆发芽呢? 2. 对比甲格和乙格绿豆芽不同的生长情况,你能联想到生活中类似因为环境不同而导致结果差异的事情吗? 3. 如果再进行一次这样的实验,你打算做出哪些改变来让实验更完善呢?
老师相信,以你的认真和努力,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观察日记,期待你的下一次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