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潭公园的春风(段评:本段落为文章标题,简洁点明主题,无需点评。)
风作为春的使者播下春的种子,在龙潭公园中生根发芽。在这万物复苏的春日,我走进了龙潭公园。(段评:此段作为文章开篇,以春风为线索引出龙潭公园,立意清晰,但语言表达较为平实,缺乏画面感与吸引力。建议通过具体意象强化春风的动态感,如用"裁出细叶的剪刀""吹皱湖水的手"等比喻,将抽象的春风具象化,同时调整语序,让场景转换更自然,如先写"我走进龙潭公园",再描绘春风的作用,使开篇更具代入感。修改版:我走进龙潭公园,恰逢春风作伴。这裁出细叶的剪刀,这吹皱湖水的手,正以春使者的身份,在公园里播撒着春的种子,让万物在复苏中生根发芽。)
踏入龙潭公园,大片的绿意映入眼帘——新生的小草在草坪上铺展出绿意,随着和煦的春风轻轻摇曳。旁的花坛中,更是缀满万紫千红。花儿们似乎争相着,一个比一个开得艳。她们与绿叶一同沐浴在春日的暖阳中,将柔软的花瓣与嫩黄的花蕊都舒展开来,享受着游人们的句句称赞。(段评:本段描写公园春景,通过小草、花坛等意象展现生机,语言生动,但细节描写可进一步深化。建议增加感官描写,如花朵的香气、春风拂过的触感,同时优化拟人手法,让花儿的“争艳”更具画面感,如“挤着挨着,把最艳的瓣儿朝向暖阳”,使场景更立体。修改版:踏入龙潭公园,大片绿意撞入眼帘——新生的小草在草坪上铺展,随着和煦的春风轻轻摇曳,似在向游人招手。旁的花坛里,万紫千红挤着挨着,每朵花都把最艳的瓣儿朝向暖阳,与绿叶一同舒展柔软的花瓣和嫩黄的花蕊,在游人们的称赞声中,把甜香揉进春风里。)
草坪上踏春的人们牵引住了 (改:牵引着) 四处飘飞的风筝,欢声笑语充斥着空气,仿佛使其中掺杂了浓浓的甜意。孩子稚嫩的脸上浮着愉快的红晕,牵着风筝奔跑,浸透了春风。(段评:此段通过人物活动展现春日活力,情感真挚,但场景描写稍显平淡。建议增加风筝的具体形态,如“拖着长尾的燕子风筝”“鼓着眼睛的金鱼风筝”,同时细化孩子的动作与神态,如“小脸红扑扑的,额角沁出细汗,牵着风筝线在草坪上蹦跳”,让画面更鲜活。修改版:草坪上,拖着长尾的燕子风筝、鼓着眼睛的金鱼风筝在春风里飘飞,孩子们牵着线奔跑,小脸红扑扑的,额角沁出细汗,稚嫩的笑声裹着甜意,在空气中漾开圈圈涟漪。)
再往前走些,便是大片的林,枯枝上冒出点点新绿。再过阵子,待到挤满新叶的枝 (改:挤满新叶的枝头) ,就能在林间听到声声鸟鸣。(段评:本段描写树林春景,以新绿和鸟鸣为重点,但语言较为简略,缺乏层次感。建议通过时间对比,如“枯枝上昨日还是点点新绿,今日已连成一片鹅黄”,同时增加树木的种类,如“柳树垂下嫩条,杨树爆出新芽”,让树林的变化更具体。修改版:再往前走,便是大片树林。柳树垂下嫩条,杨树爆出新芽,枯枝上的新绿已连成一片鹅黄。再过阵子,待新叶挤满枝头,林间便能听见黄鹂的啁啾、麻雀的叽喳,把春日的热闹都藏进叶缝里。)
在树林的前方,忽地探出些粉嫩——那么就到了桃花林了。片片的粉晕染着,与天边融在一起,成了春姑娘装扮的胭脂。一阵风吹过,吹落了桃花铺成地毯 (改:铺成地毯的) ,吹红了花瓣更加娇艳。(段评:此段描写桃花林,运用比喻手法增添诗意,但动态描写不足。建议增加风吹桃花的具体场景,如“花瓣打着旋儿落下,铺成粉色地毯”,同时优化与天边的融合感,如“粉晕与天边的云霞连成一片,似春姑娘打翻了胭脂盒”,使画面更具动感。修改版:树林前方,忽地探出一片粉嫩——那是桃花林了。粉晕与天边的云霞连成一片,似春姑娘打翻了胭脂盒。一阵风吹过,花瓣打着旋儿落下,铺成粉色地毯,未落的花儿则被吹得更艳,把春日的娇俏都绽在枝头。)
穿过桃花林,眼前豁然开朗,天空下密匝匝横斜的枝条不见,转而替代为了绵绵的白云与苍翠的群山。山下,正是水波潋滟的龙潭。一座风雨桥跃然于水面——七墩六孔撑起百米廊檐。木构的飞檐翘角似振翅欲飞的彩蝶,雕花栏杆蜿蜒如游龙,每一处榫卯都藏着侗家匠人的巧思。桥身两侧的美人靠,像温柔张开的臂弯,将游人轻轻揽入怀中。(段评:本段描写龙潭与风雨桥,细节丰富,语言优美,但结构稍显松散。建议调整语序,先总写龙潭的开阔,再聚焦风雨桥的细节,如“穿过桃花林,眼前豁然开朗:绵绵白云下,苍翠群山环抱着水波潋滟的龙潭,一座七墩六孔的风雨桥跃然水面”,使层次更清晰。修改版:穿过桃花林,眼前豁然开朗:绵绵白云下,苍翠群山环抱着水波潋滟的龙潭,一座七墩六孔的风雨桥跃然水面。百米廊檐下,木构飞檐翘角似振翅彩蝶,雕花栏杆蜿蜒如游龙,每处榫卯都藏着侗家匠人的巧思;桥身两侧的美人靠,像温柔的臂弯,把游人轻轻揽入怀中。)
我寻处临水的位置坐下,感受着木凳上残留的阳光的温暖,感受着风携着木质的清香掠过,这不免又使我陶醉了。远处的青山映在水里,桥洞便成了镶嵌着绿宝石的相框,框住满湖钻石般的波光。游船划过,荡出一条痕来,把倒映的云影搅成流动的锦缎,把群山揉成细碎的翡翠,我的心也随之泛起波澜。(段评:此段通过“我”的感受深化春日氛围,语言细腻,但意象描写可更精准。建议优化比喻手法,如“桥洞成了镶嵌绿宝石的相框,框住满湖碎金般的波光”,同时增加个人感悟,如“木凳的温暖顺着指尖漫到心底,竟忘了时间的流逝”,使情感表达更自然。修改版:我寻了处临水的位置坐下,木凳上残留的阳光暖得人心安,风携着木质清香掠过,竟让我忘了时间的流逝。远处青山映在水里,桥洞成了镶嵌绿宝石的相框,框住满湖碎金般的波光。游船划过,把倒映的云影搅成流动的锦缎,把群山揉成细碎的翡翠,我的心也随波漾开圈圈涟漪。)
苍穹湛蓝无比,显得高深而悠远,在这宁静温柔的春日,我的欢愉在龙潭的春风中荡漾远去。(段评:本段作为结尾,呼应开头,升华主题,但语言稍显空泛。建议通过具体细节收束情感,如“春风拂过脸颊,带着桃花的甜香和龙潭的水汽,把欢愉揉进每一寸时光里”,使结尾更具画面感与感染力。修改版:苍穹湛蓝如洗,春风拂过脸颊,带着桃花的甜香和龙潭的水汽。在这宁静温柔的春日里,我的欢愉随波荡漾,与龙潭的春风一同,揉进了每一寸明媚的时光里。)
1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走进龙潭公园的春天》,老师能感受到你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在记叙文写作上的用心。整体来看,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通顺,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描写更生动,比如“木构的飞檐翘角似振翅欲飞的彩蝶,雕花栏杆蜿蜒如游龙”,将风雨桥的建筑特色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
为了让文章更出色,我们可以在立意深度和细节描写上传神方面再下些功夫。文章目前主要是在描写龙潭公园春天的景色,停留在比较表面的记事写景层面。不妨在结尾处深入思考一下,这次游览龙潭公园的春天,让你对自然、对生活有了什么新的感悟,通过“以小见大”,从平凡的游览之事中发掘出不平凡的意义。在细节描写上,比如描写桃花林时,“一阵风吹过,吹落了桃花铺成地毯,吹红了花瓣更加娇艳”,这里如果能再增加一些对自己当时的感受、心情等方面的细节刻画,比如“那一阵带着花香的风拂过脸颊,我不禁沉醉其中,望着这如梦幻般飘落的花瓣,心中满是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惊叹”,会让文章更具感染力。
最后,关于这次走进龙潭公园的春天的经历,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龙潭公园的春天景色与你去过的其他地方的春天相比,最独特之处在哪里?
- 这次游览中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突然对春天有了全新的理解?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