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能在朋友圈看到各种点赞,其实生活中也需要赞美,赞美给人信心和动力,赞美让生活更美好。(段评:开头能点明赞美很重要的主题,简洁明了!但如果能把“朋友圈点赞”和“生活中的赞美”联系得更具体,比如用一个小画面引入,会更吸引读者哦。修改版:每次刷朋友圈,看到大家给美食、风景点的小红心,我总在想:生活里的赞美不也是这样的小红心吗?它能给人信心,像阳光一样让日子变得暖洋洋的。)
赞美让我爱上手工。母亲节那天,老师教我们制作手工康乃馨当作节日礼物送给妈妈。不太喜欢做手工的我,经过好几次尝试,终于做好了一个,就是有点难看。没想到妈妈接过康乃馨,高兴地说:“宝贝,这是你做的吗?这花的颜色搭配得很好,形状也做得很像,还有花蕊也做得很细致,妈妈很喜欢!”听妈妈这么一说,我仔细地看了看这朵康乃馨,觉得它好像也没有那么难看了。得到了妈妈的赞美,我心里乐开了花。后来,我竟然慢慢地喜欢上了做手工,做各种各样的手工。当我把做好的手工作品拿给妈妈看时,她总会给我一个大大的赞,夸我的手工作品做得很别致,在妈妈的赞美中,我的手工作品越做越好,在上次的手工作品大赛中我还获得了一等奖。(段评:这段写妈妈的赞美让你爱上手工,故事完整又感人!要是能把做康乃馨时的小细节(比如胶水粘手、花瓣折歪)写出来,再加上妈妈夸你时的表情或动作,就更生动啦。修改版:赞美让我爱上了手工。母亲节那天,老师教我们折康乃馨送妈妈。我对着彩纸皱眉头——胶水粘在手指上,花瓣折了三次都歪歪扭扭,好不容易凑成一朵,自己看了都叹气。可妈妈接过花时,眼睛一下子亮了,她捧着花凑近闻了闻(其实是纸做的呀),笑着说:“宝贝折的康乃馨,粉色花瓣配黄色花蕊,比花店买的还好看!你看这花瓣的纹路,是不是特意折出来的?太用心啦!”我低头一看,歪歪的花瓣好像真的有了温柔的形状。后来我常抱着手工书涂涂剪剪,每次举着新作品找妈妈,她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个小灯笼的流苏晃起来像小尾巴,真别致!”上次手工大赛,我做的“森林小木屋”还拿了一等奖呢!)
赞美让我学会了爱的传递。我从妈妈的赞美中感到了力量,也从她身上学会了赞美。“小明,你的字真好看!”“芳芳,你的歌声真好听!”“小丽,你的画真好看!”希望我的赞美也能鼓励他们。(段评:能想到传递赞美,这个想法特别棒!如果把赞美同学的具体场景写出来,比如小明写字时你怎么夸的,他有什么反应,就更真实啦。修改版:赞美还让我学会了传递爱。妈妈的夸奖像小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课间看到小明趴在桌上练字,他的铅笔字横平竖直,像小士兵站队列,我凑过去说:“小明,你的字方方正正的,比字帖上的还好看!”小明脸红红的,握笔的手更稳了。音乐课上芳芳唱《萤火虫》,声音软软的像棉花糖,我举手说:“芳芳,你唱的萤火虫好像真的飞进教室啦!”芳芳笑着露出了小酒窝。我想,我的赞美也能变成别人的小太阳。)
赞美让我爱上做手工,让我学会了爱的传递……赞美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段评:结尾总结了赞美带来的变化,很扣题!要是能把“生活更美好”用一个小画面(比如现在做手工、夸同学的小片段)代替,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妈妈的赞美让我爱上手工,我又把赞美传给了身边的人——原来赞美是会跑的小太阳呀!它照在我折的纸花上,照在同学的笑脸里,也照得我的生活亮晶晶的。)
韦雅琼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赞美让生活更美好》,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赞美的表面现象,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赞美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而且你通过自己爱上手工以及学会爱的传递这两个事例来体现赞美带来的积极影响,选材很贴合生活实际。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赞美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赞美能让生活更美好?是因为它能给予人心理上的满足,还是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赞美让生活更美好”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在写妈妈赞美你做的手工康乃馨时,我们来当一次导演。“不太喜欢做手工的我,经过好几次尝试,终于做好了一个,就是有点难看。没想到妈妈接过康乃馨,高兴地说……”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房间里的光线是怎样的?妈妈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具体是怎样的?你听到妈妈赞美时心里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自己爱上手工到学会爱的传递,中间段落之间有点跳跃。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在妈妈的赞美中,我不仅爱上了手工,也渐渐明白了赞美的力量,于是我也开始把赞美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除了文中写的手工和日常赞美同学,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能体现赞美让生活更美好? 2. 当面对不太容易发现优点的人,怎样去真诚地赞美他并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3. 赞美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如师生、亲子、朋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