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里,厨房是妈妈的天下,妈妈经常在厨房里做饭。每次看到她在做饭,我总是跃跃欲试,周末,学校恰巧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做薄饼,听到这个消息的我,已经开始准备了。(段评:这段作为开头,很好地引出了做薄饼的故事,把妈妈做饭的场景和作业任务结合起来,自然又真实。不过可以增加一些生动的细节,比如妈妈做饭时的样子或者你想尝试做饭的心情,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我家的厨房是妈妈的“魔法小天地”!每天傍晚,妈妈系着花围裙在灶台前忙碌,锅里的青菜“滋滋”唱着歌,蒸锅里的米饭飘出香喷喷的热气。我总扒着厨房门偷看,小手痒痒的,也想试试当“小厨师”。周末那天,老师布置了做薄饼的作业,我一蹦三尺高,立刻翻出小本子,准备大显身手啦!)
我上网搜索了制作的食材和过程,记录了下来。我买了三颗鸡蛋,面粉,牛奶,糖和蜂蜜,我看食材准备好后,就开始制作了。首先,我拿出鸡蛋,打碗里,再拿一杯牛奶,慢慢的 (改:慢慢地) 倒到碗里,并用筷子搅拌均匀,快搅好时,放下一些糖,这样,原料就准备好了。接着,我拿出平底锅,淋上油,用小火慢煎,等到油开始发出“滋滋”的声音后,我就拿出搅拌好的面粉,拿出一点放到锅里,等到快煎熟背面的时候,就可以翻面了,可惜饼太大了,翻不过来,就失败了。我不甘心,又拿了一小勺进去,这次很成功,调好的面粉在锅里变成了一个圆,仿佛在庆祝我成功。我看这个圆后,气势大增,看它背面快熟了,就用锅铲一翻,太棒了!我成功地把它翻了过来,我成功的做出了我的第一个薄饼。我和表弟一人一半,分来吃 (改:分着吃) ,表弟一直说,很好吃。我心里特别开心,成功的喜悦涌上心头,像棉花糖融化在嘴里一样,甜滋滋的。(段评:这段详细写了做薄饼的过程,有失败也有成功,特别真实!要是能多加入一些做饼时的小细节,比如打鸡蛋时的声音、面粉搅拌的感觉,还有翻面失败时的心情,故事就更生动啦!另外,“我买了三颗鸡蛋”这里可以加一点小情节,比如和妈妈一起去超市挑选,会更贴近生活哦。修改版:我先趴在电脑前,把做薄饼的步骤抄在小纸条上:鸡蛋3颗、面粉2勺、牛奶1杯,还要放甜甜的糖和蜂蜜!妈妈笑着陪我去超市,我踮着脚挑了三颗圆滚滚的土鸡蛋,捧着面粉袋像抱着宝贝。回家后,我系上妈妈的小花围裙,先把鸡蛋“咔嚓”磕进碗里,蛋黄像小太阳一样躺在蛋清里。倒牛奶时我小心翼翼的,生怕洒出来,然后用筷子“哒哒哒”快速搅拌,直到蛋液和牛奶融成淡黄色的液体,再撒上两勺糖,闻起来甜甜的。接着我把平底锅放在小火上,淋了一点点油,等油冒出细细的小泡泡,我舀了一大勺面糊倒进去——哎呀,面糊“唰”地铺满了整个锅底,变成了一个“大圆盘”!我想用锅铲翻面,可饼太大了,一翻就碎成了小块,我噘着嘴有点难过。妈妈鼓励我:“下次少舀一点试试!”我点点头,这次只舀了半勺面糊,面糊在锅里慢慢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小太阳,还“滋滋”地跳着舞!等底面变成金黄色,我用锅铲轻轻一挑,“啪”地一下就翻过来了!小薄饼两面都金灿灿的,像个小笑脸。我把它盛到盘子里,表弟凑过来咬了一口,眼睛亮晶晶地喊:“姐姐做的薄饼比蛋糕还好吃!”我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蜂蜜还开心!)
自己制作的薄饼吃起来特别美味,这不仅是一个劳动的过程,更能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这个味道比棒棒糖更甜,比蜂蜜更让人回味。(段评:这段总结了做薄饼的收获,情感很真挚!如果能把“成功的滋味”和具体的小细节联系起来,比如薄饼的香味、表弟的夸奖,或者自己擦汗时的满足,升华主题会更自然哦。修改版:我咬了一口自己做的薄饼,外脆里软,还带着淡淡的牛奶香。原来,成功的滋味不只是甜的,还有打鸡蛋时的小心、搅拌面糊时的认真,甚至是第一次翻面失败时的小失落。它比棒棒糖更甜,比蜂蜜更让人回味——因为这是我用自己的小手,一点点“变”出来的呀!)
黄彦钧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成功的滋味》,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同学只是单纯写做薄饼的过程,而你却从中感悟到“自己制作的薄饼吃起来特别美味,这不仅是一个劳动的过程,更能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不过,这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制作薄饼体会到成功的滋味。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制作薄饼成功会有这样的滋味?是因为付出努力后得到成果的满足,还是在过程中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就感?如果能在结尾处,把成功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可惜饼太大了,翻不过来,就失败了。我不甘心,又拿了一小勺进去,这次很成功”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来当一次导演,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厨房的光线是怎样的?锅里油发出“滋滋”声具体是怎样的?你没翻成功时心里的沮丧、不甘心是怎样的?再次尝试时又有着怎样的紧张和期待?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另外,从准备食材到开始制作,段落之间有点跳跃。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食材准备妥当,我怀着满心的期待,终于开始了制作薄饼的征程”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搭建文章的‘骨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血肉’的填充上(比如细节描写)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在制作薄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生活中其他困难有什么相似之处?从这次成功里能总结出应对其他困难的方法吗?
- 成功做出薄饼后和表弟分享,这种分享的快乐和成功的滋味之间有什么联系?
- 假如以后再做类似的尝试,有了这次的经验,你觉得成功的滋味会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