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雨,那些人(段评:这是文章的标题,简洁又有悬念,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很棒!不过如果能把标题和正文的雨天场景结合得更紧密一点,就更完美啦。)
现在正值八月正午,烈日炙烤着每一条街道,空气在此刻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我刚走到路口,天色突然骤变,豆大点的雨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毫无预兆地砸了下来,慌忙躲进商场外一张宽大的广告牌下。雨幕就像一张张织 (改:一张张网) ,檐下避雨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段评:这段环境描写很生动,从晴天到暴雨的转变写得很清楚!不过“雨幕就像一张张织”这句话没说完,有点小遗憾。可以把比喻补完整,让画面感更强哦。修改版:现在正值八月正午,烈日炙烤着每一条街道,空气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我刚走到路口,天色突然骤变,豆大点的雨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毫无预兆地砸了下来。我慌忙躲进商场外一张宽大的广告牌下。雨幕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檐下避雨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突然,远处跑来了三个打扮时髦的年轻人,我最看不惯这类造型——打头的那个染着一头火红短发,然儿 (改:然而) 第二个穿着破洞牛仔裤,膝盖处剪出夸张的波浪缺口,最后一个留着别扭的小八字胡,他们挤进人群,不是叼着烟就是晃着腿,我心里暗暗皱眉。(段评:你对三个年轻人的外貌描写很细致,还加入了自己的感受,让人物形象一下子立起来了!但是“然儿”是错别字哦,应该是“然而”。下次写完可以多检查一下字词,就更棒啦。修改版:突然,远处跑来了三个打扮时髦的年轻人,我最看不惯这类造型——打头的那个染着一头火红短发,然而第二个穿着破洞牛仔裤,膝盖处剪出夸张的波浪缺口,最后一个留着别扭的小八字胡。他们挤进人群,不是叼着烟就是晃着腿,我心里暗暗皱眉。)
“哗——”一辆公交车在不远处的地方停下了车,一位拄拐杖的老爷爷颤颤巍巍地迈下了车。雨势太猛他显然也想来这里避雨。可是这湿滑的路面让他刚走了几步就失去了平衡,老爷爷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段评:这段写老爷爷摔倒的情节很紧张,能让读者跟着你一起担心!如果能多写一点老爷爷下车时的艰难,比如雨打在他脸上的样子,或者他抓着车门的细节,会更感人哦。修改版:"哗——"一辆公交车在不远处停下,一位拄拐杖的老爷爷颤颤巍巍地抓住车门扶手,慢慢挪下车。雨势太猛,他显然也想来这里避雨,可是湿滑的路面让他刚走了几步就打了个趔趄,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可当我心头一紧 (改:当我心头一紧) ,犹豫着要不要冲上去帮忙时,却发现那三个轻年 (改:青年) 已如火箭般冲出雨棚了。红头发的那个青年第一个拂起 (改:扶起) 了老人,破洞牛仔裤小心地为老人撑起外套挡雨,小胡子的那位则捡起老人滚落在地的拐杖,轻声询问:“大爷,您没事吧?”。在这一刻我愣在了原地,脸有些发烫。(段评:你把自己的犹豫和年轻人的行动对比,特别有说服力!不过“轻年”写错啦,应该是“青年”。还有“拂起”这个词用在这里不太准确,可以换成“扶起”,更符合帮助老人的动作哦。修改版:我心头一紧,脚像灌了铅似的,犹豫着要不要冲上去帮忙。可就在这时,那三个青年已经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进雨里!红头发的哥哥第一个扶起老人,穿破洞牛仔裤的姐姐连忙脱下外套挡在老人头上,留小胡子的哥哥捡起滚远的拐杖,轻声问:“大爷,您没事吧?”我愣在原地,脸一下子热了起来。)
雨渐渐的停了 (改:渐渐停了) 。回去的路上,我走得非常的慢 (改:非常慢) ,忍不住回头望去。广告牌上的模特仿佛在对我微笑,那样的笑容好像在提醒我:最该被看清的,从来都不是每一个人的外表,而是那个人的心。(段评:结尾升华主题很自然,从广告牌的模特想到看人要看心,这个想法特别棒!不过“雨渐渐的停了”里的“的”用错啦,应该是“地”。如果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再具体一点,比如走在路上脚步的变化,会更真实哦。修改版:雨渐渐地下小了。我慢慢走在路上,脚步比平时轻了许多。忍不住回头望,广告牌上的模特好像在对我微笑,那笑容像在说: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用心才能看清一个人最温暖的样子。)
陈奕辰同学,你好!读完你的《那些雨,那些人》,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事情的经过,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最该被看清的,从来都不是每一个人的外表,而是那个人的心”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通过这件事明白了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不能以貌取人呢?是因为外表往往具有迷惑性,还是因为内在品质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所在?如果能在结尾处,把“不能以貌取人”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突然,远处跑来了三个打扮时髦的年轻人……他们挤进人群,不是叼着烟就是晃着腿”这里,是文章情节转折的关键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周围人对他们的打扮有什么反应?你心里具体是怎么想的?用“五感法”把这个情节详细地展现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描述三个年轻人的形象到他们帮助老人这部分,段落之间有点跳跃。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正当我对他们的行为和打扮心生不满时,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大为改观”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在生活中,除了以貌取人,还有哪些容易让我们对他人产生误解的情况? 2. 当我们看到类似容易引起误解的场景时,应该如何让自己避免先入为主的判断? 3. 如何通过更多具体事例来进一步阐述“不能以貌取人”这个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