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五十年难遇的洪水。河水猛长了七八十厘米,河水拍打着河堤,从河堤中涌出,裹挟着枝叶朝村庄奔来。(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洪水的凶猛,为故事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很棒!不过可以增加一些感官描写,比如洪水的声音、气味,让画面更生动。修改版:这是一场五十年难遇的洪水!浑浊的河水“轰隆隆”地猛涨了七八十厘米,拍打着河堤发出“哗哗”的巨响,像一群愤怒的野兽从河堤缺口涌出,裹挟着枯枝败叶,张牙舞爪地朝村庄奔来。)
大兵刚从镇上开完防汛会,马不停蹄得 (改:地) 赶回了村庄,组织班子成员疏散村民。布置完任务,大兵给老婆打了个电话:“腊梅,你赶快带上二宝跑到后山的林场,这洪水恐怕一时半会儿停不了。”腊梅刚想挂断电话,大兵又补了一句“你……别忘了喊他一声。”腊梅挂了电话,心里想:真是一对冤家。(段评:本段通过大兵的行动和对话,展现了他作为村干部的责任感,还埋下了“他”的伏笔,很巧妙!建议把大兵打电话的语气写得更急一些,突出洪水的紧急。修改版:大兵刚从镇上开完防汛会,裤脚还沾着泥就马不停蹄赶回村庄,扯着嗓子组织班子成员疏散村民。布置完任务,他抓起手机就给老婆拨电话,声音带着喘:“腊梅!快带二宝跑后山林场!这洪水怕是停不了!”腊梅刚要挂,他又急慌慌补了句:“你……别忘了喊他一声!”腊梅挂了电话,心里嘀咕:这对冤家,都啥时候了还记着这个。)
原来,自从腊梅嫁给大兵,就没听男人叫过“爸”一声“爸”,在腊梅的再三逼问下,大兵才说出了真相。那年,大兵在镇上读中学,不巧,当时也正是汛期,洪水冲没了村庄。大兵他爸当过兵,也是党员,那时正忙着四下里救人,村里的人都没事,可大兵她妈 (改:他妈) 却出事了,她是整个村庄唯一的受难者。打那次以后,大兵一直都恨他爸,平时都不怎么叫他,有急事也只用“他”代替。(段评:本段解释了大兵恨爸爸的原因,让故事更合理。不过可以把大兵回忆的场景写得更具体,比如洪水时的混乱,让读者更能体会他的心情。修改版:原来,腊梅嫁给大兵后,从没听过他叫“爸”。直到腊梅再三追问,大兵才红着眼说出往事:那年他读中学,也是汛期,洪水像疯了一样冲毁村庄。当过兵的爸爸是党员,扛着木梯挨家挨户救人,全村人都安全了,唯独妈妈……成了唯一的受难者。从那以后,大兵就恨透了爸爸,平时连“他”都不愿多提。)
腊梅只带了一些生活必要品 (改:必需品) ,带上二宝,撑上伞,向后山林场走去。走到他屋前,腊梅喊了一声:“爸!”二宝跟着喊了一声:“爷!”没人回应,腊梅心想:爸应该已经撤了。就带上二宝走了。(段评:本段写腊梅去喊“他”,但“他”不在家,推动了情节发展。可以加一点腊梅的动作细节,比如她怎么敲门、喊人的样子,让画面更真实。修改版:腊梅揣着手机,抓了件雨衣裹住二宝就往外跑。路过那间旧瓦房时,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砰砰”拍门:“爸!爸!洪水来了!快跟我们走!”喊了好几声都没回应,她扒着门缝一看,屋里空荡荡的。“怕是早就去救人了。”腊梅叹了口气,拉着二宝朝后山跑去。)
而大兵这边已疏散了几十户人家了。突然,书记打来电话,说福伯还没有撤。大兵心中一惊,福伯老伴儿走得早,女儿嫁到外地去了,几年难得回来一次。大兵挂完电话,辨辨 (改:辨) 方向,便朝福伯家走去。(段评:本段写大兵去救福伯,体现了他的担当,和前面的伏笔呼应得很好!建议把大兵去福伯家的动作写得更急,比如跑的时候的样子,突出情况紧急。修改版:大兵刚把一批老人背到高地,书记的电话就打来了:“福伯还在家!你快去!”大兵心里一紧,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拔腿就朝福伯家冲。浑浊的洪水已经漫到膝盖,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跑,泥水溅了满脸也顾不上擦。)
洪水很快到了大兵的腹部,他顺手捞了一根木根 (改:木棍) ,一脚深一脚浅得 (改:地) 继续走。洪水越长越高,大兵只得走一段,游一段。终于,大兵到了福伯家门口,洪水已没过了福伯家的窗子,大兵毫不犹豫地游了进去。他喊了一声:“福伯!”“哎……”只见福伯脸色苍白,虚弱地扶着一块木板浮在水面上。大兵二话没说拉上福伯就往外游,刚游出三五米远,福伯的屋子就蹋 (改:塌) 了。这时,大兵只觉得一阵胸闷气短,才想起今天早上只吃了一点东西,加上刚上 (改:刚才) ,体力早就透支了。(段评:本段描写了大兵救福伯的惊险过程,很吸引人!可以增加一些大兵的心理活动,比如他体力不支时的想法,让人物更丰满。修改版:洪水已经漫到大兵胸口,他顺手捞起一根断木当支撑,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终于到了福伯家,窗户已经被淹了一半,他“扑通”跳进水里游进去,喊了声“福伯!”只见福伯脸色苍白,抱着一块木板在水里漂着。大兵赶紧拉着他往外游,刚游出几米,身后的房子“轰隆”一声塌了!他突然一阵头晕,才想起早上只啃了半个馒头——体力早就透支了。)
正当大兵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人竟朝他们游来。大兵定睛一看竟然是他,他看了看大兵,随后拉着他身后的福伯游向高处,大兵本想跟上,一个浪头却拍了过来,大兵一阵手忙脚乱才没有沉下去。大兵正挣扎之际,突然被人抓住了,是他。他不知什么时候游回来了,大兵想要挣脱,却被他抓得更紧了。(段评:本段写“他”来救大兵,情节转折很精彩!建议把“他”游过来的样子写得更清楚,比如他的动作、表情,让读者知道是“爸爸”来了。修改版:大兵正抱着福伯往下沉,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朝他们游来——是爸爸!他头发花白,却像年轻时一样有力,一把抓住福伯就往高处拖。大兵想跟上,一个浪头拍过来,他顿时手忙脚乱。就在他要呛水时,一只粗糙的手抓住了他——爸爸游回来了!大兵想挣开,却被他死死攥住手腕。)
也许是年纪大了,他也游不动了,他们抱住了身傍 (改:身旁) 的一棵大树。大兵抹了一把脸上的水说:“你不要命了?快走吧!”“我不会抛下你的。”(段评:本段通过父子的对话,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复杂情感,很感人!可以把爸爸的语气写得更温柔一些,突出他对儿子的爱。修改版:两人抱着一棵歪脖子树喘着气,洪水在耳边“呼呼”地响。大兵抹了把脸上的水,没好气地说:“你不要命了?快走吧!”爸爸咳了两声,声音带着沙哑:“我不会抛下你。”他的手紧紧抱着树干,指节都发白了。)
大兵一听,瞬间来了气;“那当年,你为啥抛下我妈?”他愣了愣,随后说:“当年,我救完别人,回头救她,跟眼下一个情形,我们抱住了一棵树。”大兵认真地听着“那树树杆 (改:树干) 太细,支撑不了两个人,你妈趁我不注意,自己松了手。”说完,大兵愣住了。洪水越来越急,眼看树杆就要断裂,他湿了眼眶说:“救援的人快要到了,你要挺住。”大兵点了点头,说:“我们都要挺住。”他笑了笑,突然松了手,一下就消失在洪水中。(段评:本段揭示了当年的真相,让大兵和爸爸的矛盾解开了,情感很真挚!建议把爸爸松手游走的动作写得更慢一点,突出他的牺牲精神。修改版:大兵愣住了,原来当年妈妈是为了救爸爸才松开手……洪水越来越急,树干“嘎吱嘎吱”响,眼看就要断了。爸爸摸着大兵的头,湿眼睛闪着光:“救援的船快到了,你要挺住。”大兵含泪点头:“我们都要挺住!”爸爸笑了笑,突然松开抱着树干的手,像一片叶子一样飘进洪水里,只留下一句:“好好活着……”)
大兵心中一颤,朝他消失的地方喊了一声:“爸!”(段评:本段是故事的高潮,大兵喊出“爸”的瞬间很感人!可以增加一些环境描写,比如洪水的声音、大兵的动作,让情感更强烈。修改版:大兵看着爸爸消失的地方,大脑一片空白。过了几秒,他突然朝着汹涌的洪水,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那个多年没叫的字:“爸——!”喊声在洪水的轰鸣声中回荡,带着泪水,也带着迟来的原谅。)
王新一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洪水来袭》,老师要为你深刻的立意点个赞!你通过讲述洪水来袭时的故事,展现了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以及最终的和解,让文章有了深度和内涵。而且你对父子之间情感的挖掘很独特,这种在困境中展现亲情的故事很能打动人。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事件虽然完整,但部分情节的发展有点仓促。比如大兵和父亲在洪水中的交流,这是情感爆发的关键部分,我们可以把镜头拉近,详细描写当时洪水的汹涌状况,比如“洪水如猛兽般咆哮着,浑浊的浪头一个接着一个,拍打着周围的一切”;大兵内心的复杂情绪,“大兵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父亲多年的埋怨,又有此刻对生命的担忧和对父亲态度的迷茫”;父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父亲的脸上淌着雨水,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温柔,他紧紧盯着大兵”。用这些细节描写把这个场景丰富起来,文章的感染力会更强。
在段落衔接上,有些地方可以更自然些。比如从腊梅带二宝撤离到大兵得知福伯没撤这两段之间,可以加一句过渡的话,像“此时,腊梅正带着二宝艰难地向后山林场走去,而另一边,大兵在疏散村民的过程中,却收到了一个紧急消息”。这样能让文章的节奏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在大兵得知当年母亲去世的真相后,他除了喊出“爸”,内心还会有哪些具体的变化?如何把这些变化通过文字更细腻地表现出来? 2. 假如洪水退去后,大兵和父亲回到村庄,他们的生活以及彼此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可以怎样在文章结尾处简单体现这些变化,让故事更完整? 3. 文章中的洪水是一个重要背景,它不仅带来了危险,还推动了情节发展。那么除了洪水,还有哪些自然场景可以作为类似的背景,用来展现人物关系和情感的转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