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校园,阳光照耀,丁香花开放,一切是多么美好!(段评:本段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校园的美好,开篇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很棒!如果能加入一些具体的感官描写,比如丁香花的香气、阳光的温度,画面会更生动哦。修改版:五月的校园,阳光像金色的纱巾裹在身上,丁香花的甜香漫在风里,连树叶都在哗啦啦地唱着歌,一切是多么美好!)
“丁零零……”放学铃声响了,同学们如同出笼的鸟儿,奔出教室。(段评:本段用比喻写出了同学们放学的欢快,很有画面感!如果能加上同学们的动作细节,比如“蹦跳着”“笑着喊着”,会更有感染力。修改版:"丁零零……"放学铃声响了,同学们笑着喊着,蹦跳着奔出教室,像一群快活的小鸟扑向操场。)
“张明、王寒冰,今天你们两个值日,扫完地后,加入我们班的足球训练队,按时参加训练。”年轻的班主任李军是学校足球队的主教练。(段评:本段清晰交代了任务,很自然!如果能加上李老师的动作,比如“拍拍两人的肩膀”,会更生动。修改版:"张明、王寒冰,今天你们两个值日,扫完地后加入足球队训练,别迟到!"年轻的班主任李军——也是学校足球队主教练,拍拍两人的肩膀说。)
“遵命!”只听他们两个齐声响亮地回答道。(段评:本段用对话表现了两人的积极,很棒!如果能加上他们的动作,比如“挺起胸脯”,会更有画面感。修改版:"遵命!"两人挺起胸脯,齐声响亮地回答,眼睛亮晶晶的。)
张明平时有“淘气包”之称。王寒冰是班长,办事讲原则,对同学们有一颗火热的心,但是对犯错误的同学却比较严厉。(段评:本段介绍了两人的性格,很清晰!如果能用具体的小例子代替概括,会更生动。比如用“总爱给同桌的橡皮画胡子”表现张明淘气,用“帮生病的同学补课”表现王寒冰热心。修改版:张明是班里有名的“淘气包”,总爱给同桌的橡皮画胡子;王寒冰是班长,既热心帮生病的同学补课,对犯错的人也会板起脸批评。)
开始扫地了,张明拿起扫把,不专心扫地,却用扫把把足球推来推去,真是个淘气鬼!忽然“咔嚓”一声响,原来是张明把一张课桌挤翻在地,人也压了上去,桌子的一条腿被压断了。张明惊呆了,嘴巴张得大大的,脸马上就变红了。他和王寒冰扶正瘸了一条腿的桌子。王寒冰批评道:“瞧你,正事办不了,就知道捣乱!”(段评:本段写出了张明闯祸的过程,很具体!如果能加上动作细节,比如“撅着屁股推球”“手忙脚乱去扶桌子”,会更生动。修改版:开始扫地了,张明撅着屁股用扫把推足球玩。忽然“咔嚓”一声,他把课桌挤翻,一条桌腿断了!张明嘴巴张得老大,脸“唰”地红了,手忙脚乱和王寒冰扶起桌子。王寒冰皱着眉说:“正事不干,就知道捣乱!”)
张明看看扶正后的桌子,外表上还是好好的,心里想:只要班长不说,谁也不知道这件事,或许就能蒙混过关。对,得堵住他的嘴巴。(段评:本段写出了张明的心理,很真实!如果能加上他的小动作,比如“搓着衣角”,会更生动。修改版:张明盯着瘸腿的桌子,心里打鼓:要是班长不说,说不定能蒙混过去。他搓着衣角小声说:“班长大人,别告诉老师好不好?学校会修的……”)
“亲爱的班长大人,你不要将这件事告诉别人好吗?到时候,学校自然会派人修理的。”(段评:本段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很棒!如果能加上王寒冰的动作,比如“蹲下来摸桌腿”,会更自然。修改版:王寒冰蹲下来摸着断腿的桌子,没搭理张明,忽然起身扫了他一眼,径直走了。张明心里咯噔一下:平时关系不错,怎么不帮我?)
这时的王寒冰正蹲下来左瞧瞧,右摸摸,也不搭理张明。突然,王寒冰起身,扫了张明一眼,就径直走了。嘿,这个家伙,平时关系还不错,怎么关键时刻不买账?张明一个人待在教室,不知如何是好。(段评:本段写出了王寒冰的行动,很意外!如果能加上她的神态,比如“额角冒汗”,会更生动。修改版:过了一会儿,王寒冰拿着铁锤和木条回来:“还愣着?帮忙扶桌子!”她额角冒汗,认真钉着桌腿。张明看着她,脸更红了,心里暖暖的。)
过了一会儿,王寒冰回到教室,手中拿了个铁锤,还有木条和钉子。“还不过来帮忙!”王寒冰说着,就开始修起桌腿来。看着班长脑门上的汗珠,张明真是好羞愧呀。(段评:本段结尾很温馨!如果能加上两人的动作,比如“相视一笑”“挠挠头”,会更有感染力。修改版:修好桌子后,两人飞奔到足球场。李老师笑着说:“怎么才来?快归队!”两人相视一笑,挠挠头齐声喊:“遵命!”)
桌腿很快便修好了。他们俩飞奔到足球场。“怎么来得这么晚,快归队!”李老师说道。“遵命!”他们两个相视一笑,齐声响亮地回答道……
邓鼎盛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一次意外的事件》,老师要为你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点个赞!你把张明的淘气、王寒冰的讲原则都展现得很清晰,让这两个角色跃然纸上,这让文章一下子就有了看头!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通过这次意外事件,除了让张明感到羞愧,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这件事对他们的友谊、对班级氛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个意外背后的意义再挖掘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深度。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张明拿起扫把,不专心扫地,却用扫把把足球推来推去,忽然‘咔嚓’一声响,原来是张明把一张课桌挤翻在地”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教室里的光线是怎样的?其他同学有没有发出惊呼声?张明心里最紧张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张明闯祸到王寒冰去拿工具修桌腿,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张明望着离开的王寒冰,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去告发自己。而此时的王寒冰,已经有了主意。”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从这次意外事件中,我们能学到在集体生活里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和包容他人? 2. 如果类似的意外再次发生,怎样做能让处理方式更完善,让大家都能从中学到更多? 3. 这件事之后,张明和王寒冰的关系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通过文字展现这种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