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前,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并写在观察记录表上。于是,一大早我就和妈妈到街上买了一小袋绿豆,就准备水培它们啦!(段评:第一段作为作文的开头,清楚地交代了观察绿豆生长的起因,引出了下文的观察过程,是个合格的开头哦!要是能把买绿豆时的小细节写出来,比如绿豆在袋子里沙沙响的声音,或者你当时迫不及待的心情,开头会更吸引人呢!修改版:放假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超有趣的作业——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我一回家就拉着妈妈去街上买绿豆,小袋子里的绿豆圆滚滚的,晃起来沙沙响,我盯着袋子直冒星星眼,恨不得马上开始水培它们!)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把绿豆洗干净,将它倒入碗中,那圆滚滚,硬邦邦的小绿豆,在碗里欢快地蹦蹦跳跳,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加入清水,泡8-10个小时,水要没过绿豆。好期待它待会会变成什么呢? (改:好期待它待会会变成什么呢。) (段评:这段描写了泡绿豆的过程,还用上了“圆滚滚”“硬邦邦”这样的词语,很生动!要是能加上你洗绿豆时的动作细节,比如手指碰到绿豆的感觉,或者绿豆在水里转圈的样子,画面感会更强哦!修改版:我捧着小碗,小心翼翼地把绿豆倒进清水里,圆滚滚的小绿豆滑溜溜的,在我手心里打转转。我轻轻搓了搓,绿豆们互相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像在唱儿歌。洗完后我把它们放回碗里,倒了没过绿豆的清水,看着它们安安静静地躺在水底,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明天它们会变魔术吗?)
时间到了,我跑过去一看,小绿豆变得更圆更大了!绿衣也变淡了,有的绿衣破了个洞,露出白白的肚皮,有的只裂开了一条缝。我心想它明天会不会发芽呢?(段评:这段写出了绿豆泡后的变化,还加了心里的疑问,很有童趣!要是能具体说说绿豆“破洞”“裂缝”的样子,比如破洞的地方露出的白肚皮像什么,会更形象哦!修改版:八个小时一到,我“噔噔噔”跑到厨房。哇!小绿豆喝饱了水,变得圆滚滚的,绿衣裳都被撑得发亮。有的绿豆顶破了绿衣裳,露出尖尖的白肚皮,像个害羞的小娃娃;有的只裂开一条小缝,仿佛在偷偷往外看。我趴在碗边小声问:“明天你们会冒出小芽芽吗?”)
一大早,我就惊喜地发现,绿豆都冒出了嫩嫩的芽,有的笔直,有的弯曲,有的像小逗号,有的像小音符,还有像小蝌蚪。我很开心,我拿尺子量了量,哇!已经有3-4厘米了呢!下一次我来看的时候会不会就有30厘米那么长了呢?(段评:这段描写绿豆发芽的样子,用了“小逗号”“小音符”的比喻,特别可爱!要是能加上你看到芽时的动作,比如伸手轻轻碰芽的感觉,或者芽尖的小绒毛,细节会更丰富哦!修改版:天刚亮,我就扑到碗边——绿豆们都冒出嫩黄的小芽啦!有的芽笔直笔直,像站岗的小士兵;有的弯弯的,像小逗号;还有的蜷成一团,像刚睡醒的小虫子。我用指尖轻轻碰了碰芽尖,软乎乎的,像摸棉花糖!拿尺子一量,居然有3厘米长,我睁大眼睛喊:“妈妈快来看,它们长个子啦!”)
经过几天的生长,小绿豆芽已经有8厘米这么长了,都站立了起来,像一片绿森林。芽尖上还长出了绿叶,像一把把小剪刀。(段评:这段把豆芽比作“绿森林”“小剪刀”,比喻很贴切!要是能加上豆芽生长的动态,比如风一吹豆芽摇晃的样子,或者芽尖绿叶的颜色变化,会更生动哦!修改版:又过了两天,豆芽长得有8厘米高啦!它们齐刷刷地站在碗里,细细的茎秆撑着小绿叶,像一片迷你绿森林。风从窗户吹进来,豆芽们轻轻摇晃,芽尖的小绿叶像一把把翠绿色的小剪刀,在阳光下闪着光,可爱极了!)
经过这次观察,我懂得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让我感受到植物的神奇和力量!大自然也太有趣了!(段评:这段总结了观察的收获,道理说得很清楚!要是能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和你照顾绿豆的小事联系起来,比如每天换水的辛苦,看到发芽时的开心,升华会更自然哦!修改版:看着碗里生机勃勃的绿豆芽,我心里甜滋滋的——这几天我每天早上换水,晚上盯着它们看,终于等到它们长成小森林啦!原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就是这样:只要用心照顾,小小的绿豆也能长出这么神奇的芽!大自然就像个魔术师,藏着好多有趣的秘密,我下次还要观察向日葵!)
叶芷慧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绿豆芽观察记》,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绿豆芽生长的经过,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而且你对绿豆芽生长过程观察得很仔细,描写也比较生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把绿豆芽比作小逗号、小音符、小蝌蚪,还有把绿豆芽站立起来的样子比作绿森林,把芽尖上的绿叶比作小剪刀,让读者能很直观地感受到绿豆芽的形态变化。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提升。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付出耕耘就能有收获呢?是因为在观察绿豆芽生长的过程中,我们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所以才收获了对生命成长的认知。如果能在结尾处,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在写绿豆芽冒出嫩嫩的芽这部分,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房间里的光线是怎样的?绿豆芽生长时有没有发出细微的声音?你看到它们冒出芽的那一刻,心里最惊喜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绿豆芽冒出芽到写经过几天生长绿豆芽变长这部分,段落之间有点跳跃。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看着绿豆芽冒出的嫩芽,我满心欢喜,满心期待着它们接下来的成长。又过了几天,当我再次去看时”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在观察绿豆芽生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个道理是怎样激励你继续坚持观察的? 2. 绿豆芽从一颗小小的绿豆成长为有叶有芽的植株,这个过程和我们的学习成长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3. 除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绿豆芽的生长过程中,还能引发你关于生命的哪些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