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我吃完早饭便站在阳台上看风景。外面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树上的鸟儿不时地唱着清脆婉转的歌儿。(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用环境描写营造了轻松的氛围,语言通顺,符合记叙文开头的要求。但景物描写可以更具体一些,比如加入风的触感、花香等细节,让画面更生动,能更好地引出下文故事。修改版:星期天的早晨,我吃完喷香的小米粥,就趴在阳台的玻璃上看风景。外面的阳光像金色的纱巾裹在身上,天空蓝得像刚洗过的布,树梢上的小鸟歪着头,“啾啾啾”地唱着清脆的歌,风里还飘着楼下桂花树的甜香呢。)
突然,楼下传来一阵倒车的“嘀嘀”声,我伸长脖子向下张望,原来是邻居张阿姨正要开车出去。她才拿驾照不久,开车技术不太熟练,转弯时车尾不小心撞到了我家车的车头。张阿姨仿佛没有察觉,径直向小区外开去。我有些生气地想:小区这个地方没装监控器,她一定是想装没发现 (改:装作没发现) ,避免赔偿。可没想到,她的车刚开出去不远突然又停下来,只见张阿姨从车里下来,手里还拿着一张黄色便利贴,贴在我家车上后,才开车走了。(段评:本段情节发展很清晰,写出了张阿姨撞车又返回留纸条的过程,也有“我”的心理变化。不过可以增加一些张阿姨的动作细节,比如倒车时的样子、下车贴纸条的动作,让人物更真实。另外,“仿佛没有察觉”可以换成更具体的描写,比如她“皱着眉看前方”,能体现她的着急。修改版:突然,楼下传来“嘀嘀嘀”的倒车提示声,我踮着脚扒着阳台栏杆往下看——是邻居张阿姨,她正握着方向盘,眼睛盯着后视镜,慢慢倒车呢。张阿姨刚拿驾照不久,车屁股“咚”地轻轻蹭到了我家车头!她好像没听见似的,皱着眉看前方,继续往前开。我撅着嘴想:小区这儿没监控,她肯定想装不知道!可车刚开出小区门口,突然“吱呀”停住了。张阿姨慌慌张张推开车门,手里攥着一张黄色便利贴,小跑着回到我家车旁,踮着脚把纸条贴在车头,才又匆匆开车走了。)
我很好奇,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便利贴上写了些什么。于是我连忙穿好鞋冲下了楼,来到我家车旁。我看见便利贴上写着这样一行字:“您好,我是您的邻居,刚才不小心撞到了您的车,实在抱歉,可我现在有急事外出,请等我晚上回来后再来解决这件事,好吗?”下面还细心地备注了她的姓名和电话。(段评:本段写出了“我”好奇下楼看纸条的过程,内容很真实。如果能增加“我”下楼时的动作细节,比如“拖鞋踩得咚咚响”“跑到车旁喘气”,还有看纸条时的心情变化,比如“手指轻轻摸纸条”,会更生动。另外,便利贴的内容可以写得更口语化,像张阿姨平时说话的样子。修改版: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痒得不行——那张纸条上写了啥呀?我蹬上拖鞋,“咚咚咚”冲下楼,跑到我家车旁,喘着气蹲下来。黄色的便利贴在阳光下亮闪闪的,我用手指轻轻掀起一角,上面的字歪歪扭扭却很工整:“邻居您好呀,我是3单元的张阿姨,刚才倒车不小心蹭到您的车了,实在对不住!我现在要送孩子去医院,晚上7点我一定来您家道歉解决,这是我的电话:138xxxx5678。”)
看着这张便利贴,我惭愧万分。张阿姨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还自觉留下纸条,实在让人敬佩。晚上,妈妈找了张阿姨,非常顺利地解决了这件事。(段评:本段写出了“我”的惭愧和事情解决的结果,情感很真挚。可以增加“我”看纸条时的心理细节,比如“脸一下子红了”“捏着纸条的手发烫”,还有妈妈和张阿姨解决问题的小细节,比如“张阿姨手里拎着水果”,让情节更完整。修改版:看着纸条上的字,我的脸“唰”地红了——刚才还冤枉张阿姨,真是太不应该了!我捏着纸条,手心都发烫了。晚上7点,门铃“叮咚”响了,张阿姨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一袋苹果,笑着对妈妈说:“实在抱歉,白天蹭了您的车,我已经联系修车师傅了,费用我来出!”妈妈笑着说:“这点小蹭痕没事,你这份心比啥都强!”两个人说着话,都笑了。)
一张便利贴体现了一种担当,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诚信。诚信让我们更好地去解决问题,让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也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诚信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能让生活更美好。(段评:本段总结了诚信的主题,很积极。不过可以把抽象的“诚信”和具体的小事联系起来,比如“那张黄色的便利贴,像一颗小小的太阳”,用孩子能感受到的比喻,代替口号式的句子,让主题升华更自然。修改版:那张黄色的便利贴,像一颗小小的太阳,暖乎乎地贴在我心里。它不是一张普通的纸条,是张阿姨的担当,是她心里的“诚信”呀。就像妈妈说的,做错事不怕,敢承认、敢负责,才是最棒的。从那以后,我每次看到楼下的桂花树,都会想起那张亮闪闪的便利贴——原来诚信就藏在这些小小的事情里,让我们的小区变得更暖啦。)
张梓钰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事情的经过,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诚信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能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不过,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诚信能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诚信能让生活更美好呢?是因为它能赢得他人信任,还是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诚信”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张阿姨才拿驾照不久,开车技术不太熟练,转弯时车尾不小心撞到了我家车的车头”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可以把镜头推近,当时小区里的地面是什么样子?车子碰撞时发出了怎样的声响?张阿姨的表情如何?用“五感法”把这个过程详细地写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描述张阿姨开车离开到又回来贴便利贴,中间过渡有些生硬。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我正生气时,却看到张阿姨的车缓缓停下,然后倒了回来”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在生活中,除了留下纸条这种方式,还有哪些具体行为能体现诚信? 2. 如果遇到有人不诚信,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诚信重新回归,让生活更美好? 3. 诚信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比如朋友之间、家人之间,所发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