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有人说,勇气让生活更美好;有人说,音乐让生活更美好。可我觉得,父母之爱让生活更美好。(段评:本段用排比开头引出主题,很有吸引力,能快速抓住读者注意力。不过开头的排比可以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感受,让情感更真实。比如把"科技""勇气"这些抽象的词换成具体的生活场景,像"和伙伴分享零食""第一次骑自行车",这样和后面的"父母之爱"对比更亲切,也更符合小学生的视角哦!修改版:有人说,和伙伴分享一块巧克力让生活更甜;有人说,第一次骑稳自行车让生活更爽;有人说,听一首喜欢的儿歌让生活更开心。可我觉得,藏在生活里的父母之爱,才是让日子变得暖暖的美好。)
记得那是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天空像一块黑色的幕布,笼罩了整个城市,闪电把城市照亮,却让这个雨夜更为恐怖。然而,在雨点像子弹般落下的夜幕里,一辆小汽车却疾驰着往医院驶去。那晚,我突然高烧,咳嗽不止,父母连忙起来带我去医院。身体的不适和窗外的电闪雷鸣,都让我感到焦躁和不安。这时,母亲冰凉的手揽过我的肩:“别怕,快到了。”她的话语就像丝丝清凉的细雨,撒落 (改:洒落) 在我的心上,真让我觉得舒服了很多,连窗外的大雨都像一首激烈的交响曲。(段评:本段的环境描写很生动,把雨夜的恐怖感写出来啦!不过妈妈安慰你的细节可以更具体,比如她的手是怎么揽你的?是轻轻拍着你的背吗?还有你焦躁时的动作,比如是不是攥着衣角?加上这些小细节,画面感会更强,也能让妈妈的爱更真实。另外,把"雨点像子弹"改成"雨点像豆子砸在车窗上",更符合小学生的感受哦!修改版:记得那是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天空像块浸了墨的黑布,把整个城市裹得严严实实,闪电“咔嚓”一声劈开夜空,吓得我赶紧闭上眼睛——窗外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车窗上,像无数颗小豆子在乱蹦。那晚我突然发烧,脸蛋烫得像烤红薯,咳嗽起来连胸口都疼。父母慌慌张张地套上衣服,爸爸抓起车钥匙就往楼下冲,妈妈紧紧抱着我往车里跑。我缩在妈妈怀里,手攥着她的衣角,听着外面的雷声直发抖。这时妈妈冰凉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背,声音柔得像棉花糖:“别怕哦,医院很快就到啦。”她的手心虽然凉,可我靠着她的胸口,听着她“咚咚”的心跳,突然觉得窗外的雨声,好像变成了妈妈哼的摇篮曲呢。)
也不知过了多久,车子在医院门口缓慢停下。父亲撑着伞走下车,母亲则背着我下了车。雨很大,一把伞根本不够撑,父亲便把伞往我们这边靠,就连自己左肩全被淋湿都顾不上。看到这一幕,我心中一股暖流涌过,鼻子有些发酸,我不禁想:父母之爱是多么美好!(段评:本段爸爸撑伞的细节很感人!不过可以加上你当时的小举动,比如是不是伸手去拉爸爸的衣角?或者把脸埋进妈妈的脖子里偷偷擦眼泪?这样你的感动就更真实啦。另外,“心中一股暖流涌过”可以换成更具体的感受,比如“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让情感更自然流露哦!修改版:也不知晃了多久,车子终于在医院门口停下。爸爸撑着伞先跳下车,妈妈背着我小心翼翼地往下走。雨太大了,一把伞根本遮不住三个人——爸爸把伞整个往我和妈妈这边歪,自己的左肩很快就被雨水打湿,连头发梢都在滴水。我趴在妈妈背上,看着爸爸湿透的肩膀,突然伸出小手去拉他的衣角,小声说:“爸爸,你也遮点伞呀。”爸爸却笑着摇摇头:“没事,爸爸不冷。”那一刻,我的鼻子酸酸的,眼泪“吧嗒”掉在了妈妈的衣领上——原来爸爸的肩膀,比雨伞还能挡雨呢。)
进医院后,父亲去给我挂号,母亲则陪我等号,时不时还问我:“渴了吗?要不喝点水?”“你先睡一会儿吧,别累着了。”看着父亲忙前忙后,母亲关心我的样子,我更是觉得父母之爱,让生活更美好。(段评:本段写了父母在医院忙碌的场景,很温暖!不过可以加上妈妈照顾你的小细节,比如是不是用手背试你的额头?或者爸爸挂号时跑着的样子?这样父母的爱就更具体啦。另外,“忙前忙后”可以换成“跑上跑下”,更符合医院里的情景哦!修改版:进了医院,爸爸立刻拿着病历本往挂号处跑,鞋子踩在水洼里“啪嗒啪嗒”响。妈妈抱着我坐在长椅上,时不时用手背贴贴我的额头,柔声问:“渴不渴?妈妈给你拧开水瓶?”“困不困?靠在妈妈怀里睡会儿?”我看着爸爸在走廊里穿梭的背影,又摸摸妈妈暖乎乎的手,突然觉得——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就算发烧也不害怕了。)
父母之爱,是失落时为我们遮挡风雨的大伞;是害怕时保护我们的盾牌;是遇到困难时的路灯。(段评:本段用排比比喻写父母之爱,很有文采!不过比喻可以更具体,贴近生活里的小物件,比如把“大伞”换成“雨天的雨衣”,“盾牌”换成“睡前的故事书”,“路灯”换成“放学时的接送车”,这样更符合小学生的生活感受,也让比喻更生动哦!修改版:父母之爱,是雨天里往我这边歪的伞,是睡前轻轻盖在我身上的被子,是发烧时贴在我额头的退烧贴——它藏在生活的每一个小角落里,暖暖的,软软的。)
父母之爱,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世无法报答的恩情。父母之爱,让生活更美好!(段评:本段总结了主题,很完整!不过可以加上一个小细节,比如每天早上妈妈给你装的牛奶,或者爸爸接你放学时的拥抱,这样升华主题更自然,也更有个人特色哦!避免用“一世无法报答”这样太成熟的词,换成“我要好好爱他们”更符合小学生的口吻呢!修改版:父母之爱,就像每天早上妈妈给我热的牛奶,温温的甜到心里;也像爸爸接我放学时的大手,牵着我就不怕黑。它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口饭、每一句叮嘱里,让我的日子变得甜甜的。我知道,这份爱让我的生活像开了花一样美好——以后我也要给爸爸妈妈端热水、捶捶背,把这份美好再传回去呀!)
彭芷焕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父母之爱让生活更美好》,老师首先要为你敏锐的情感感知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父母照顾自己的表面现象,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父母之爱,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世无法报答的恩情”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不过,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父母之爱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父母之爱能让生活更美好?是因为它给予我们安全感,还是让我们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如果能在结尾处,把“父母之爱让生活更美好”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我们来当一次导演。你写的“这时,母亲冰凉的手揽过我的肩:‘别怕,快到了。’”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母亲的表情是怎样的?她的语气有着怎样的温柔?你除了听到母亲的话语,周围还有什么声音?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母亲安慰你到父亲撑伞把伞往你们这边靠,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母亲的安慰让我稍稍安心,而接下来父亲的举动,更是让我内心满是感动”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父母之爱除了在生病时的照顾,在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是怎样体现让生活更美好的? 2. 当自己和父母意见不合时,如何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背后隐藏的父母之爱? 3. 怎样通过更多生活小事的细节描写,更全面地展现父母之爱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