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乡有智能洗衣机、电视、手机,自动垃圾桶……那二十年后的家乡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段评:开头用对比和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很有吸引力!不过可以把现在的家乡写得更具体一点,比如“现在的家乡有会唱歌的智能音箱、能扫地的机器人”,这样对比二十年后的变化会更明显哦。修改版:现在的家乡有会唱歌的智能音箱、能自动扫地的机器人,还有视频通话的手机……那二十年后的家乡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街道的两旁种着枝繁叶茂的“吸尘树”,它有着像芭蕉扇一样宽大的叶片。叶片上会分泌出粘液,一口气就能把空气中的尖埃 (改:尘埃) 吞下。咦?农田里怎么见不到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了?取而代之的竟然是训练有素的机器人。农民伯伯去哪里了呢?原来他们在空调房里对着电脑操作,就能操控机器人进行耕种,真是太方便了!当你需要扔垃圾的时候,它会自动张开嘴巴,眨眨那带有摄像头的眼睛,调皮地说道:“我好饿啊,感谢投喂。”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把垃圾扔进去,它就能迅速地将垃圾分类好。(段评:这段的想象太丰富啦!吸尘树、机器人农民、智能垃圾桶的描写都很生动。不过可以调整一下顺序,先写街道的吸尘树,再写农田的机器人,最后写智能垃圾桶,这样空间顺序会更清晰。另外,“尖埃”是错别字哦,应该是“尘埃”。修改版:街道两旁种着枝繁叶茂的“吸尘树”,它有着像芭蕉扇一样宽大的叶片,叶片上分泌出粘液,一口气就能把空气中的尘埃吞下。农田里怎么见不到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呢?原来他们在空调房里对着电脑操作,就能指挥训练有素的机器人耕种,真是太方便了!当你需要扔垃圾时,智能垃圾桶会自动张开嘴巴,眨眨带摄像头的眼睛,调皮地说:“我好饿啊,感谢投喂!”你把垃圾扔进去,它就能迅速分类好。)
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喜欢二十年后的家乡。(段评:结尾总结了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情感很真挚。如果能把“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写得更具体一点,比如“二十年后的家乡到处是绿色的街道,人们坐在家里就能种地,扔垃圾也变得有趣”,这样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二十年后的家乡到处是绿色的街道,人们坐在空调房里就能种地,扔垃圾也变得有趣。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真喜欢二十年后的家乡!)
梁芯悦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二十年后的家乡》,老师首先要为你的奇妙想象点个赞!很多人可能只是简单描述二十年后家乡的一些常见变化,而你却想到了“吸尘树”、操控机器人劳作的农民伯伯以及会说话的自动垃圾桶这些独特的事物,这让文章充满了新奇感!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变得更精彩。比如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描述了家乡的种种变化,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这些变化是怎么带来人们生活幸福的呢?比如“吸尘树”让空气变好后,人们的健康状况、生活心情有了怎样的改变?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些变化背后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另外,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像你写“街道的两旁种着枝繁叶茂的‘吸尘树’,它有着像芭蕉扇一样宽大的叶片。叶片上会分泌出粘液,一口气就能把空气中的尖埃吞下”这里,是很有趣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比如描写一下“吸尘树”在阳光下的样子,分泌粘液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粘液是什么颜色、什么质地的?用“五感法”把这个画面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还有,从介绍“吸尘树”到写农田里的机器人,再到自动垃圾桶,段落之间有点跳跃。我们能不能在中间加一些过渡的话?比如在写完“吸尘树”后,加一句“街道因为有了‘吸尘树’变得空气清新,而家乡的农田也有着巨大的变化”。用这样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二十年后家乡的这些变化,对人们的人际交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2. 在这些高科技的变化中,传统的家乡文化该如何传承和发展? 3. 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家乡如果迎来了远方的客人,这些变化会给客人带来怎样不同的体验?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