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罗老师有着“三张脸”,你一定会觉得奇怪,人怎么会有三张脸呢?不要着急,下面让我慢慢道来。(段评:作为开头,通过设置“人怎么会有三张脸”的悬念,成功吸引读者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对罗老师“三张脸”的介绍,符合小学记叙文开头要求。不过语言较平淡,可增加一些幽默的元素让表达更生动。修改版:嘿,告诉你们哦,我们的罗老师可有“三张脸”呢!你们一定会像听到外星人来访一样惊讶,人咋会有三张脸呀?别急别急,下面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张脸是“严肃”的脸。每次上课全班不敢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罗老师突然停下,刷刷的一声全班同学立刻坐好,罗老师开启他的千里眼扫了一圈便满意的点头 (改:满意地点头) ,便继续上课。快下课了,罗老师正在检查作业,他看到一个同学没写作业,用狮子吼大叫的说 (改:大叫道) :“你为什么没写作业!”,这话一出楼房都震了震。(段评:段落围绕罗老师“严肃”的脸展开,内容紧扣主题。但细节描写可再丰富,比如描述同学听到罗老师“狮子吼”后的反应;语言表达上“用狮子吼大叫的说”表述啰嗦。修改版:第一张脸是“严肃”的脸。每次上课,教室里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过了一会儿,罗老师突然停下,“刷”的一声,全班同学立刻挺直腰板坐好。罗老师开启他的“千里眼”扫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继续上课。快下课了,罗老师检查作业,看到一个同学没写,瞬间像发怒的狮子般吼道:“你为什么没写作业!”这话一出,同学们都被吓得一哆嗦,那个没写作业的同学更是低下了头,脸涨得通红。)
第二张脸是“和蔼”的脸。在课堂上罗老师出了好几道题,我们班都刷刷地举手了。罗老师看这么多人举手,十分满意点了点头,语气也便温柔了些。(段评:此段写出了罗老师“和蔼”的脸,内容贴合主题。不过情节较简单,可增加罗老师对回答问题同学的具体评价,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语气也便温柔了些”表述不通顺。修改版:第二张脸是“和蔼”的脸。课堂上,罗老师出了好几道题,同学们都齐刷刷地举起手。罗老师看着这么多高高举起的小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温柔地说:“大家都很积极,很棒!那先请这位同学来回答。”被点到名的同学回答完后,罗老师轻轻地点点头,夸赞道:“回答得很准确,思路很清晰,继续保持!”)
第三张脸是“幽默”的脸。科学课上,罗老师看同学们都无心上课,他便将一个十分搞笑的笑话讲给我们听,惹的同学们 (改:惹得同学们) 哄堂大笑,罗老师便讲了其中的道理说:“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不就像你们吗,你们要专注的听课。”同学们一听便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认真听课,不再开小差。(段评:段落生动地展现了罗老师“幽默”的脸,有具体事例支撑,符合记叙文要求。但“惹的同学们哄堂大笑”存在错别字,“讲了其中的道理说”表述啰嗦。修改版:第三张脸是“幽默”的脸。科学课上,罗老师见同学们都心不在焉,便讲了一个超级搞笑的笑话。同学们听了,顿时哄堂大笑。笑完后,罗老师笑着说:“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不是就像现在的你们呀?大家可得专心听课哦。”同学们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马上认真听讲,不再开小差。)
我们喜欢罗老师,他的严肃让我们不开小差和让我们不骄傲自大;他的和蔼让我们认真听讲;他的幽默让我们专心致致 (改:专心致志) 的做好每一件事;他让我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我们十分这位老师 (改:十分喜欢这位老师) 。(段评:作为结尾,总结了罗老师不同“脸”对同学们的积极影响,主题明确。但“专心致致”存在错别字,“我们十分这位老师”表述不通顺,可增加一些表达情感的语句,让结尾更有感染力。修改版:我们打心眼里喜欢罗老师!他的严肃让我们上课不敢开小差,也让我们时刻保持谦虚;他的和蔼让我们更有勇气积极发言;他的幽默让我们能开开心心地学习。在罗老师的陪伴下,我们的成绩就像坐火箭一样直线上升。罗老师,您就是我们心中最棒的老师,我们永远爱您!)
李庆洋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三张脸”罗老师》,老师首先要为你独特的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写老师可能只从一个方面来写,而你却想到从“严肃”“和蔼”“幽默”这三张不同的脸来展现罗老师,角度很新颖,让罗老师的形象一下子立体起来了!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结构安排得挺不错。开头用“我们的罗老师有着‘三张脸’,你一定会觉得奇怪,人怎么会有三张脸呢?”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大家读下去。接着分别从三张脸展开描述,条理很清晰。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进一步优化。在描写生动性上,比如写罗老师严肃时,“罗老师开启他的千里眼扫了一圈便满意的点头”,这里如果能再具体描写一下罗老师“千里眼”扫一圈时的眼神,比如“罗老师目光如炬,那锐利的眼神像探照灯一样,迅速扫过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通过这样更细致的描写,罗老师严肃的形象会更加生动。
从段落过渡来说,从描写罗老师的第一张脸到第二张脸,过渡可以再自然些。比如在写完第一张脸后,加一句“罗老师虽然严肃,但在很多时候,也有着不一样的温柔”,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出第二张“和蔼”的脸。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罗老师这三张脸在不同情况下的切换,背后是不是有着对同学们不同的期待呢?可以怎样把这种期待写出来?
- 在这三种不同的“脸”下,同学们除了课堂表现不同,内心的成长和变化可以怎么体现?
- 能不能再找一个具体事例,把罗老师这三张脸在一件事情中同时展现出来,让文章更精彩?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不错的思考能力和写作潜力。你已经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塑造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细节描写和段落过渡上继续下功夫。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