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与众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特长是“捣蛋。 (改:捣蛋”) ”今天我就来好好写写我这个奇特的爸爸。(段评:此段作为开头,通过提问引出“奇特的爸爸”这一主题,能吸引读者兴趣。不过“捣蛋”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建议在引出主题时,可以更生动有趣些,比如用个小悬念。修改版:我的爸爸与众不同,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有个超厉害的特长——“捣蛋”!今天我就来好好写写我这个奇特的爸爸。)
我的爸爸身高适中,有着一双锐利的小眼睛,皮肤像小麦色,胖胖的像一只大熊猫。说起他的特长“捣蛋,”还不是一般捣蛋,为什么呢?我现在就告诉你。有一次我在客厅练习圆号(一种乐器),好不容易吹好了一遍终于可以录视频发给老师了。结果当开始录视频的时候,爸爸故意跟着音乐节奏唱了起来,爸爸呀!你小声一点到可以 (改:倒可以) 用乐器声音盖住,可你怎么偏偏唱这么大声呢?其实这种事只能说是算我自己倒霉,因为爸爸可真的太爱这个奇特的特长了。还有一次,是在上周六发生的。那天太阳晒的我 (改:晒得我) 暖洋洋的,我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正做着一个美梦呢。不过这时,爸爸却像一只大灰狼一样蹑手蹑脚的靠进 (改:靠近) 我的小床,忽然他凑向我的脸像公鸡一样叫了一声。哎呀,这可不好,我好不容易梦见有这么多饼干吃,现在调皮的爸爸又把我的美梦毁了,呜呜呜……我可真拿他没办法呀!(段评:这是中间段落,围绕爸爸“捣蛋”的特长列举了两件事,情节具体,人物形象鲜明。但语言表述较口语化,部分描写稍啰嗦。可精简语言,让情节更紧凑。修改版:我的爸爸身高适中,有一双锐利的小眼睛,皮肤像小麦色,胖胖的像只大熊猫。说起他的特长“捣蛋”,那可不是一般的捣蛋。有一次我在客厅练圆号,好不容易吹好一遍准备录视频发给老师。结果爸爸跟着音乐大声唱起来,完全盖住了乐器声。还有一次,上周六我正躺在床上做美梦,梦见好多饼干呢。爸爸像大灰狼一样蹑手蹑脚靠近我,忽然像公鸡一样叫了一声,我的美梦就这么毁了,呜呜,我真拿他没办法!)
你觉得我的爸爸是不是与众不同呢?我想万一有捣蛋大比赛的话,他应该是数一数二吧。这是那句话:我可真拿他没办法呀!(段评:作为结尾,总结了爸爸与众不同,并进行了有趣的想象,有童真童趣。但“这是那句话”表述有误,应改为“这真是那句话”。可将结尾升华情感,让主题更明确。修改版:你觉得我的爸爸是不是与众不同呢?我想万一有捣蛋大比赛的话,他肯定是数一数二的。唉,这真是那句话:我可真拿他没办法呀!不过,我还是很爱这个调皮的爸爸。)
何骏菲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的爸爸与众不同》,老师首先要为你独特的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写爸爸可能会着重于爸爸的关爱、勤劳等常见品质,而你却另辟蹊径,选取爸爸“捣蛋”这个独特的特长来写,让文章一下子就充满了新鲜感!
老师发现你在描写方面做得很不错。比如描写爸爸的外貌“有着一双锐利的小眼睛,皮肤像小麦色,胖胖的像一只大熊猫”,通过形象的比喻,让爸爸的形象一下子就出现在读者眼前。还有描写爸爸“捣蛋”的情节也很生动,像“爸爸却像一只大灰狼一样蹑手蹑脚的靠进我的小床,忽然他凑向我的脸像公鸡一样叫了一声”,把爸爸调皮的模样刻画得活灵活现。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从结构上来说,开头引出爸爸“捣蛋”的特长后,直接进入事例叙述,中间缺乏一些过渡语句,使得两件事的衔接有点生硬。我们可以在两件事之间加一句像“爸爸的‘捣蛋’事迹可不止这一件呢”这样的过渡语,让文章的层次更清晰。另外,在立意上可以再深入一些。你写了爸爸的“捣蛋”,我们能不能再想想,爸爸这种“捣蛋”的背后,是不是其实蕴含着他对家人的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呢?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一点揭示出来,文章的思想深度就会大大提升。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结构的优化和立意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爸爸“捣蛋”的这些行为,除了有趣,还对家庭氛围有哪些积极影响?
- 能不能从爸爸的“捣蛋”中,发现一些独特的教育方式?
- 如何通过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爸爸“捣蛋”的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