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数学罗老师有“三张脸”还会狮吼功。 (段评:该段落作为开头,成功引出了罗老师有“三张脸”和“狮吼功”的主题,能吸引读者兴趣。不过表述稍显口语化,不够通顺。建议调整语序,让表达更流畅。修改版:我有一位数学罗老师,他有“三张脸”,还会“狮吼功”。)
罗老师的第一张脸是和谐脸。罗老师每一次上课,都会叫我们拿出练习纸,让我们做练习。我们就会赶快写,等我在罗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写完练习,罗老师就会很和谐的给我们讲讲。 (段评:此段围绕罗老师的“和谐脸”展开,主题明确,但细节不够丰富,描述较平淡。可以增加罗老师讲解练习时的神态、语言等细节。修改版:罗老师的第一张脸是和谐脸。每一次上课,罗老师都会让我们拿出练习纸做练习。我们赶忙认真书写,等我在罗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写完练习,罗老师就会微笑着,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他一边指着题目,一边温和地说:“大家看,这道题应该这样思考……”)
罗老师还有第二张脸。老师每一次上科学课他都很幽默,就像在讲童话故事一样,很幽默,他还做起了动作,他还带着一个墨镜,看上去他自己也很幽默,这下好了,我们都被逗地哈哈笑 (改:得哈哈笑) 。 (段评:段落描述了罗老师上科学课的幽默表现,符合主题。但存在表述重复的问题,“很幽默”多次出现。可以减少重复,使语言更简洁。修改版:罗老师还有第二张脸。每次上科学课,他就像在讲童话故事一样,还做起了动作。他戴着一个墨镜,模样十分滑稽,把我们都逗得哈哈大笑。)
没想到罗老师还有一张脸。上课的时候,有同学在开小差,罗老师就怒吼了一声,整个楼都抖了一下,整个楼的人都被吓了一跳,他走过去,把那一个人的书给摔了一下,再扔出了窗外,叫他去外面写。 (段评:该段写罗老师的“怒吼脸”,情节较生动,但“把书扔出窗外”的行为不太符合实际,过于夸张。可以修改为更合理的惩罚方式。修改版:没想到罗老师还有一张脸。上课的时候,有同学在开小差,罗老师怒吼了一声,声音震得整个教室都好像抖了一下,大家都被吓了一跳。他快步走过去,把那同学的书合上,严肃地让他去教室后面站着反思。)
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个会变脸的老师。(段评:作为结尾,简洁总结了罗老师会变脸的特点,但稍显平淡。可以增加一些对老师的赞美之词,升华主题。修改版: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个会变脸的老师。他用不同的“脸”陪伴我们学习和成长,我喜欢这样的老师。)
肖钰琪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的数学老师》,老师首先要为你独特的视角点个赞!很多人写老师可能只是泛泛而谈,而你却想到用“三张脸”来展现罗老师不同的形象特点,这个立意很新颖!
老师发现你文章在描写方面有亮点。比如描写罗老师上科学课很幽默的部分,“他还带着一个墨镜,看上去他自己也很幽默,这下好了,我们都被逗地哈哈笑”,通过对罗老师的外貌以及同学们反应的描写,让罗老师幽默的形象一下子就跃然纸上了。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从立意上来说,我们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你写了罗老师的“三张脸”,那这“三张脸”背后反映出罗老师怎样的教育理念或者对同学们的期望呢?如果能在结尾处简单点明一下,文章的思想深度就会更上一层楼。在结构方面,从介绍罗老师的第一张脸到第二张脸、第三张脸,段落之间的过渡可以更自然一些。比如在写完第一张脸后,加一句“罗老师在数学课上是这般和谐,而在其他课上,又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一面”,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出第二张脸的内容啦。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不错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思想深化和结构优化上继续努力。比如你可以想想:
- 罗老师不同的“脸”对同学们的学习和成长分别有什么影响?
- 除了这“三张脸”,罗老师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特点能体现他对学生的关爱?
- 怎样通过具体事例,更生动地展现罗老师不同形象之间的转变?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期待你的下一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