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不要告诉别人哦:我们五(2)班的数学老师罗老师,他是一个“超人”嘘——别吃惊,我们老师还会许多“超能力”,想知道罗老师有什么“超能力”,请听我慢慢道来。 (段评:这段作为开头,以“秘密”吸引读者兴趣,自然引出主题,很有童真童趣。不过表述稍显啰嗦,像“偷偷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不要告诉别人哦”语义重复。建议简洁表述,直接引出老师的“超能力”。修改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五(2)班的数学老师罗老师,是个“超人”,他有许多“超能力”,听我慢慢道来。)
罗老师的超级“狮子吼”,整个学校无人能敌,威力超强。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亲身经历过。那次罗老师在讲题,我在下面发呆,被老师发现了,他先清清嗓子,然后怒吼一声:“张小明!上课不要发呆!”这一吼,连教学楼都晃了晃,我也被吓的晃了晃 (改:被吓得晃了晃) ,上课再也不敢发呆了。 (段评:此段围绕罗老师的“狮子吼”展开,有具体事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但“这一吼,连教学楼都晃了晃”夸张过度,脱离实际。可适度调整夸张程度,让表达更合理。修改版:罗老师的超级“狮子吼”,整个学校无人能敌,威力超强。我就亲身经历过。那次罗老师在讲题,我在下面发呆,被老师发现了,他先清清嗓子,然后怒吼一声:“张小明!上课不要发呆!”这一吼,把我吓得一哆嗦,上课再也不敢发呆了。)
要数比“狮子吼”厉害的就非“顺风耳”了,哪儿有点风吹草动,罗老师都听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一个同学在老师转身写黑板的空隙与同桌聊天,谁知,罗老师的“顺风耳”雷达一下就探测到了他们,老师先是停下了手中的粉笔,同学们察觉事态不对,马上不说话了,教室里变的雅雀无声 (改:变得鸦雀无声) ,只见老师一脸笑里藏刀地转过身,直勾勾地盯着那两位同学,说:“你们两个觉得应该怎么罚呢?”最后,两个同学1个站前门,1个站后门,整整站了一节课。 (段评:该段写罗老师的“顺风耳”,事例具体生动。不过“笑里藏刀”用词不当,不符合小学阶段对老师形象的描述。可换一个更温和的词语来表现老师的严肃。修改版:要数比“狮子吼”厉害的就非“顺风耳”了,哪儿有点风吹草动,罗老师都听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一个同学在老师转身写黑板的空隙与同桌聊天,谁知,罗老师的“顺风耳”一下就捕捉到了。老师先是停下了手中的粉笔,同学们察觉事态不对,马上不说话了,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只见老师一脸严肃地转过身,直勾勾地盯着那两位同学,说:“你们两个觉得应该怎么罚呢?”最后,两个同学一个站前门,一个站后门,整整站了一节课。)
罗老师还有一个最牛的“千里眼”,超级牛的。一次,有一个同学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在柜筒里玩东西,结果被老师的“千里眼”一秒锁定,上课被罚站了一节课。 (段评:段落写罗老师的“千里眼”,能体现主题。但“超级牛的”表述口语化,不够规范。可以用更书面的词语替换,提升语言质量。修改版:罗老师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千里眼”。一次,有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在柜筒里玩东西,结果被老师的“千里眼”一秒锁定,上课被罚站了一节课。)
我们班的罗老师是最厉害的老师,我很喜欢他。 (段评:结尾直接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主题明确,情感真挚。不过内容稍显简略,可适当增加一些具体的感受,让情感表达更丰富。修改版:我们班的罗老师就是这么厉害,他用独特的“超能力”让我们在课堂上不敢懈怠,认真学习。我特别喜欢他,希望能一直做他的学生。)
张可晴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罗老师的超能力》,老师首先要为你独特的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写老师可能会从教学方法、关爱学生等常见角度入手,而你却别出心裁地把罗老师的特点比喻成“超能力” ,这个新奇的想法让文章一下子就充满了趣味!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建筑结构”搭得不错。开头用“偷偷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设置了悬念,成功吸引老师读下去。接着分别列举罗老师“狮子吼”“顺风耳”“千里眼”这几个“超能力”事例来具体阐述,层次比较清晰。而且语言也比较生动,比如“这一吼,连教学楼都晃了晃,我也被吓的晃了晃”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让“狮子吼”的威力跃然纸上。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更上一层楼。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罗老师有很多“超能力”,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罗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些“超能力”呢?是因为他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还是对同学们的关心爱护?如果能在结尾处,把罗老师“超能力”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另外,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写罗老师用“顺风耳”发现同学聊天这个情节,我们来当一次导演。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教室里的气氛是怎样的?其他同学有什么反应?被发现的同学表情如何?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从写完一个“超能力”事例到下一个事例,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些过渡的话语,比如写完“狮子吼”事例后,加一句“罗老师的‘狮子吼’威力惊人,可他还有更厉害的‘超能力’呢” ,用这样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搭建文章的“骨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血肉”的填充上(比如细节描写)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罗老师这些“超能力”对同学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 在与罗老师相处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事情能体现他这些“超能力”背后的良苦用心?
- 如何通过更多细节描写,让罗老师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更加鲜活生动?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