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老师有“三张脸”是哪“三张脸”呢?第一张是愤怒的脸,第二张是开心的脸,第三张是悠闲的脸。(段评:此段作为开头,通过提问引出罗老师的“三张脸”,能吸引读者兴趣,紧扣主题。不过语言稍显平淡,可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增添文采。建议使用比喻,把罗老师的脸比作不同的事物。修改版:罗老师就像一个神奇的变脸大师,有“三张脸”。是哪“三张脸”呢?第一张是像暴风雨来临般愤怒的脸,第二张是如春日暖阳般开心的脸,第三张是似悠悠白云般悠闲的脸。)
有一次上罗老师的数学课,罗老师愤怒的从办公室走到教室,放下了书,指着我们说道:“这栋楼就我们班最吵。”罗老师的声音这栋楼的所有人都听到了,这就是我们罗老师的“狮吼功”。(段评:该段围绕罗老师愤怒的脸展开叙述,情节具体,符合记叙文特点。但“这栋楼的所有人都听到了”表述较夸张,可改为更符合实际的表达。同时,可增加对罗老师愤怒神态的细节描写。建议详细描写罗老师的表情和动作。修改版:有一次上罗老师的数学课,罗老师气冲冲地从办公室走到教室,“砰”的一声放下了书,涨红了脸,指着我们说道:“这栋楼就我们班最吵。”那声音大得,连隔壁教室都能听见,这就是我们罗老师的“狮吼功”。)
我们的罗老师最喜欢我们全部作业写完,然后整齐作业 (改:整理作业) ,还喜欢在他上课的时候我们在下面认真的听讲,认真的作笔记 (改:做笔记) ,这是我们罗老师最开心的时候。虽然罗老师对我们这样是最开心的时候,但在不一定 (改:但不一定) 只有这样是开心的时候,一定还有其他的时候罗老师开心的时候,但我现在还不知道。(段评:此段说明了罗老师开心的情形,内容与主题相符。但表述啰嗦,逻辑不够清晰。可以直接明确罗老师开心的情况,去掉多余的表述。建议精简语言,突出重点。修改版:我们的罗老师最喜欢我们把作业全部写完,摆放得整整齐齐,还喜欢我们在他上课时认真听讲、做笔记,这时候他就会特别开心。)
罗老师每天走着走着很悠闲自在的,回家的时候,到学校的时候,什么时候都很悠闲,这就是我们“三张脸”的罗老师。(段评:该段描述罗老师悠闲的状态,紧扣主题。不过语言较平淡,缺乏生动性。可以运用一些词语来增强画面感。建议使用更形象的词语描述罗老师的悠闲。修改版:罗老师每天总是慢悠悠地走着,十分悠闲自在。不管是回家的时候,还是到学校的时候,他都像漫步在云端一样,这就是我们有“三张脸”的罗老师。)
这就是我们“三张脸”的罗老师,你们也有这样的老师吗。 (改:吗?) (段评:作为结尾,总结了罗老师的“三张脸”,并以提问结尾,有一定的互动性。但表述比较简单,可进一步升华情感。建议表达对罗老师的喜爱之情。修改版:这就是我们可爱的“三张脸”罗老师,他陪伴着我们成长。你们也有这样有趣的老师吗?)
刘良喆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三张脸的罗老师》,老师要为你独特的视角点赞!你用“三张脸”来展现罗老师不同的状态,这个立意很新颖,让罗老师的形象一下子丰富起来了!
老师发现你在结构安排上很清晰。开头直接抛出问题“罗老师有‘三张脸’是哪‘三张脸’呢?”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大家读下去。接着分别从愤怒、开心、悠闲这三个方面来描述罗老师,最后又总结这就是“三张脸”的罗老师,整体结构完整。
不过呢,这篇文章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在描写生动性上,你对罗老师愤怒的描写比较简单,只是写了“罗老师愤怒的从办公室走到教室,放下了书,指着我们说道:‘这栋楼就我们班最吵。’”我们可以把镜头推近,比如描写一下罗老师当时的表情,“罗老师眉头紧皱,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满脸怒容地从办公室快步走到教室,‘啪’的一声放下书,然后伸出手指,用力地指着我们,大声吼道:‘这栋楼就我们班最吵。’”这样是不是让罗老师愤怒的形象更生动了呢?
另外,从描写罗老师愤怒到开心的过渡有些生硬。我们可以加一句过渡的话,像“当我们安静下来,认真学习时,罗老师的脸上又会露出不一样的神情。”这样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罗老师这“三张脸”背后,是不是有着对同学们不同的期待呢?可以从这个角度再深入挖掘一下。 2. 除了这“三张脸”,罗老师有没有其他特别的表情或者瞬间让你印象深刻?可以补充到文章里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3. 在描述罗老师不同“脸”的时候,能不能加入一些同学们的反应,从侧面来衬托罗老师呢?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很好的写作潜力。你已经学会了清晰地搭建文章结构,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细节描写和过渡衔接上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以你的聪明才智,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期待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