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的榆》(段评:这是文章的标题,简洁明了地指出了文章的主题,很不错哟!不过呢,要是能再增加一点趣味性,比如用个小悬念或者更生动的表述,可能会更吸引读者。比如改成《院中的那棵神奇榆》。)
院中的老榆树,说不清活了多少年。树干歪歪扭扭的,表皮裂着深缝,像奶奶脸上的皱纹。树杈伸得不远,却稳稳托着半的绿 (改:半片绿) 。(段评:这段很好地描写了老榆树的外观形态,运用比喻把树干表皮比作奶奶脸上的皱纹,很生动形象,让读者一下就有了画面感。不过在描述树杈时,“树杈伸得不远,却稳稳托着半的绿”这里“半的绿”表述不太准确,让人有点不太明白。可以把它改成更清晰的表达。 修改版:院中的老榆树,说不清活了多少年。树干歪歪扭扭的,表皮裂着深缝,像奶奶脸上的皱纹。树杈伸得不远,却稳稳托着大半个树冠的绿。)
开春时,枝桠上鼓出褐色的小苞,没几天就绽开细碎的绿。风一吹,新叶簌簌晃,落下些嫩黄的碎屑,扫在墙角,能堆起一小捧。有麻雀在枝上筑巢,飞进飞出的,翅膀带起的风,能吹得叶尖打颤。(段评:这一段详细描写了开春时榆树的变化,有新叶的绽开、落下的碎屑,还有麻雀筑巢等细节,很有画面感,也体现出了春天的生机。不过在描述新叶落下的状态时,可以再增加一些词语让表达更丰富。另外,整体句子之间的衔接可以更自然一点。 修改版:开春时,枝桠上鼓出褐色的小苞,没几天就绽开细碎的绿。风一吹,新叶簌簌晃动着,像调皮的小精灵一样,落下些嫩黄的碎屑,扫在墙角,能堆起一小捧。有麻雀在枝上筑巢,飞进飞出的,翅膀带起的微风,能吹得叶尖轻轻打颤。)
夏天的树最是实在。浓荫能盖满半个院子,正午太阳再毒,树下也凉丝丝的。爷爷搬个竹椅坐着抽旱烟,烟袋锅的火明灭,混着树叶的沙沙声。孩子们在树根处玩弹珠,裤腿蹭上泥土,也顾不上拍,只盯着珠子滚进洞里。(段评:这段生动地描绘了夏天榆树的样子以及人们在树下的活动,体现出了夏天的惬意。不过在描写爷爷抽烟和孩子们玩弹珠的情节时,可以增加一些人物的动作或者表情描写,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修改版:夏天的树最是实在。浓荫能盖满半个院子,正午太阳再毒,树下也凉丝丝的。爷爷笑眯眯地搬个竹椅坐着抽旱烟,烟袋锅的火明灭,混着树叶的沙沙声。孩子们在树根处全神贯注地玩弹珠,裤腿蹭上泥土,也顾不上拍,眼睛只紧紧盯着珠子滚进洞里。)
入秋了,叶子慢慢黄透,一片一片往下落。早上扫干净,傍晚又积一层。风大的时候,叶儿打着旋儿飞,像一群黄蝴蝶。偶尔有熟透的榆钱落下来,捡一把塞进嘴里,有点涩,又带点甜。(段评:这一段把秋天落叶比作黄蝴蝶,很有想象力,也写出了秋天的美。不过在描述榆钱时,可以多写一点吃榆钱的感受,让内容更丰富。 修改版:入秋了,叶子慢慢黄透,一片一片往下落。早上扫干净,傍晚又积一层。风大的时候,叶儿打着旋儿飞,像一群黄蝴蝶。偶尔有熟透的榆钱落下来,捡一把塞进嘴里,有点涩,又带点甜,那独特的味道在舌尖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冬天的树 着枝桠,却不冷清。雪落下来,枝杈上积一层白,像插了满头的银簪。有鸽子落在最高的枝上,歪着头看院里的人,扑棱棱飞走时,抖落一阵雪,落在地上悄无声息。(段评:这里“冬天的树 着枝桠”应该是有遗漏的字,影响了表达的完整性。这段把雪比作银簪,很有创意,写出了冬天榆树的美。可以再增加一些对鸽子动作或者神态的描写,让画面更生动。 修改版:冬天的树伸展着枝桠,却不冷清。雪落下来,枝杈上积一层白,像插了满头的银簪。有鸽子落在最高的枝上,歪着头好奇地看着院里的人,扑棱棱飞走时,抖落一阵雪,落在地上悄无声息。)
这树就这么立着,看过花开,等叶落,陪着院里的日子,不慌不忙的,让人心里稳。(段评:这是文章的结尾,总结了榆树陪伴着院里的日子,表达出一种安稳的感觉,主题积极向上。不过可以再增加一点自己对榆树的情感表达,让结尾更有感染力。 修改版:这树就这么立着,看过花开,等叶落,陪着院里的日子,不慌不忙的,让人心里稳。我真的好喜欢这棵老榆树,它就像一位温暖的守护者,一直守护着我们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