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门前有块凸起的坡地,说是山,其实也就两层楼高,却像块顽固的绊脚石。雨天积水泥泞,晴天尘土飞扬,村里人进出都得绕着走。(段评:此段为文章开头,以描述老家门前坡地的糟糕状况引出故事,能吸引读者兴趣。段落围绕移平坡地这一主旨展开,结构上作为起因部分合理。细节方面,对坡地雨天和晴天状况的描述较具体。语言表达流畅,情感真挚,通过描述坡地的不便自然流露出人们想要改变它的愿望。写作手法上,将坡地比作顽固的绊脚石,形象生动。逻辑连贯,思想积极健康。整体无需大的修改,可在描述坡地时增加一些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语言更生动,比如“老家的门前有块凸起的坡地,说是山,其实也就两层楼高,却像块顽固的绊脚石,横亘在村子的出入口,雨天积水泥泞,像一片沼泽,晴天尘土飞扬,似一团迷雾,村里人进出都得绕着走。”)
爷爷总说:"这坡早就该被铲平了。"说这话时,他总会摸一摸墙根那把用了许久的锄头。去年春天,他真的扛着锄头上山了。晨光里,他佝偻的背影陷在黄土里,一锄一锄刨下去,震得坡上的碎石簌簌往下掉。(段评:此段承接开头,爷爷提出要铲平坡地并付诸行动,与主旨紧密相关,在结构上是事件的发展部分。细节上,对爷爷的语言、动作描写较生动,如“摸一摸墙根那把用了许久的锄头”“佝偻的背影陷在黄土里,一锄一锄刨下去”。语言表达流畅,情感真挚,体现出爷爷的决心。写作手法运用较好,通过对爷爷动作的描写,烘托出爷爷移山的坚定。逻辑连贯,思想积极健康。不过,可进一步丰富爷爷的神态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丰满。修改版:爷爷总说:“这坡早就该被铲平了。”说这话时,他皱着眉头,眼神坚定,总会摸一摸墙根那把用了许久的锄头。去年春天,他真的扛着锄头上山了。晨光里,他佝偻的背影陷在黄土里,一锄一锄刨下去,震得坡上的碎石簌簌往下掉,他的脸上写满了坚毅。)
"爷爷,我帮您。"我放下书包跑过去,接过他递来的小镢头。刚刨了几下,手心就磨出了红印。爷爷让我歇着,自己却不肯停,额头上的汗珠滚进眼里,他用袖子一抹,继续埋头干活。(段评:此段继续描述事件发展,“我”加入到铲坡的行动中,与主旨相符,结构合理。细节上,对“我”和爷爷的动作、语言描写较细致,如“我放下书包跑过去,接过他递来的小镢头”“爷爷让我歇着,自己却不肯停”。语言表达流畅,情感真挚,展现出祖孙间的情感。写作手法上,通过对比“我”和爷爷的表现,突出爷爷的坚持。逻辑连贯,思想积极健康。可增加一些“我”的心理描写,更好地体现“我”的感受。修改版:“爷爷,我帮您。”我放下书包跑过去,接过他递来的小镢头。刚刨了几下,手心就磨出了红印,我心里有点打退堂鼓,但看到爷爷那坚持的模样,我又咬咬牙继续。爷爷让我歇着,自己却不肯停,额头上的汗珠滚进眼里,他用袖子一抹,继续埋头干活。)
村里的人渐渐加入进来。李伯开着拖拉机来运土,王婶带着茶水和馒头,说我们是现代版的愚公。有天傍晚突降暴雨,刚平整的坡面塌了一小块。爷爷站在雨里,望着垮塌的地方直叹气。我以为他要放弃,第二天却见他在坡上插了排树枝:"得先固住土,就像人站着得先站稳脚跟。"(段评:该段描述村里其他人加入以及遇到困难的情况,与主旨紧密相关,在结构上推动事件发展。细节方面,对村里人的行动描述较具体,如“李伯开着拖拉机来运土,王婶带着茶水和馒头”。语言表达流畅,情感真挚,体现出大家的齐心协力。写作手法上,用“现代版的愚公”来比喻大家,形象生动。逻辑连贯,思想积极健康。可以增加一些对爷爷叹气时的神态和心理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立体。修改版:村里的人渐渐加入进来。李伯开着拖拉机来运土,王婶带着茶水和馒头,说我们是现代版的愚公。有天傍晚突降暴雨,刚平整的坡面塌了一小块。爷爷站在雨里,望着垮塌的地方,眉头紧锁,眼神里满是忧虑,直叹气。我以为他要放弃,第二天却见他在坡上插了排树枝:“得先固住土,就像人站着得先站稳脚跟。”)
暑假快结束时,坡地真的变了样。我们在新修的平地上铺了碎石,还种上了几棵紫薇树。爷爷特意在路边留了块小空地,说要给孩子们做个秋千。那天我坐在刚搭好的木秋千上,看着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突然懂了爷爷说的"移山"——不是非要把山搬走,而是让挡住路的东西,变成方便人的风景。(段评:此段为事件的结果部分,描述坡地变样后的情景,与主旨相符,结构合理。细节上,对新修平地的描述较具体,如“我们在新修的平地上铺了碎石,还种上了几棵紫薇树”。语言表达流畅,情感真挚,通过“我”的感悟升华了主题。写作手法上,通过描写夕阳下的影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逻辑连贯,思想积极健康。可增加一些对大家劳动成果的赞美之词,增强情感表达。修改版:暑假快结束时,坡地真的变了样。我们在新修的平地上铺了碎石,还种上了几棵紫薇树,那紫薇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我们的劳动成果欢呼。爷爷特意在路边留了块小空地,说要给孩子们做个秋千。那天我坐在刚搭好的木秋千上,看着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突然懂了爷爷说的“移山”——不是非要把山搬走,而是让挡住路的东西,变成方便人的风景,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现在每次走过那段路,脚下的碎石沙沙作响,紫薇花的香气混着泥土味飘过来。我总会想起爷爷刨土的样子,原来真正的移山,是用坚持和齐心,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段评:此段为文章结尾,自然地总结全文,升华了主题,与前文紧密关联。细节上,对走过那段路的感受描述较细腻,如“脚下的碎石沙沙作响,紫薇花的香气混着泥土味飘过来”。语言表达流畅,情感真挚,引发读者共鸣。写作手法上,通过回忆爷爷刨土的样子,深化了主题。逻辑连贯,思想积极健康。可在结尾处增加一些抒情的语句,让情感表达更强烈。修改版:现在每次走过那段路,脚下的碎石沙沙作响,紫薇花的香气混着泥土味飘过来。我总会想起爷爷刨土的样子,心中满是敬佩和感动。原来真正的移山,是用坚持和齐心,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